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正向行为支持对小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个案干预研究

  【Abstract】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method, this study showed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to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to complete the task under th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intervention, to verify that the method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vention in elementary student problem behavior, and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individual behavior analysis, develop A plan of suitable intervention, using low percentag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d token economy behavior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using A――BⅠ――BⅡ――A' 'fall back experiment design, each stage the form to collect data, the number of records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data line chart, draw the conclusion. Using the method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have to complete the task to improve the pupils procrastination, and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rimary school students;Time management;Problem behavior
  0 前言
  小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社会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同伴之间交往的不良影响、社会环境和网络成瘾等等的不良影响,都会致使小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到 90 年代至今,综合各种研究结果, 我国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总体检出率在 8.25%~30.4%。[1]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是对时间的利用和运筹。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则是由黄希庭教授和张志杰(2001)最先提出并做出界定的。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2]在本文中,时间管理能力差表现在完成任务拖沓,写作业时边玩边写,等到上交任务时焦虑不安。
  当小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后,家长和教师常会采取责骂、批评等惩罚等方式,以期减少或消除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使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更加固化。如果不矫正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对他们的初中、高中乃至以后的学习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正向行为支持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主义的方法,它不同于惩罚、给予厌恶刺激等类型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强调的主旨是支持,相信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有目的和功能的,消除小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环境因素,重新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小学生生活的所有成员包括:家长、班主任、邻居等,在对小学生进行干预时应组成一个团队,能更好的帮助其改变问题行为。运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干预小学生问题行为时,可以给小学生提供适当的行为训练,改变其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一生学习工作做出了规划。
  1 问题的提出
  时间管理能力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是个体有目的、有意识计划系统分配时间,并且执行计划,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发掘潜能,获得成功的目的,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3]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小学生完成任务拖沓,不会分配学习时间,边玩边写。小学生在初上小学时,会产生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但是由于教师的管理,这种问题行为会慢慢消除,但如果在上小学半学期后还继续完成任务拖沓就会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可见,对小学生完成任务拖沓行为进行干预是有必要的。
