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模糊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07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20
   1 . 引言
  模糊语言是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或指语言表达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在人们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普遍存在。在许多交际语境下,这种模糊性不但不应消除,而且还应人为地制造这种模糊性,原因在于“模糊语言”要比精确的语言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外交对话、商业洽谈、法庭审讯中,往往需要借助模糊的语言使自己的言语留有余地。如Shaff(1960)说:“交际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是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们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交际的那种工具遭到了损害。”笔者认为,在大学或成人的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同样能够发挥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具体讲,模糊英语教学是指英语教学“以模糊的教学行为驱动方式来促进英语学习者构建自主的学习目标导向行为系统”(张安律,2004:92-95)。简单地说,模糊英语教学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模糊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2 . 模糊语言理论
  我国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伍铁平先生的《模糊语言学初探》(1979)及后来的《模糊语言学再探》(1980)再到后来的《模糊语言学》(1999)。此后多年,学术界对模糊语言进行了很多探讨,大多集中在性质、产生根源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等问题上,主要从认知、心理、语义等角度展开。如关于模糊语言的性质,国内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学者之一张乔(1998:16)认为,“模糊是指表达本身的意思有多于一种的含义,而且这些含义在语义上是相关的”。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有更多研究。麦克斯?布莱克(Max Black)在《语言和哲学》中也写道:“……一个语词的模糊性,就表现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但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耶格尔(Yager)曾给模糊性下了一个更为可观的定义,他说:“模糊性就是指一个命题与其否定命题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别,具体地说,一个概念离它的否定面愈远,它就愈不模糊,相反,如果一个概念离它的否定面愈近,这个概念就愈模糊”(文旭,1995)。
  而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查奈尔(Channel, 2000: 20)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是这样界定的:某一语言表达法是模糊的,则(1)该语言表达法与另一能够表达同样意义的语言表达法形成对照;(2)该语言表达法是故意并且有目的的含糊其辞。尽管以上中外学者对模糊语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也非常明确:模糊语言含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意思。以下笔者将探讨分析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使用模糊语言来实现期待的课堂教学效果。
   3 . 在英语教学中巧妙运用模糊语言
  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主要为教学性活动,但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活动。笔者认为,作为课堂教学交际活动积极主创者的教师,有必要考虑如何在此过程中营造并保持热烈愉快的课堂教与学的氛围,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成功的沟通与交流等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言语的礼貌性、激励性自然地成为教师应秉承的课堂语言准则。
  3 . 1 英语教学中发挥模糊语言的委婉功能
  模糊非糊涂。在现代课堂中,尤其面对个性丰富、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教师应注意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启发、拓展学生思维,而非展示、告知、强化限制学生的思考。在探究合理答案、引导学生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或偏差,将其视为自然必经环节。一方面明确原则态度,另一方面,要保持师生互动的连续性和前进性,因此需要对特定的语义给予模糊处理使之淡化、泛化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挫败感,激励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此时,模糊语言的委婉功能就能够起到师生课堂交际润滑剂和加速器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教师的语言更加客观、亲切。可以说,此时模糊语言的运用体现教师的良好修养,也是教师必备的沟通技巧。例如:
  “I may disagree with you, but I do appreciate your quick response and fresh ideas.”
