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陇南地区农村宗教建筑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28-2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筑与人类挂钩,宗教与文化挂钩,文化与经济挂钩。因此,要分析我国陇南地区农村宗教文化与建筑现状的前景,找出解决方案,就必须从经济出发。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分析陇南地区乡镇农村宗教文化与建筑的现状与前景时,既要考虑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文明的继承和扬弃。
  一、我国陇南地区农村宗教建筑的现状
  本文中的宗教建筑指各种寺、庙、观的房屋建筑和相应的装饰、塑像、彩旗、文字等所组成的景观。陇南农村地区是佛、道两教占主体的地区,本文中的宗教神灵,主要是与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相关的土地神、牛马神、家神以及家庭所供奉的祖先、门神、财神、灶神等。目前,陇南乡镇农村地区宗教建筑文化的现状主要包括乡镇宗教建筑的损坏和重修、农村寺庙建筑的辉煌与危机、祖先崇拜三个方面。
  (一)乡镇宗教建筑的损坏与重修
  我国乡镇地区的寺庙建筑,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以柏林观为例,在上世纪,柏林观由于社会动荡,建筑物严重受损,整个道观几乎到了要消失的地步。宗教建筑的重修分为神庙重修和文化圣地重修两种情况。神庙重修以方口寺最为典型。陇南市礼县红河乡方口寺,先后重修了三霄殿、地藏殿、正殿。其建筑较新,殿内神像塑造生动,壁画内容丰富。文化圣地的重修则以武侯祠最为典型。国家对陇南市岐山武侯祠进行了维护重修,发展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宗教寺庙建筑的重修,我国西部乡镇地区的部分宗教建筑又重现风采。
  (二)农村寺庙建筑的辉煌与危机
  相比较乡镇寺庙建筑的没落,农村的宗教建筑可谓辉煌。因为农村宗教建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礼县农村为例,人们通常供奉三类神灵:土地神、牛马神、家神。在农村神灵分工中,土地神掌管着山川河泽和土地收成,牛、马神主管着作为六畜重要成员和古代农业生产重要动力的牛、马,家神负责保护家庭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三类神灵对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的特殊意义,使得他们得以长期受到村寨成员的供奉与维护,这也使得农村地区的宗教建筑至今依然普遍存在。但农村寺庙建筑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这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受损、人口流失和宗教活动减少造成了宗教文化无形流失。
  (三)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我国西部农村乡镇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人们总要推崇祖先,敬奉先辈,因此,虽然宗教文化与建筑在当代已出现没落趋势,但祖先崇拜依然盛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各种新仪式的出现,对祖先进行仪式性崇拜的活动正逐渐被代替。这一文明悄然发生着变化。
  二、我国陇南地区乡镇农村宗教文化与建筑出现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心理大大减轻。人们逐渐放弃对宗教神灵的崇拜和对宗教建筑的维护,宗教活动越来越少,宗教建筑失去了魅力。“近几年来,外国的一些节日在中国广受追捧,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其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热闹程度之高令人咋舌,大有取代中国传统节日之势。”这使得部分宗教建筑年久失修,逐渐被人遗弃,宗教文化无形流失。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陇南乡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减少,对于宗教有了认识,不再对进行崇拜、捐助,转而投资各类项目,宗教建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主要是围绕对神灵的祭祀活动展开的。以陇南市礼县乡镇地区为例,当地每年的社火都要围绕祭祀神灵展开,这种祭祀活动以大型宗教建筑物和神像所在地为中心,并且执行严格的仪式,这使得宗教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维护,然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张,我国许多地区的节日庆祝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神灵祭祀活动被大众娱乐性活动取代,节日中的宗教文化色彩日益淡化,宗教建筑不再是庆祝活动的中心场所。这导致宗教建筑文化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逐渐被人遗忘。
  (二)农村地区人员的流失和传统技艺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由西部流向东部,在类型上有两种:1、农民工流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发展程度的不断拉大,我国农民工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出,农村的常住人口明显减少。2、知识分子的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使许多西部地区的知识分子纷纷涌向东部,“孔雀东南飞”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使得维护宗教建筑文化的人数缩减,文化传承日益单薄,宗教建筑文化在农村的生存基础受到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事业迅速发展,新式建筑不断出现,传统建筑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这造成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消失。“我国民间有许多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现在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大多年过花甲,而技艺却后继无人,如果这些老艺人一旦离去, 这些技艺也将随之消失”,传统宗教建筑无法修补,历经风雨,最终倒塌。
  (三)人为破坏寺庙建筑
  我国历史上动荡年代里,许多宗教建筑被损毁、遗弃。以柏林观为例,虽然历史悠久,建筑独具特色,但在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民国九年(1920年)天水大地震,庙宇多倒塌,当地民众坚持修复保护。后遭浩劫,千年古柏砍伐,尤其一株春秋古柏,相传为老子亲植,也未免斧砍。古树古物荡然,现仅存清康熙时大匾3块。人为故意破坏,对宗教建筑物破坏巨大,宗教文化损失相当惨重。
  三、应对陇南地区农村宗教建筑文化危机的对策
  (一)重修
  陇南乡镇地区有许多规模较大的寺观,这些文化圣地具有很多特殊的价值。重修这些寺观,既能保存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又能充分挖掘其潜力创造新的价值,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时应尽量保其历史原貌”[3],尽可能按照古代建筑的标准,依照传统技术重修,以保持古宗教建筑的原貌,体现出它的时代性。重修之后,要按照科学方法管理、开发,不能融入太多现代元素,并按其特色挖掘其特性,使人能感受它的古风貌。重修古代宗教建筑可以恢复宗教建筑原貌,有利于保护古建筑技术,保护我国传统技艺。