  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又可?Q积极行为支持,自1980年开始提出,可被看作是行为矫正若干原则和方法的集合,旨在利用一系列“能有效地改变不良行为、尊重人的尊严、成功促进个体能力、扩展个体的机会、增进个体生活质量”的方法。[4]正向行为支持最早运用于对自伤和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干预中,近年来,该技术使用范围扩大了,不只是针对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的学生,而是面向普通学校的所有学生。[5]   正向行为支持不仅能将个体的问题行为降到最少,还能注重改变个体的生活方式,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这个过程中,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团队合作,改善了个体问题行为出现的环境,控制了影响问题行为出现的远程前事和内隐前事,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提供适合的行为训练,为今后学习发展做出了规划。
  正向行为支持多用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也显示有稳定的干预效果。万蓓通过以功能评估为基础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对对三名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正向行为支持干预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或消退问题行为,同时促进适宜行为增加。[6]杨丹荣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慰行为进行正向行为干预的研究表明,有效地减少或消退他们的问题自慰行为,并促进适当行为的发生。李艳针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进行功能评估,正向行为支持可以作为应对该类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7]
  正向行为支持可以在我国随班就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干预小学生问题行为带来了启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展社会行为,是与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教育目标,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之一。开展正向行为支持的研究和实践,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工作起到有益的辅助作用。[8]
  国内对于时间管理能力干预方面,丁红燕(2007)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团体辅导的有效性,并且将团体辅导的应用扩展到了时间管理领域。[9]
  李甜(2012)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提升没有明显效果,由于团体领导者经验不足、成员缺席、辅导方案针对性不强、干预时间不足、实验组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等等问题影响干预效果。[10]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特定群体时间管理的现状描述,以及时间管理与诸如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在如何提高大学生、高中生和中学生时间管理的干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对小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干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笔者能查到的文献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对小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干预研究的几乎没有。
  本研究通过单一被试实验研究,对一名小学生采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改善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差、做事拖沓这一逃避行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的确定
  实验初定在丰台区某小学 选取被试,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值从幼儿园转换到小学教育阶段,因此?τ谒?们的行为和习惯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在普通小学的一年级某班中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并和该班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到该班中有四个时间管理能力差、做作业背古诗拖沓,总是班上最后完成任务。实验者重点观察这四个同学的问题,考虑实验的时间和方法,进而选取一名合适的被试进行实验。
  2.1.1 被试的基本情况
  本实验中被试喜宝(化名),为小学一年级,男生,8岁半,顺产,身体健康,无其他身体残疾和疾病,无重大疾病史;被试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喜欢骑自行车、踢足球等体育运动,喜欢上音乐和体育课,表现积极主动,擅长拉二胡;但是在语文、数学等课上,表现内向沉默,不举手回答问题,沟通、认知和学习能力与同龄儿童相比无太大差异。被试的母亲是该小学的教师,父亲从事技术研究工作,被试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照顾主要由母亲负责。被试所上的小学有东、西两个校区,被试的母亲在东校区工作,被试在西校区上课。
  2.1.2 被试的问题行为
  被试在普通小学进行全日制学习,班主任孙老师是经验丰富的年级组长,教语文和数学,副班是体育老师,实验者在被试所在的班级中实习,参与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被试在语文和数学课上,表现内向沉默,不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总是拖沓,但在体育、国学和音乐课上却积极踊跃。
