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则实施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情况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护理后的改善效果。结果:采取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日间活动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安眼药使用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放疗后存在睡眠障碍的肿瘤患者,对其实施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显著降低其疼痛时间及院内感染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78-02
  大部分肿瘤患者经长时间治疗后心理上均极易产生焦虑、紧张、害怕、抑郁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较高,目前主要通过放疗的方法延缓患者病情发生恶变的时间,进而达到延长其生存时间的目标[1]。然而,放疗过程会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疗效[2]。因此,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其睡眠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接受放疗后的肿瘤患者实施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接受放疗时间均大于1个月,排除有认知障碍、精神病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9~54岁,平均(44.89±3.65)岁;其中肺癌患者8例,胃癌患者4例,肝癌患者1例,食管癌患者13例,直肠癌患者7例,乳腺癌患者4例,鼻咽癌患者3例。试验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1~56岁,平均(45.23±3.85)?q;其中肺癌患者
  7例,胃癌患者2例,肝癌患者2例,食管癌患者12例,直肠癌患者8例,乳腺癌患者4例,鼻咽癌患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放疗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则实施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一般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与疾病自身引起的疼痛及放疗之后造成的不良症状相关。(2)与住院后的陌生环境相关。(3)与患者自身出现的负面情绪相关。所以,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干扰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时时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情绪进行恰当安抚,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待每次放疗完成后要对患者宣传健康睡眠的知识及重要性,并详细讲解放疗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注意嘱咐患者要按时起床,条件允许的话白天多到走廊或者户外进行活动,不要长时间待在病房内。白天需减少睡眠时间,形成合理的作息习惯[3]。同时,可建议患者睡觉前进行热水泡脚,或者听自己喜欢的吹眠音乐以帮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4]。与此同时,还要嘱咐患者睡前不可过多进食或者喝水,禁止饮用带有刺激性的浓茶或者咖啡,也可以指导患者放松躺于床上并采用睡眠松弛想象法以放松肌肉并加快入眠[5]。针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帮助其铺床、脱衣及帮助其选择舒服的卧位入睡。除此之外,病房内的空气需处于流通状态,同时还要将信号灯的铃声降低到最小,护理人员在巡房的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轻柔,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以利于患者入眠。(2)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大部分经过放疗之后的患者都存在焦虑、抑郁、紧张、害怕等负面心理,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耐心讲解肿瘤的致病原因、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让其充分了解自己的疾病,还要安慰患者,让其处于放松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出现的烦恼要认真倾听,可以建议患者将心理负面情绪通过合理途径宣泄,还要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一切合理需求要尽力满足,以让患者的情绪处于平稳状态,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消除其心理压力进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标。(3)做好用药及饮食指导工作。注意嘱咐患者多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多增加富含高纤维及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以提高其身体免疫力,进而达到减少胃肠道不适对患者睡眠的影响。详细告知患者催眠药物的功效及副作用情况,同时还需及时观察患者服药过后的催眠疗效及睡眠质量情况。若是长期服用催眠药的患者要逐渐减少用量,而针对一些睡前严重焦虑的患者则可以对其实施安慰剂以进行暗示治疗,最终达到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睡眠的效果[3]。而对于确实因疼痛而无法入眠的患者可适量实施药物镇痛及让其服用催眠药物的方法帮助其入眠。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入院前、护理后10 d及出院后的睡眠情况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问卷调查,以评定其睡眠质量情况。PSQI主要包含日间活动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安眼药使用等七项内容[6]。总分为0~20分,若分数≥5分,则表示患者有睡眠障碍问题,分数越高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统计两组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主要包括疼痛时间、院内感染率、放疗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放疗知识用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包含20个问题,包括各部位放疗基本概念、放疗不良反应、各部位放疗的护理、放疗时皮肤黏膜护理、放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辅助检查等等,每个问题5分,共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前后PSQI评分情况比较
  采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间活动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安眼药使用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放疗后试验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疼痛时间为(0.26±0.0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9±0.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放疗知识评分为(95.12±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4±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肿瘤属于单克隆性生物,发病机制为在细胞受致癌因素影响下基因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基因的正常生长能力及调控能力呈现缺失状态,从而肿瘤疾病发生;在肿瘤的影响下,患者更多细胞浆会产生变异,进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放疗是治疗?[瘤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但因其转移性较差,杀害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损伤正常机体细胞,破坏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会严重下降。睡眠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体力、思维能力、抵抗力及生活质量的好坏[7]。而肿瘤患者往往在接受放疗之后,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加、交感神经敏感兴奋,导致放疗造成身体疼痛不适,从而肿瘤患者经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烦躁多虑、失眠多梦等表现,而这些影响又反作用于患者进而加重其精神及心理负担,过大的心理负担又会导致其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影响了患者的放疗效果。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放疗药物作用等等,因此,对其出现的睡眠障碍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因孤独造成的烦躁恐惧;给予患者用药及饮食指导护理,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从患者身体本身开始调养。
  综上所述,针对放疗后存在睡眠障碍的肿瘤患者,对其实施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显著降低其疼痛时间及院内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关论文

肿瘤睡眠护理患者障碍效果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浅析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系统设计及效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