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科技竞赛对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简介:胡志新(1976-),男,湖北阳新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委员,南昌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龚雪(1986-),男,江苏徐州人,南昌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罗成(1983-),男,江西丰城人,南昌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高教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竞赛与考试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比研究”(编号:14ZD3L023),主持人:胡志新;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省域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特质――南昌工学院28年办学历程的研究”(编号:16YB175),主持人:龚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视野下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XX学院为例”(编号:MKS1456),主持人:罗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89-04
  近年来,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及各学校发展面临的特殊情况和问题,许多学校启动了由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相关工作。2014年4月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幕,这是解决地方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行动举措。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4年初就被教育部、省教育厅确立为“少数民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院校”;2015年2月,学校又被江西省政府、省教育厅遴选为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在这两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思维的人。目前,用人机构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之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等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就将创新创业教育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了与学术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2002年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5年授予了50个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国内高校陆续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社会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各省市和自治区也都陆续出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举措文件,制定了相关改革实施方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在我国全面开展开来。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多数学校目前还是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和世界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相比,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创业的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当前,我国大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功利化和简单化问题。其教育教学的基本观念,还只是停留在如何教授学生获取财富上,还仅仅关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简单期望把学生培养成低层面的创业家、企业家,致使大多数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没能得到很好地激发和培养。”[1]正是因为如此,目前我国高应用技术型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时候,有的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有的只注重实践活动教学。其实,创新创业教育是涉及面很广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高度结合的学科,目前还很少有学校将这两者作为统一的整体纳入学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积极开发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了如“就业与创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除此之外,还积极探索设立了专门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机构。但是,自试点两年以来还没有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基地的锻炼还没有很好的衔接到位。同时,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还一直处于缘化,不能被高等教育的主流教育体系纳入其中,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依然不是太明确。“教育管理者也大都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价值。”[2]
  (二)高素质的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从全国试点高校和创新创业试验基地中选取的2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呈现出“数量较少、学历较高、职称偏低等特点。”[3]全国高校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在全国1219所本科院校和1341所高职院校中,能够独立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覆盖的大学生也不到10%左右。自2003年开始,国家有针对的开展了一些常规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特别是教育部授权了部分高校面向全国开展了创业教育骨干高级研修班,先后举办了多期。但是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人数与我国高校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总数相比仍然是缺额很大,高素质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极为缺乏。由于传统教育体制限制,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对现有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培养力度不够,大部分授课教师连基本的培训都没有经过,这类教师既没有实践经历也不具备创业经验,他们授课的内容多数偏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有部分高校通过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一线技术工人为学生进行授课,但是聘请的这些人由于没有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研究相关课程建设,并且授课的内容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衔接度不够,因此教学的效果很不佳。   (三)创新创业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比较缺乏
  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保质保量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实践基地、资金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比较匮乏。比如教材的选择方面,相比较一些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发出了的一些适用于教学活动的优质教材,我国本土化的较系统科学的创新创业教材还比较少,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有效开展。相比较而言,目前美国已经有了“近400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新创业学课程,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4]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目前还缺乏创新,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培养方案。大部分学校还是沿袭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融入创新创业理念,考核方式还是以试卷或论文等形式为主,无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精神。
  二、科技竞赛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于“科技竞赛”的概念,袁小亚在《狠抓科技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一文中指出,科技竞赛就是指在课内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竞技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实践的系列化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实践发现,科技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提高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标尺,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一,科技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随着国内外科技竞赛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竞赛的内容不断丰富,科技竞赛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和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因为科技竞赛往往代表着国家和当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校可以了解当前一些前沿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育政策,能够准确把握相关行业需求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跟进课程的设置安排,同时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目前,随着科技竞赛的不断发展,各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上也在不断改革着。
  第二,科技竞赛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全国每年广泛开展的各级各类科技竞赛项目,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科技竞赛活动往往要求参赛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竞赛的问题设计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赛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顺利完成竞赛,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联系实际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学生可能会碰到一些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前沿的高新技术,进而会促使学生主动通过网络、书籍甚至参加培训去学习这些先进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弥补了传统理论教育的局限性,开拓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第三,科技竞赛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省市、各高校举行的各种科技竞赛等等。这些科技竞赛能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科技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索技术的兴趣,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大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建模、测试、合作、创新、实践等等。同时,在解决赛题问题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科技竞赛无疑是有助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措施
  要以科技竞赛为载体长期性广泛性地推动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建立多种措施来寻求有效途径确保科技竞赛深入持久地开展。对于学校来说,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正落实“四个转到”
  1.“真正把办学服务面向落实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5]应用技术型高校要盯住地方重点发展的支柱和特色新兴战略性产业,要与相应的行业企业、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可以以各级科技竞赛活动为契机,努力调整相关专业方向,积极参与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努力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2.“真正把育人模式落实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6]通过和企业联合,深入开展相关科技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学校要将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职业资格标准、典型的产品或项目、实践专家、员工培训体系等融合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中。
  3.“真正把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培养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7]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科技竞赛,努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实践动手等技术能力。同时,学校要根据科技竞赛的内容了解相关企业的需求,经过行业情况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领域描述等步骤,明确行业面向、确定职业指向、规划技术技能,采用技能训练课程的方式培养基本技术技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解决“理论到位、技能实在”的问题。
  4.“真正把人才培养目的落实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8]学校要聚焦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几项技能、若干绝活,进入企业后就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二)制定相关培养方案
  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把科技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抓手,使科技竞赛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此外,学校要积极通过开展相关企业调研活动、专业教师企业调研考察活动、课程建设需求讨论会、课程建设专家论证会、专业建设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明确行业面向和职业指向,明确具体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制订专业建设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转型发展“四个转到”的具体要求,按照技术领域、技术技能组合的要求,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科技竞赛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生广泛参与才能体现竞赛的价值提高学校的实践意义。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其目的应不仅仅是出于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去探索和实践,在过程中体会成功和喜悦,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相比较传统形式的教育环节,这些收获具有明显的效果。而科技竞赛的顺利推进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举措,建设一支专兼职结构合理的新型师资队伍,给予政策和一定资金支持,促使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他们在科研能力方面的能力,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实践动手的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科技竞赛可以看作是一项课外科技的实践活动,它已经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多年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如何有效的将科技竞赛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并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将是大家进一步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

相关论文

创新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竞赛有效性有效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