  依据真实性评价原则和对其班主任的访谈,反应被试完成学习任务很慢,班中有37名学生,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被试完成任务的时间是其他孩子的两倍,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完成,经常拖到第二天完成。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被试常在完成语文数学练习册、数学口算和抄写生字等作业时拖沓速度慢这一问题行为,主要是写作业拖沓、写一笔停顿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下、边玩边写,等到交作业的最后期限时狂赶,老师说收作业时,表现很焦虑,时间管理能力差,在考试时,也因为时间管理能力差试卷常常写不完,以排除被试有智力问题、书写障碍和题目本身有难度被试不会写的问题。
  学一年级的作业通常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而被试的作业要写到晚上九点到十点。长此以往,被试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被试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未见异常,只是行为问题总分30分,划界分为37分,反应被试的行为问题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是排除被试由于身体不适引发行为问题。
  2.1.3 问题行为的意义
  被试在完成任务时,由于时间管理能力差,分散了大部分的注意力,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班主任对被试的逃避行为进行过惩罚,不写完作业不能去上体育音乐等课,留在教室里补,放学后留在教室里补完。但是有其他教师的介入,惩罚较短或被中断,效果不是很明显。班主任对被试的评价会对被试的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长此以往被试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被试因自己的错误行为,常不能上体育、国学这样的科任课,可能缺乏体育锻炼。
  2.2 实验的设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改善小学生写作业拖沓时间管理能力差这一逃避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具体干预过程中,本研究将综合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直接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
  (2)运用单一被试实验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2.3 实验的实施
  本实验的实施过程共分为五个步骤,行为问题的功能评估、前事控制策略、环境改变策略、行为训练策略和后果处理策略。   2.3.1 行为问题的功能评估
  在干预前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了行为的功能评估。有行为问题主观评量表、行为功能访谈表(当事人部分和相关人员部分)、行为动机评量表、行为前后事件观察记录表。
  (1)行为问题主观评量表(见附录A)
  此量表(见附录A)[11]由班主任对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的逃避行为进行主观的评量,对其是否会威胁生命、干扰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等进行评估。被试的班主任认为:被试的问题行为不会威胁生命,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不会破坏物品,不会干扰社区对被试的接受程度;但是这种行为会影响被试的健康,干扰他的学习,并且被试的问题行为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不介入处理,其问题行为会越来越严重,班主任和家长都很关心这一问题。
  (2)行为问题功能访谈表――当事人部分(见附录B)
  此量表(见附录B)[12]是对被试的问题行为进行访谈,访谈表包括四个方面:界定问题行为的远程前事、行为的内隐前事、了解行为的近端事件和对自己问题行为的认识。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被试喜欢的正强化物是教师表扬、巧克力派和骑自行车等,喜欢上体育、国学和音乐课,不喜欢数学课;被试认为教室里有让他分心的事物,例如,窗外上体育课同学玩耍声音、学具掉地上的声音和老师批评其他同学等。
  (3)行为问题功能访谈表――相关人员部分(见附录C、D)
  此量表(见附录C、D)[12]是对被试的班主任及其主要监护人――母亲,进行了问卷访谈。对被试母亲的访谈结果显示:被试身体健康,顺产,无过敏史和重大疾病史,母亲对于被试的管教方式较为严格,家中生活环境舒适,对被试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照顾且有条理。对被试班主任的访谈结果显示:被试在中午吃完午饭后会出现写作业拖沓时间管理能力差的行为,持续一段时间,教师对其问题行为进行惩罚,但是对被试的行为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被试的问题行为极少发生在上午和进行活动的时候,多数发生在教室里中午的自习和下午上课时。(以排除疲劳的原因)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任务量明显要比幼儿园的多,当被试出现这一行为时,暂时逃避写作业;被试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可以替代这一拖沓行为的出现。
  (4)行为动机评量表(见附录E)
  此量表(见附录E)[11]由班主任对被试的写作业拖沓时间管理能力差的行为进行评量,评量的平均分数为:“感官刺激”得分3、“逃避”得分3.5、“引人注意”得分2.75、“要求明确的东西”得分2.25。该结果显示被试出现这个行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逃避,其次是感官刺激。由此可见,被试的写作业拖沓时、间管理能力差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逃避。
  (5)行为前后事件观察记录表
  如表1[12]此表格的内容为:时间、地点、前事、行为、后果和最后结果,通过五天的观察记录,了解被试的问题行为比较集中在中午的自习、下午的自主学习课程和晚上回家后完成作业时间,时间管理能力差,完成任务拖延行为发生的次数和拖延持续的时间。
  综合评量的结果显示,被试的时间管理差的行为表现为教师布置任务后,完成任务拖沓焦虑等的问题行为,没有特定的周期,已持续半年多;
  行为的立即前事为:当被试无聊、对事物不敢兴趣、从事一项活动时间太长或无人注意的情况下会出现该行为;
  行为的内隐前事为:被试对其从事的任务不感兴趣,如数学、语文练习题;
