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126-05
  中图分类号:G642
  0 背 景
  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大学教育已基本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大学外延式扩张过程已经完成,高校的格局业已形成[1]。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造成的后果是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不满意,对大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国际上对中国工科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也不高,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指出,按照“人才市场上是否有足够多的合格工程师”这一指标,中国的世界排名徘徊在20~40位之间[2];据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的研究报告统计,我国的工科毕业生只有不到 10 %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3]。尽管这2份报告的评价标准并不一定全面适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但从侧面反映中国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确不尽如人意。面对这一窘境和国际上良好的工程教育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2013年6月经《华盛顿协议》全体成员一致通过,认为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华盛顿?f议》各成员的认证体系实质等效,同意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4]。2016年6月经过《华盛顿协议》全体成员一致通过,同意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5]。根据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网站结论公布的统计,到2016年,已有404个专业点通过认证评估,并有397个专业点保持认证状态。由此可见,中国的工程教育正与国际接轨,发展势头迅猛。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许多高校也在积极开展这一工作。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类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向社会公示工程教育的理念和标准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被采纳,并且达到标准的要求。因此,专业认证的根本目标是在专业建设时遵循标准,建立符合专业特色和定位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质量监控体系,并付诸实施。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产出的教育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由此形成的标准条款的内部逻辑如图1所示。简而言之,工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校定位和社会需求以产出导向方式确定培养目标,进一步倒推毕业要求(即预期的学习效果),再构建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建设的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能够支撑课程体系规定的任务,并通过持续改进,达到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2 可操作、观察和测量的专业认证体系
  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认证体系并付诸实施是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前提条件。按照标准的理念和条款,借鉴同行的经验和模板,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并利用现有的、不断强化的支持条件和师资队伍就可以开展工程教育。但是,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主要在于培养过程的实施,符合标准的要求必须通过对培养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监视、测量和反馈改进,这就要求建立的体系是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专业认证的难点也在评价预期学习效果的实现过程及实现程度[6]。由于教育产品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素质、能力,相较工业和农副产品,更加模糊和抽象,制定一个既符合标准,又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专业认证体系也不是一挥而就的。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难以直接和精确测量的评估项目,只能获得间接的、非量化的资料和数据。事实上,这些间接、非量化的资料和数据也是佐证预期学习效果达成度的有效证据。无论直接或间接还是量化与非量化的证据,问题在于什么时机采用什么方法,依据什么标准来获取,凭空杜撰的证据显然不能予以采纳。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7-8]实现质量监控,使得采用这一标准的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高等教育是对学生提供服务,符合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的条件。对于强调“证据文化”的专业认证[6],过程方法也是适用的。采用过程方法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规范,在过程中规定相关形成证据的时机、流程和手段,这些证据便是质量记录,是举证标准得到真正贯彻和实施的依据。
  2 过程方法在工程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之一[8]。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过程的结构为 “输入→活动→输出”。多个相关联的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过程系统即体系。过程方法就是对体系中的过程进行识别、明确过程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对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体系运行达到最佳的效果[7]。
  2.1 过程识别
  为使用过程方法建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体系,首先必须对体系中的过程进行识别和界定。识别和界定的原则有两个:(1)过程要覆盖标准的全部条款;(2)过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根据文献[7]和文献[8]的方法,体系中的过程分成顾客导向过程、管理过程和支持过程3大类来识别。为与专业认证标准相符,这里将顾客导向过程(customer oriented process, COP)对应到产出导向过程(outcome based process, OBP)。ISO9001标准以顾客为中心,专业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顾客得到的是产品和服务,学生得到的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增长,专业认证标准称之为“产出”。从实质意义上讲,COP和OBP的内涵一致,这里使用OBP替代COP更符合本文的主题。   根据ISO9001标准过程识别的经验,首先,过程必须完整,能覆盖所有标准条款,防止体系不完整,标准中的一些条款没有执行。其次,过程不能太繁琐,繁琐的过程体系可操作性差,既不方便执行,还容易导致实施者的抵触情绪,造成体系运行失败。因此,在保证标准完整覆盖的前提下,过程尽可能简单,便于操作。专业认证的标准范围相对较小,内部逻辑很清晰,便于过程的识别。
  1)产出导向过程(OBP过程)。
  工程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OBP过程自然是关键过程也是核心过程。按人才培养顺序建立的OBP过程如图2所示。
