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基于协作学习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60-03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作的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基于协作学习的学案导学,其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及创造性。笔者以《编辑工作表》一课为例分析如何体现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七个基本要素。
  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了解工作表的编辑方法,能对单元格进行调整,掌握行、列的插入、删除。
  学习重点:插入行或列、删除单元格。
  温馨提示:“单元格的“删除”操作和“清除内容”操作有何不同?”可能是你的学习难点哟!
  同步学习:
  学习活动一:旧知回顾。
  (学法指导:观察图标后缀名,回忆相关知识,完成“选一选”,正确计1分,其它计0分。)
  选一选:观察课件上的图标,这是一个什么文件?
  A.Word B.Excel C.记事本
  学习活动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注意思考新增加的同学信息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引发的操作不同,独立思考,答案要点填写在空白处,小组内交流,小组发言,全班交流。)
  想一想:“通讯录”在格式上、结构内容上有什么问题?在通讯录中新增一条同学信息该怎么操作?
  学习活动三:基本任务―编辑“工作表”。
  问题一:标题太小且不在正中、单元格中内容对齐方式不一致。
  问题二:部分单元格内容未显示完整内容。
  问题三:小敏新要求,在小新和小章两个同学信息之间添加一条小李的信息。
  问题四:有多余的单元格。
  (1)对小组组员进行分工,四名组员分别承担其中至少一个问题的任务解决。可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帮助视频后尝试进行操作,时间3分钟。
  (2)承担问题一任务的学生到第一小组位置,承担问题二任务的学生到第二小组位置,其他依次类推,在3分钟以内相互交流得出一个较满意的解决办法后回原小组位置。
  (3)各组员将自己的方法教给本组其他同学,时间3分钟。
  (4)编辑“通讯录”,时间3分钟。选出本组做得最快最好的同学,计2分,其余完成的计1分,未完成的计0分。
  想一想:
  (1)在进行行或列插入时,选定的行或列在新增加的行或列的什么位置?
  (2)单元格的“删除”和“清除内容”操作的区别在哪里?
  学习活动四:综合运用―编辑“一小组5月开支统计表”。
  (学法指导:查看Excel窗口中的常用菜单命令,可找到对应操作方法。完成的学生计1分,未完成的计0分)
  打开“一小组5月开支统计表”,按题目要求完成相应操作,时间5分钟,完成后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总结评价:
  (1)归纳本课学习要点。
  (2)打开“学生评价表”,按表中内容进行小组内自评互评,提交评价表到教师机。
  拓展延伸:
  未完成综合运用任务的学生可观看“学习活动四帮助”视频寻求解决方法,已完成的学生可对本班课程表进行美化,想一想除了本课所学内容,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工作表进行编辑?
  二、设计分析
  就学习目标而言,在此学案的第一部分,对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了阐述,内容为“了解工作表的编辑方法,能对单元格进行调整,会进行行、列的插入、删除。”本课学生活动的素材是一个开支统计表,会涉及到学生的消费行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分析讨论,会有一个正确消费观念的导向,这是本课的一个非智力因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不必在学习目标中描述。
  就重难点提示而言,此学案对学习重点直接呈现,内容是“插入行或列、删除单元格”,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本课把“单元格的“删除”操作和“清除内容”操作的区别”作为难点,这个难点虽然具有普遍性,却不一定是每个学生的难点,也不是学习重点,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现,让学案也富有一点“人情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自主学习而言,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自主学习可体现为学生阅读指定教材内容,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如视频观看、课件学习、实物观摩、网站学习),完成课堂小检测(如呈现在纸上的有梯度的试题、动画形式过关检测)等。此学案中的学习活动二、三、四中的第一步活动内容都是各小组组员的自主学习。
  就协作学习而言,此学案中的学习活动三采用了切块拼接法。将“学习活动三―编辑工作表”设计为四个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至少承担一个子任务。各小组成员自主探究后,再和学习同一个任务的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学习,熟练掌握对应的学习内容后回到本组,把已掌握的学习内容教给同组其他成员。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训练学生思维,提高解释说明的能力。
  就学法指导而言,此学案中学习活动三的问题本身包含了对学法的指导,采用了融合式的呈现方式。此学案中学习活动一、二、四采用了分列式的学法指导,对学法着重强调,更能引起学生注意。
  就达标检测而言,此学案中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四都涉及工作表中行、列、单元格的操作,一个学习任务就是一次达标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即反映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就拓展延伸而言,此学案在“学习活动四―编辑“一小组5月开支统计表””中增加了“合适行高、列宽的设置”。这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却是实际生活中Excel软件的常用操作,作为拓展内容,既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设计反思
  在基于协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延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条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识标――同步学习――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
  1.识标
  “识标”环节对应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中教学步骤的第一步,即引起学生注意与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对应学习过程的“注意与预期”阶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后,产生学习的兴趣,阅读学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然后有的放矢地学习。
  2.同步学习
  教师在学案上呈现每一个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任务,再通过课件或口述对学习任务详细描述或补充,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任务。任务可以是对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学习的检测与反馈,也可以是综合任务,通过子任务体现学习过程的各个步骤。因此,每一个学习活动可涵盖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教学步骤的第2步至第6步的全部或其中任意一步或几步。在“同步学习”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以达到学习活动的高效。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
  3.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环节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学习过程中一些方法技巧的总结和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针对学生的总结内容及自评、互评情况及时作出反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结构。
  4.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环节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查漏补缺、分层学习的过程。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学习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拓展学习的环节,其拓展内容由教师提供在学案上,学生按照学案指示阅读相关学习资料或者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而对于一些本课学习还存在问题的学生,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环节,可以继续与老师或同学进一步进行探讨。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给予个别交流,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或查漏补缺。

相关论文

协作基于初中模式教学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