  行为的远程前事为:监护人(母亲)对被试的教育方式和业余生活的时间安排过多。被试的班主任在被试出现问题行为后,实施惩罚,有其他教师介入,被试拖沓到王老师来接被试放学惩罚中断,被试母亲对此不知情,教师们对被试的管理态度不一致。
  行为功能: 被试的时间管理倾向下拖沓完成任务的行为是为了获得自动负强化,即可以逃避或回避来自被试个人的厌恶刺激。
  针对被试的这一行为,结合功能评估的结果,本研究采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被试进行问题行为的矫正。
  2.3.2 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主要在操纵容易引起行为问题的明确前事,以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引发适当行为的产生,目的在于减少引发行为问题之情境事件产生的效果、消除引发行为问题的立即前事、增加引发适当行为的前事或提示、增加引发适当行为之成功经验、以及打断行为的锁链或中断此行为产生的增强效果。[3]本研究在前事控制策略中,采用调整情境因素、调整课程有关的因素和反应中断策略。
  (1)调整情境因素
  消除诱发因素,教师布置任务后,强调需完成后上交的?r间,尽量避免在自习中让学生大扫除或让小组长检查背古诗活动等声音嘈杂的活动。教室环境重新调整,重新安排环境中的学生,把被试的座位调到远离窗户的第二桌,方便教师观察监督,重新加入一位比被试的能力强的同桌,对他自习课时出现的拖沓逃避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建立明确的学校作息时间表,使被试明确完成任务和活动时间。有效管理教室时间,处理好被试的专注时间和转衔时间,增添练习时间的趣味性。最后,制定班规,强调时间管理这一条,贴在教室中醒目的地方,定期检讨班规。与被试相关的教师进行沟通,统一管教被试的态度。
  (2)调整课程有关的因素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简化或减少作业,改变作业的呈现方式(例如抄写生字时,评比书写小明星等)。改变被试的坐姿,考虑被试的生理因素,教师可安排与任务内容相关的活动,增加学习效果。(如被试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强化学习时间表,使被试明白什么时间该完成什么任务。任命被试为数学小组长,帮助教师收作业。
  (3)反应中断策略
  在被试刚要出现或准备出现时间管理能力差的行为时,教师使用口头或眼神的暗示,提醒他现在应该写作业而不是发呆,通过提示来阻止被试拖沓行为的延续。
  2.3.3 行为训练策略
  行为训练策略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行为问题功能相同的替代行为,可取代行为问题;第二类是相关行为的训练,可以加强行为问题的消除支持行为的改变。本研究中被试,进行相关行为的训练,在被试想要拖沓完成任务的时候,教他看时间表,缩短被试拿学习用具和做其他无关事情的时间,并教他如何分配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对被试进行认知的训练,告诉被试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怎样做才是好的表现,才能成为称职的小干部,才能成为第一批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员,如果长期不按时完成任务、浪费自己的时间,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对被试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使被试能正确的知觉周遭环境所存在信息,并能抑制延迟某些可能的行动。在笔者的帮助下,被试制定自我控制计划书,进行自我监督执行情况。并在班级内公布,得到同学的监督。   2.3.4 生态环境改变策略
  被试的问题行为是与其生活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矫正被试的行为也要考虑改变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指的是生活形态的改变,及生活素质的提高。
  生态环境改变有:建立正常化的生活形态、改变社会态度、提供选择与控制的机会、建立亲密的社会关系、提供温暖与鼓励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学习与训练的机会六种策略。[11]
  本实验中对被试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变,要使被试融入班级内的主流文化,尽可能的让被试和自己的同学一起上课和生活;不只强调改变被试的问题行为,注重改变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如班主任和家长)对被试的态度 、期待与行为;满足被试的基本生理需要,提供温暖鼓励的社会环境,使他的情绪得以宣泄,可以得到正面的鼓舞,身心健康发展;给予适合其能力及需要的学习与训练机会,做班级小干部管理小伙伴;多注意和发现被试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努力和进步,在被试有进步时父母和教师要多多给予社会性强化物,如摸摸头、拍拍肩等。
  上述的前事控制策略、行为训练策略和生态环境改变策略可以消除诱发被试的逃避行为发生的前事,改善被试周围环境等,这些策略虽然对被试改善拖沓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其问题行为,还要通过后果处理策略解决被试的拖沓的逃避行为。
  2.3.5 后果处理策略
  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低比例区别强化(DRL)和代币制,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若不需要(即完成任务拖沓的逃避行为)不发生,就会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最终要通过这一强化程序,要增加被试良好行为,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
  1)实验的前期准备
  (1)确定目标行为和终点行为
  确定目标行为。通过对被试的直接观察和功能评估,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多发生在本班教室的上午第三节课开始到下午放学后留在教室等王老师来接放学过程中,多以教师布置作业任务的自习为主,被试的学校课程设置为上午四节课和课间操,下午两节课和课外一小时活动,被试的写作业拖沓、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多发生上午第三节课开始到下午放学后留在教室等王老师来接放学时,早晨几乎没有,因此,实验观察和实施的时间为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
