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油气增产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13-02
  “油气增产技术与应用”是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学位课,针对国内外目前低渗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通过全面掌握国内外油气增产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及其成功案例,使学生对目前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油气增产技术领域的挑战有深刻的认识,准确把握油气增产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想,为寻找专业研究方向、确立课题切入点提供指导。本文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展开探讨。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发展历程及改革目标。“油气增产技术与应用”在重庆科技学院一直为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内容(课程名称为采油工程II),由教学团队进行集体协同教学。2014年,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以后,结合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将本门课程作为专业学位课开设。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探索完善学校工程硕士研究生“246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校内外专家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工程实践能力;把油气增产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实践,强化实践教学;组建学生学习团队,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团队意识,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加强教材或者电子读物的建设,跟踪技术前沿,适时更新教材内容。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专业教材。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从2009年开始,由教育部提出的实行全日制培养的硕士类型[1,2]。目前工程应用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特别是石油与天然气类专业缺乏相关专业教材,可借鉴的系统专著也较少。传统教材注重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针对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而缺少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即便传统教材中出现了应用实例,也基本与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出现较大的脱节,无法达到培养国家亟需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油气增产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工程性极强的应用课程,目前研究生教材极少,而且仍然注重水力压裂、酸化的基本原理,对于各种新工艺的介绍、优化过程较少,也极少涉及目前国内外现场应用的典型案例。(2)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不健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在于直接应用于企业,培养结果是否合格的最终标准在于是否适合企业的需求。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之一在于实行校企联合培养,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是否健全是衡量联合培养成效的一大标准。目前重庆科技学院乃至国内其他石油类高校均不同程度地与石油企业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但由于起步较晚,联合培养机制均不健全。例如,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企业导师等合作培养不够深入,缺乏专门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3)现场实践应用要求高,校内理论教师教学难度大。校内教师主要擅长理论教学,而“油气增产技术与应用”课程重在让研究生掌握与现场最为贴近的实际应用、较新的工艺技术,师资结构将影响本门课程教学效果。随着油田企业对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学校导师教学缺乏与现场生产交流互动,缺乏对现场生产难题的把握,课程方案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4)教学模式需适应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要求。随着油田企业对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学校导师教学缺乏与现场生产交流互动,缺乏对现场生产难题把握,课程方案设计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偏差,不利于学生解决增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组织方式改革。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四大部分:基本理论课、现场实践、协同学习、撰写课程论文。基本理论课将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现场实践包括现场新技术新工艺施工学习、技术研讨、专题调研、施工方案编制。协同学习除了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以外,还可组建学习团队开展协同学习(专题讨论、专题调研等),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撰写课程论文注重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同时采取团队协同教学,即教学团队由校内外专家组成,校内完成教学量的80%,20%由校外?<彝瓿桑?均根据自身专长作专题讲授,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时更新教学资料来源,编写校内教材。《国外油气田工程》、国内外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国内外的年度科技发展公告以及国内外各类期刊资料,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传承性和先进性。同时,组织课程组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收集当前油田使用的最新增产工艺技术,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将现场最新资料重新整合编写进校内教材。教材中,增加现场应用技术案例比例,重点体现新工艺、新方法的适用条件、优化方法、效果评价方法;同时,给出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设定可能出现的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
  3.充分利用好学校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领域培养的工程环境和条件。(1)重庆科技学院与中国石油共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真实地教学环境和条件能够直观讲述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但本科教学期间更多地注重展示,实操和问题解决的环节较少。为了将现有条件更加充分地应用,可增加实操和解决问题环节,去掉流程展示环节的实训。(2)目前石油科技馆已基本建成,馆内以虚拟仿真教学科研实验设备为主。其中,酸化压裂实训仿真操作平台、井下工具教学实训设备均可以实现虚拟仿真模拟,可以模拟酸化压裂过程中的工具、工艺操作,设置故障。(3)校外研究生工作站。目前企业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建研究生工作站8个,为了进一步用好校外工作站,学校与相关企业进一步签定合作协议,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工作站管理制度。每年向校外工作站派出研究生开展校外实习,特别是油田企业研究院,让研究生参与研究院的研究工作,直接参与现场应用和科学研究,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着力打造应用型研究人才。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进修、引进等方式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既要真正实现既学习知识,又为学生寻求深化专业研究方向、确立课题切入点提供指导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企业生产现场的结合,促进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5.探索“双语教学”。本课程的显著特点是紧跟国内外油气开采技术前沿,资料来源多为英文文献。但目前,研究生的外语水平总体情况不高,采用“双语教学”时会带来一些语言上的困难,因此要在实践中摸索一条适合于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的路子。
  三、结语
  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按照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式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是行不通的,需要开展更多尝试,不断改革,方可形成一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社会和行业急需的专门性人才。

相关论文

教学改革油气改革课程应用教学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