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45-02脑梗死疾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患者总人数的80%以上,主要指的是由于缺血和缺氧状态导致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表现,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两项指标均居高不下。本次研究对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患有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1.4±1.2)岁;脑梗塞患病时间1-17小时,平均患病时间(4.1±0.5)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4-89岁,平均年龄(61.5±1.1)岁;脑梗塞患病时间1-16小时,平均患病时间(4.2±0.4)小时。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内容包括:①密切观察患者反应;②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输注量;③观察出血征象;④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⑤通过心理护理控制患者情绪。
  1.3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脑梗塞症状表现消失时间、超早期溶栓治疗总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脑梗塞病情治疗效果、脑梗塞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治愈:脑梗塞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治疗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脑梗塞症状表现有明显好转,治疗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脑梗塞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治疗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严重发展[1]。
  1.5数据处理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梗塞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超早期溶栓治疗总时间对照组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9.93±1.56)d脑梗塞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共计持续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15.27±2.41)d;观察组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7.14±1.28)d脑梗塞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共计持续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11.06±2.18)d。两组患者脑梗塞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超早期溶栓治疗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脑梗塞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脑梗塞疾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64.8%;治疗组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脑梗塞疾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89.2%。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体会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抗凝、抗纤溶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对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是十分理想。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脑梗塞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临床护理人员在治疗操作开始之前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并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可以充分保证治疗方案顺利方案,药物应用的准确性、病情观察的准确性都是治疗方案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2]。

相关论文

脑梗塞静脉临床早期护理观察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试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药物治
供给侧视角下中药临床药师改革新路的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