  目标行为确定为:被试在教室里,教师布置任务后,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或是超过规定时间5分钟后完成任务没有上交到教师手中,记为问题行为发生一次。
  确定终点行为:根据前期的计算,被试的问题行为在实验的观察期为平均每天完成任务拖沓、不按时完成作业发生6次。由于被试的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较长,所以采用低比例区别强化原理,终点行为确定为在实验期间内,每天发生完成任务拖沓行为次数控制在3次。
  (2)实验方法的选定
  实验的方法采用的是正向行?橹С值牟呗灾械牡捅壤?区别强化(DRL)和代币制原理,如果(完成任务拖沓)行为以低比例发生时,就给予一定数量的代币(小星星贴画)强化,使用代币来换取奖励,那么以后的拖沓行为就将以低比例发生。正强化物的选择符合被试的喜好,符合被试的年龄特点,被试愿意配合进行实验。
  (3)选择行为记录方式
  本实验矫正的是被试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根据该发生的次数进行连续记录。被试在教师布置任务后,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或是超过规定时间5分钟后完成任务没有上交到教师手中,记为问题行为发生一次。按照完成任务拖沓行为发生次数记录表(见附录F)进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在不影响被试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记录。
  (4)确定实验的正强化物
  通过前期对被试的观察及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了解到被试喜欢消费性强化物(巧克力派、甜的食物)、喜欢活动性强化物(骑自行车、踢球)和社会性强化物(口头表扬、赞美的动作等),所以将正强化物定为被试喜欢的巧克力派、糖果、骑自行车、和社会性强化物。
  2)实验实施的程序
  本实验主要采用倒返实验中的A――BⅠ――BⅡ――A'程序,分成下列三个阶段:
  (1)基线阶段A
  此阶段共计5天,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发生的次数进行观察记录,与此同时观察引发行为问题发生的诱因。在此阶段不实施任何干预策略,只观察记录被试行为发生的次数。
  (2)实验处理阶段B
  此阶段分为BⅠ、BⅡ两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共计10天。实验实施前要告知被试,内容为所观察的行为及如何获得代币,语言要符合被试的理解能力。由于实验中包含前事控制策略和生态环境改变策略,因此对被试周围的相关人员,即班主任、同学进行实验说明,使其配合实验的进行。
  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低比例区别强化和代币制,具体操作为:在实验处理期BⅠ阶段,实施分段时间的低比例区别强化,将每天的实验期(上午九点至十二点)分为四个阶段,每节课为一个时间间隔,若在这个时间间隔内没有发生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被试就可以得到相应数目的代币,用代币换取强化物;在处理期BⅡ阶段,同样使用低比例区别强化和代币制原理,与BⅠ阶段相同,但在正强化物方面,减少消费性强化物和活动性强化物的使用,增加社会性强化物和自然强化物的使用,详细参照表2良好行为价值表3不良行为价值表和4后援强化物价格表。
  (3)倒返阶段A'
  此阶段为期5天,撤销对被试的实验处理,只观察记录被试完成任务拖沓行为发生的次数,并对实验的效果进行检验。
  3 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实验结果如图1正向行为支持对完成任务拖沓行为影响的折线图所示。
  4 结果分析
  如图所示,对被试实验的实施过程效果比较显著,图中的结果显示,被试的行为从基线阶段到处理阶段,呈下降趋势,说明实验使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有所减少。   在BⅠ阶段,被试自我刺激行为的次数呈下降趋势,由基线阶段的平均每天的实验期出现6次,下降到3.4次,效果较为显著。由于实验的准备较充分,被试及其班主任、家长和其他教师的良好的配合,使得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BⅡ阶段,虽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但是也降到了平均每天的实验期出现3.2次,虽然此阶段前期有所反弹,但是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作用下,中后期趋于平稳,被试自我的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于被试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倒返阶段,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达到实验的终点行为,但是也没有反弹的趋势,在观察期平均每天发生2.8次,达到预期的终点行为,被试的行为与基线阶段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善,说明实验的结果较为成功。
  5 结论
  本实验研究采用的是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综合运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进行干预,其中包括:前事控制策略、行为训练策略和生态环境改变策略,可以消除诱发被试的逃避行为发生的前事,改善被试周围环境等,这些策略虽然对被试改善拖沓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其问题行为,还要通过后果处理策略:低比例区别强化(DRL)和代币制相结合的原理解决被试的拖沓的逃避行为。对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进行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出:正向行为支持对被试的拖沓行为起到了改善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了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的次数,达到预期效果。
  6 讨论与建议
  6.1 被试的问题行为确定、目标行为和终点行为
  实验中的被试的问题行为是时间管理倾向下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该问题行为目前没有像攻击行为和自伤行为一样,有了明确的界定和相应的量表评估。被试的问题行为是由对其班主任和母亲的访谈和实验者的直接观察所得出的,依据的是真实性评价,可能会欠缺说服力。目标行为和终点行为的确定都是根据被试的学校学习环境制定,可能在评量上有些欠缺。
