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农村老年教育网络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是老年教育的本质所在,老年教育的突破和创新,引导老年人更新思想、坚定政治立场,促进社会进步、稳定社会团结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老年教育现状
  (一)覆盖面窄。慈溪市周巷镇为例,周巷镇面积约83平方公里,暂住人口9.8万,户籍人口11.64万。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公共文化设置网络建设的不断推,健全镇老年大学、村民学校老年教育体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得以建立健全。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尽管镇、村老年教育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么大的一个镇仅一所算比较正规的老年大学,可想而知,路远迢迢奔几十里地去参加一次活动,这样的老年人能有几个;村级老年教学存在更大的弊端,部分村老年活动的场地仅仅只有几十平方米,有的村子百姓居住比较分散,集中参加活动的人寥寥无几;有的村子老年学校中的设备非常简陋,基本上形同虚设,总体上受教育老人少,覆盖面窄。
  (二)教育时间少。周巷镇老年大学每周一次课,碰到节假日还要挤掉。上的是大课,即集中在一个大教室内,作一次讲座或作一个报告完事。通常情况来讲村级老年学校举办的活动次数更少,有的村民学校就靠镇社区教育学院派老师下去上几次课,一年中仅活动几次。活动频次比较低,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内容单一。并且这种档次不高、内容不丰富的活动,实际上很难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好到哪里去,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学校的规模和质量。
  二、农村乡镇老年教育网络构建
  (一)拓展思路,延伸老年教育网络。7年前,周巷镇界塘村的张国桥六十大寿临近,他的儿女们商量着要给父亲操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寿宴,可张国桥心里却有另外打算。“我要办个老年人电脑扫盲班,让更多的老年朋友学会电脑。”见父亲心意已决,儿女们拿出5万多元表示支持。于是,张国桥购置了10台液晶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笔记本电脑,还自编了一套适合中老年人学习的电脑教材,办起扫盲班。刚开始时,来学习的都是张国桥左邻右舍和挚友,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培训班,要求培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真是一发不可收入。从这个案例中,镇领导、社区教育学院领导和老师得到启示:老年教育大有可为,网络须延伸,有镇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向家庭拓展,把老年大学办到家门口。
  (二)建立“阿拉文化吧”,即家庭学习点。农村居民对文化的要求与日俱增,他们渴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渴求有位老师能带着大家一起娱乐健身,渴求有经验丰富的人能带领大家种花养草……面对学习需求与有限学习资源的矛盾日渐凸显,周巷社区教育学院积极推动各种类型家庭学习点建设。家庭学习点,作为全面加强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提升城乡劳动力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需要而出现的学习型组织,是慈溪市在浙江省内率先提出并积极实施农村成校“标准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建设工程。周巷社区教育学院把家庭学习点建设作为老年教育网络延伸的重要载体。选择为人友善、邻里和睦、文化素养好、有一技之长的家庭,作为家庭学习点。有镇出资投放报刊杂志。镇社区教育学院负责简易设施投入布置、日常联络指导。要求顺自然、原生态、松散型,全凭左邻右舍老人意愿和爱好。无须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只要求到场学员签个到,活动内容、主要话题有记载。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90多个各具特色的老年教育家庭学习点,完成了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镇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
  三、健全农村老年教育管理机制
  完成了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镇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有序、健康、和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管理,让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有序的运转起来。
  (一)指导联络。周巷社区教育学院充分重视管理和指导家庭学习点建设工作,指派专职教师来负责此项工作,细分到每位教师联络那几个家庭。要求日常进家庭,随时了解家庭学习点的情况和进展。尤其是特色、典型的家庭学习点,及时的发现学员的需求与倾向,判断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应或积极的协调解决,提高规范。老年人希望参与能够有益于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技能、丰富社会生活质量的相关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多样化、个性化、体验性特征,仅可能为老年人提供与其个人生命质量和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服务。
  (二)经费保障。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展开活动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费基础之上,为了保证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老年教育机制的正常有效的运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重中之重。首先,社区教育学院设置建设家庭学习点专项资金,由镇财政拨款。其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主赞助、自筹等等。部分家庭主和村民可以自发集资,用来添置设备设施。周西社区蔡志勇家庭,是以戏曲为特色的家庭学习点,蔡志勇发动戏曲爱好者筹集资金,添置音响、乐器和演戏行头。把高品质的戏曲文化和民族音乐带进乡村。   (三)活动互动。家庭学习点所组织的活动类型和学习内容,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现神通,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定制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周巷社区教育学院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会展、汇演、比赛评比等活动,共同借鉴,互为补充。如周巷镇湖塘新村的吴贤洲,善于养花,也乐于教大家怎样养花,被邻里尊称为“小洲老师”。吴贤洲家庭是周巷社区教育学院选定的以庭院绿化为特色的家庭学习点,他家俨然就是一个花卉展览园,他平时经常在家里接待“花友”,相互传授养花知识,分享庭院绿化经验。还定期策划春、秋季周巷社区教育学院花卉展和家庭养花评赏会。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育活动,兼顾满足老年人的普遍性学习和个性化需求。让老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实现自我、绽放魅力。
  (四)及时升格。家庭学习点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快乐的学习平台,激发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家庭学习点学员爆满。周巷社区教育学院会及时调整,将家庭学习点搬入村民学校,升格为村民学校教育班,实现小班化教学。随着学员的不断增加,学习专业、项目也会随之增多,当达到一定规模,可升格为老年大学分校。如张国桥家庭学习点,由家庭搬入村民学校,再有村民学校搬到因撤并被遗弃的原天元成校,升格为周巷镇老年大学天元分校。天元分校2015年秋季升招生385人,开有综合班、舞蹈班、健身气功班、42式太极剑班、中医保健班、门球班、电脑(2)、电脑(1)等班级,授课学习人次达4858人次。老年大学不仅为老年人老有所乐搭建了平台,而且展示出老年人的生活价值和感人事迹。
  四、成果与启示
  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老年教育的网络构建,特别是把网络延伸之家庭,开启了老年教育的新篇章。现在周巷镇的老年教育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轰轰烈烈。
  (一)把老年大学办到家门口。老年教育的网络伸到每一位老人,摆脱了长期以来老年教育覆盖面小,学员少,内容单调等的困局。周巷镇老年教育年开班80余班,38个专业项目,体现老年人普遍学习需求和个性化意愿,全年培训达2.75万人次,占老年人口的64%之多。余呈祥老人说:“我80岁了,还能上网聊天,真是想不到,我感觉年轻了20岁。”
  (二)促进村民学校的发展。全镇已有46个家庭学习点升格为村民学校教学班,3个家庭学习点升格到老年大学分校。这对镇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形成倒逼机制,特别是村民学校,现在学员站在了校门口,促使村级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添置、改善村民学校设施、设备。
  老年教育要遵循老年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以人为本,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渠道,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更加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具体说就是在教学中坚持“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健康长寿、坚定信念、余热生辉”的办学宗旨,“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灵活多样,互动多彩”的教学方法,既宽松灵活,又逐步规范的教学管理方式,亦师亦友的教学关系,常学常新,久学不厌,有效的推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为加快迈向学习型社会发挥作用。

相关论文

老年实践农村教育网络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