  (二)挖掘宗教文化与建筑的价值
  1.文学价值。宗教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开发应从三个方面:一、诗词文章。古人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写作风格对宗教建筑进行描绘,使其具体深刻,意蕴深远,将古代文章和诗词歌赋摘录在寺观内,能够提高寺院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弘扬我国古代的诗词文化,继承我国文明的精髓。二、对联。我国宗教建筑物上都贴有对联。对对联文化进行挖掘,可以研究宗教文化,提高建筑的文学艺术水平。三、当代文学。古代宗教建筑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对这些文学价值进行开发,既能推动我国文学向前发展,又能提高公众对宗教建筑物的认识,进一步保护宗教文化。
  2.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宗教建筑在设计和布局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建筑物上的绘画,具有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向人们传达出宗教故事和理念。在布局上,宗教建筑与周围景色相配合,展现出了秀美山河的风姿。塑像、经文等也具有代表性。宗教建筑的艺术价值,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宗教建筑的形式是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好的科学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理解古代科学,促进技术进步。同时,也能展现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
  3.旅游价值。宗教文化圣地,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形的和无形的)作为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存在,对宗教信仰者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但宗教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性,对非宗教信仰者也有着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对寺观建筑有着特殊喜好,宗教建筑能吸引大批雅士。在当代,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到各类宗教地区参拜,既可以接受古文化的熏陶,又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在旅游业迅速崛起的新时代,运用宗教建筑文化发展旅游实为上上之策。
  (三)农村宗教建筑的拆除和乡镇宗教建筑再建
  目前,我国农村部分小型宗教建筑被遗弃、荒废,这些建筑应加以拆除。在拆除时,对于具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应加以保护性拆迁;可再利用的材料要充分利用;对于无用的东西加以销毁;拆除之后的地面应加以修整,保护生态环境。废弃宗教建筑的合理拆除,既能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古代文物和优秀文明成果。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乡镇人口增加,扩大了民众对宗教建筑的需求,这就有必要在大型乡镇地区修建新的宗教建筑。这种宗教建筑物的修建应遵循大而少的原则,建筑物规模要大,以适应众多乡镇居民的需要,更好的保存传统技艺,开发其古建筑价值;数量要少,达到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四)创造新文化
  陇南宗教建筑文化与当下的经济不相符,因此需要创造经济性文明,走创意文化产业的道路。“创意文化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以当代大众的媒介生存、数字生存和全球互联网生存为前提的市场化的文化科技内容产业,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陇南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旅游文化。宗教建筑的旅游价值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特色建筑、特殊装饰、特定的图画,都可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二、影视文化。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用在影视行业当中,形成影视文化,既能宣传宗教建筑物,又能带来现实收益,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三,商业文化。对宗教建筑物进行商业性开发,例如在宗教建筑物周围出售特色工艺品、书法、绘画等,大力发展商业文明,可以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建筑的文化创新不能改变其原貌,在出售商品时,应以特色为基础,少添加现代化元素。否则,宗教建筑会失去其价值。
  (五)精华永存
  “宗教文化遗产遗迹,如各种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几乎集中体现了历史上各种艺术美的精粹,拥有极高的知名度。”陇南宗教建筑文化中有许多文明精华,例如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布局艺术,保存这些文明精华,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丰富西部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文化精华的保存涉及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即要对宗教建筑及其它物品的保护,也要对各类技术、艺术进行保护。保护文明精华,要保护各类实实在在的文明,还要培育具有优秀文化素质的人才,传承文明精髓。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保存这一优秀文明精华,对我国文化保护意义尤其重大。
  (六)历史文化研究
  陇南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研究的绝佳材料。“陇南开发较早,历史悠久。境内古代文化遗存遍布各地。”对这些文明应加以合理开发。在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可以作为实物,用来佐证历史;也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加以探讨。同时,在传承技术、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更有利于历史文化的研究。
  四、结语
  我国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虽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但对其不能一味保留,也不能随便放弃,而应该根据当下的社会状况,对其具体分析,一方面保存我国的传统精神文化,另一方面使其与当下经济发展相融合,创造新的文明,推动经济文化双重发展。
  

相关论文

陇南文化研究宗教农村地区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