  其中OBP1是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定位以及社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需要专业教师、用人单位代表、业界专家和政府管理者来联合确定。一旦确定好培养目标,即作为OBP2的输入,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在确定毕业要求时容易出现这样的误区:“既然执行的标准一样,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毕业要求都一样”。事实上,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是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式、全面性和底线[4],并没有限定学习效果的程度。确定毕业要求时必须覆盖标准的12项毕业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的程度,避免出现程度过高,根本做不到的情况。OBP3是制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也是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将毕业要求进行分解,以便与所要开设的课程体系对应,从而达成毕业要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评估推荐的模板,使用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图”来匹配确定所开设的课程是否覆盖所有的毕业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课程大纲的制定,“支撑矩阵图”要做进一步细化,规定好课程的“目标行为[6-9]”,避免制定的课程大纲没有达到课程体系的要求。OBP4是编制教学大纲的过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实现“支撑矩阵图”中规定的任务,教学大纲包括讲授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实验大纲、达到的目的、考核的方式等内容,并说明所开展的考核是如何达到课程大纲规定的目的。如果大纲不能满足OBP3输出“支撑矩阵图”规定的任务,则必须反馈回去,修改OBP3,由其它课程来完成这项任务,OBP3的修改不能影响OBP2的输出,哪怕是开设新的课程,不能出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后续过程中无法实现的现象。OBP5是教学实施的过程,包括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教学实施要按大纲要求编写教案、讲稿、教学日历和实验大纲,并按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现。当然,需要鼓励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提高效率,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校还要“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和“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为此设计OBP6招生协助和OBP7转学和转专业过程。这两个过程也是面向产出的过程,但不是关键过程,所以图2中并未显示。OBP6吸引优秀生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培养目标。OBP7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过学生转学和转专业必须符合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相关条件。
  2)管理过程(management process, MP?^程)。
  就专业认证而言,学校层面主要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学院层面则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系管理。此外校、院都有教学督导组负责教学过程和质量整改监视,院、系负责测量、证据收集和证据分析任务。尽管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都有对应部门管理,考虑到责任分工,相关过程都划归到支持过程的范畴。所以,这里将专业认证策划(MP1)和监视、测量和改进(MP2)两个过程列入管理过程。专业认证是一项体系化的工作,建不建设、建设怎样的专业认证体系是校、院层面策划的,因此MP1是一个指导性的管理过程。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质量文件和质量记录的管理规定,在MP1中补充制定这一规定。持续改进是工程专业认证的三大重要理念之一,这里设计MP2完成这项任务。持续改进由两个环来实现,其一为校内环,其二为校外环:校内环主要是对体系执行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内部审核和整改,确保体系规范化运行;校外环是以就业统计和就业后5年内毕业生取得成绩的调查统计作为依据,对体系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加以改进。
  3)支持过程(support process, SP过程)。
  借鉴ISO9001标准构建所采用的过程识别方法,在确保标准条款完全覆盖的基础上,OBP和MP过程没有覆盖的条款都列入SP过程。以此为依据,SP过程包括师资队伍建设(SP1)和支持条件提供(SP2)。SP1和SP2是OBP和MP实现的基础。在大学,SP1主要由人事处实施,但是与专业认证有关的培训活动则在院、系开展比较合适。为方便过程的实施,院、系服从和认同学校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满足认证标准的其他师资队伍建设活动;SP2归口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网络与信息化处和工程中心,同样,院、系服从和认同学校的管理,但是院、系要评估支持条件的满足度,并提出建设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除此之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师资联系、评估由院、系实施。鉴于部门分工和大学刚性化管理,这两个过程的程序文件按照“接受和评估管理部门的结果,规定专业系的工作”的原则制定。
  综上所述,专业认证的过程识别结果见表1。
  2.2 过程分析
  在完成过程识别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每个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过程的活动、接口、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使用的资源以及如何进行监视、测量和改进,以确保过程的完整性以及与标准的符合性。“乌龟图过程分析法[10] ”是过程分析的一个有效方法,是ISO/TS 16949推荐的一个工具。为了完整了解专业认证的概貌,对表1中的11个过程都绘制了乌龟图,为编写程序文件做好了准备。这里以OBP2确定毕业要求为例,介绍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
  2.3 过程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完成专业认证体系的过程识别和过程分析后,明确了每个过程的活动流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以及关键过程和顺序。以此为基础,所绘制专业认证体系的过程图如图4所示。图4表达各类过程之间的关系和关键过程及顺序,整个体系也表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改进的理念及其双环流程。由图4也可以看出,所构建的专业认证体系是一个很小的系统,简单可操作。   3 结 语
  中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华盛顿协议》签约国的认证体系实质等效,采用该体系标准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并寻求通过专业认证评估,可以实现专业教学管理的国际化,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工程教育的理念,其旨在通过建立与标准的要求相符的且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专业认证体系并有效运作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过程方法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通过过程识别、过程分析,完成了专业认证标系的构建。在构建这一体系时,既要借助高校现有的管理机制,又保证专业认证实施的独立性,以达到简化过程的目的,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下一阶段,所构建的体系将在本专业的教学管理中运作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达到专业认证的目的,同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相关论文

方法研究基于过程认证方法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实证会计和分析式会计研究方法的融合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试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