  6.2 被试行为的功能评估
  实验者对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进行功能评估,是在本实验中的关键。对被试行为的功能评估能正确的认识被试的行为,更能理解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进一步为制定正向行为支持改变行为方案做准备。实验者对被试、家长和其班主任进行了访谈和评量,对被试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中生态环境改变策略和调整学校相关因素提供了信息。本??验中的运用的《行为问题功能访谈表――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部分》较适合被试及其班主任和家长,所以实验者没有对其进行修改。将来的研究人员可根据研究被试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程度、年龄和问题行为对访谈表进行修改,对了解被试的行为功能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通过实验后期处理,实验者认为运用行为问题主观评量表和行为问题的动机评量表对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的功能评估效果不理想。本实验中,实验者对被试的功能评估期望过高,导致选择评量表的偏差。
  6.3 关于前事控制策略和生态环境改变策略
  在本实验处理前期的前事控制策略和生态环境改变策略中,需要学校、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为实验的进行提供大环境的正向支持。被试的班主任和家长在学校为被试创设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被试发生问题行为的远程事件等因素,对矫正被试的行为效果起了很大作用。
  6.4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高度的配合,使得实验进行顺利。实验前期,对被试进行功能评估时与班主任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深入地了解被试的情况,为实验中后期的进行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班主任给予被试活动和锻炼的机会,对于被试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强化,对于不良行为和家长及时沟通,这些都对改善被试完成任务拖沓行为有很大的帮助。
  6.5 实验方法的选取
  本实验采用的是低比例区别强化和代币制原理,根据被试的喜好,运用了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和自然强化物,在处理期,使用不同的强化物对被试的干预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被试所在的班级也运用代币制班规,所以综合采用低比例区别强化和代币制原理,在班级内建立起正向行为支持的氛围,不仅能有效的改善被试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还能对其他有类似行为倾向的学生进行矫正。
  6.6 关于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
  正向行为支持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中贯穿着支持。它不仅能关注到被试出现问题行为的本身,还能关注到行为问题出现背后的环境,相信问题行为出现的是有特定的目的和功能的,在对被试进行干预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被试的班主任、家长、同学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加入,改善了被试的问题行为。同时在对被试功能评估后,选择适当的行为训练,改善问题行为,改变被试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被试的生活质量,为被试上小学、初中和高中提供学习习惯的支持。
  6.7 实验的结果的讨论
  从倒返阶段可以看出,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的行为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有反弹的趋势,说明本实验的干预方案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本实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实验者认为实验没有达到终点行为的原因如下:
  第一,实验的处理时间较短,对被试的干预结果没有进行深入的巩固;
  第二,在对干预期间内,周三只有半天的课程,下午只有被试呆在教室中,会有另一名同学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被试的那天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会很显著,是实验者疏忽没有监控到的。
  第三,实验者的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导致对实验评估和处理期望过高;
  第四,被试的完成任务拖沓行为已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顽固,加之其功能复杂,不仅有逃避的功能还有其他功能,不易在短时间内消除。

相关论文

时间管理个案小学生倾向行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手机成瘾行为的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写作能
现代多媒体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构
农业国内支持与国际贸易争端:一个案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浅析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分析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女性消费行为与网络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提升小学生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的策略
试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