  这一例句是笔者对学生勇于大胆回答的评价,在学生回答错误有悖事实或逻辑混乱的情况下,笔者采用“I may”表示不同意学生观点这一事实进行缓和,使对学生的消极评价更加委婉,同时提示其他同学注意表达观点时有效的论证方法,如案例支撑与逻辑清晰等。
  再如,某些情况下,学生听到老师的评价为模糊性的表达,如“Well, think twice”或“Really? Are you sure that you’ve got the main idea of the question?”的情况下,会即刻意识到回答偏离了题目本身,立刻机智地从另一角度切入回答问题。但如果仍未完全切题,此时,笔者通常会讲,“Well, although you are not given the right answer,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you are quite close to it.”此处,“close to the answer”即为模糊表达,“接近”、“靠拢”,并不明确,但却明确肯定了同学思维的出发点或大方向是正确的,存在的问题是有待补充或现有内容表达方式需要调整。接着,笔者将提供启发性解释,最后,仍由同学们自己探索思考出正确答案。当同学领悟,以肯定的口吻大声道出大家已有共识的回答时,笔者一般会适时鼓励,“You’ve got it. Congratulations!”或“So eventually, you’ve made it.”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带着积极的思考与满足感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并对后续问题充满信心与期待。   3 . 2 英语教学中发挥模糊语言的礼貌功能
  利奇(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指出,说话者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是出于礼貌的考虑。Brown和 Levison(1978)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即面子威胁行为(FTA)。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社会交往中要尊重对方,使用礼貌策略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满足人们的面子需要。
  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全英教学或国际班课堂中,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课堂上使用英语表达时,学生无形中处于语言资源的劣势,因而容易产生对立倾向。在此情况下,模糊语言的礼貌功能能够使教师的语言得体礼貌,和谐师生互动,激活教学活动,达到可喜的教学效果,令师生都倍感愉悦。出于礼貌,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使用模糊语言。例:
  学期课程即将结束,笔者通常会请学生就其该课程本学期学习情况自由提问,有学生焦虑地在课堂上问到同一问题。
  “Dear Wang, I’ll go abroad to further my studies and I’ve applied for a scholarship. On your request, I’ve attended every lecture and completed each assignment and my participation in class, you know, is quite active. Now, Dear Wang, do you think I’ll get an A in this course, which is a must for securing the scholarship. …”
  尽管学生为申请海外留学奖学金很努力,因为该门课成绩是否为A将对其有重大影响,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老师不可能也无法给出学生期待的肯定回答。出于礼貌,对于类似的“不应提,不能答”的奇怪问题,老师应换位思考学生的焦虑心情,不应批评学生提问多么幼稚,也不应粗鲁地拒绝回答。此刻,模糊语言的礼貌功能再次发挥了作用。为避免打击学生,影响其复习备考,笔者回答“Well, you’ve got to earn it.”通过“you’ve got to earn it”这一模糊表达,学生已明白,努力备考拿出实力才是成绩拿A的“王道”。同时,学生也很感谢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信心。
  客观地讲,教师客观准确地传授知识点给学生只是教学的第一步,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探讨分析,批判创新运用知识是成功教学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模糊策略确实大有用武之地。
  3 . 3 英语教学中发挥模糊语言的缓和功能
  当说话人对某事直接猜测,对某事持有怀疑态度或者引用第三者看法,间接地表述原话人对某事的态度时,常运用模糊性语词使语气趋向缓和。同样地,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双向性和即时性,作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自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出色的把控课堂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反应应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当教师在感知学生的消极反应时,应巧妙探析原因,并及时具体解决,以保证有效教学沟通。以下面的对话为例:
  -Seems that you’ve left something in your dormitory.
  -Oh, you mean, my textbook? You know, we haven’t got textbook for this course this semester.
  -Right,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Well, Remember, we agreed on our first lecture that we’ll DIY our textbook?
  -Yeah.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Am I right?
  -En… Sorry, I’ll bring the handouts and the things with me next time.
  -I believe you are able to make it. Perhaps you may ask your best friend to remind you?
  -I see your point, Dear Wang. Trust me.
  以上是笔者看到某同学“一无所有”坐在课堂上,就用猜测的口吻讲该同学似乎来课堂忘了带什么东西,使用模糊词语seems和something的目的就是为缓和气氛,避免指责学生上课不带“装备”,如笔记本、讲义、纸笔等,令学生在同伴面前尴尬难堪。友好谈话最后,该同学使用了模糊表达the things指代单页讲义以外的学习装备,如纸笔、笔记本等。老师也“模糊接受”,并未深究。只是进一步强调务必做到,但使用了模糊词语Perhaps和may表示担心,万一下次忘了怎么办?是否请好朋友提醒以确保执行到位?由于模糊语起到了缓和语气的作用,老师的话语听起来更似关心与帮助,而不会令学生感到反感:老师怀疑我健忘,做不到。最后同学保证一定做到――Trust me(一定做到),受到老师的赞许。双方沟通顺利愉快,同桌已悄悄将讲义放到课桌中间一起分享,该同学适时道谢,同学们那么机智友好,使课堂洋溢着满满的“学习正能量”!
  但笔者听说未使用模糊语的另一例师生对话则相反。
  -上课为什么不带课本?
  -很正常。
  结果可以想象,沟通不愉快地终结。很明显,学生将老师的关心误会为了指责。由此可见,小小模糊词语的使用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效果可谓神奇!
   4 . 结语
  英语课堂语境对于非母语学习学生的挑战性客观存在,而基于交际性、即时性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有必要巧妙运用模糊语汇增强表达力,润滑沟通中的分歧与矛盾,加速构建学生的学习自信,营造平等愉快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推动教学活动的成功进展。

相关论文

英语英语教学模糊语言教学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