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

  2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19-02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的异常膨出,常发生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微创、简便、相对安全、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现将我科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岁(18-60岁)。入院时已是清醒25例,嗜睡10例,浅昏迷5例。经脑血管造影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20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均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恢复良好。
  2术前护理
  2.1入院宣教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区环境、病区的作息及医疗查房时间,陪护和探视制度。介绍治疗饮食及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测生命体征、体重,了解饮食习惯,全面收集资料患者资料和体格检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2心理护理由于起病比较急,尤其是伴有明显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等体征和症状及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对清醒患者应多沟通,向其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介入栓塞治疗的目的、术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后的效果,并向其介绍栓塞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及以往患者栓塞术成功案例,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3病情观察患者入院时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注意头痛、意识障碍是否加重,有无发生肢体抽搐等,这些症状往往提示动脉瘤再次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对于高血压患者,遵医嘱应用尼莫地平输液泵泵入,并根据血压水平控制尼莫地平的速度,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mmHg(1mmHg=0.133kpa)。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防止忽高忽低。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关键。
  2.4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予床头抬高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必要时给予吸氧。减少探视,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受凉,以防咳嗽。加强饮食宣教,指导给予宜消化的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40ml纳肛或果导片0.1g口服每晚一次。
  2.5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宣教及各项检查,如胸片、心电图、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等;询问药物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予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并保持清洁;嘱患者术前禁食6小时;在穿刺对侧下肢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尿管。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肌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术后护理
  3.1常规护理
  3.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注意神志、瞳孔、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的症状,遵医嘱给予尼莫地平输液泵泵入控制血压,使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120-130mmHg/70-90mmHg),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诱发动脉瘤破裂。
  3.1.2全麻术后护理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给予床头抬高30°,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水肿、脑缺血和缺氧。
  3.1.3穿刺点观察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瘀斑。嘱患者穿刺侧肢伸直,不可弯曲,予沙袋压迫穿刺点,制动8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感觉、温度、色泽、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小腿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警惕股动脉血栓的发生。
  3.1.4休息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休息。
  3.1.5饮食6小时后清醒无呕吐可进食,次日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富含营养、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以补充体液不足,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促进造影剂排出,也可保持大便通畅。
  3.2并发症的预防
  3.2.1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术后瘤体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要严密观察有无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突然加重、颈项强直等瘤体破裂的早期表现,多因血压骤升,栓塞不全引起,因此术后应避免引起血压骤升的各种因素,术后多进食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咳嗽,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血压平稳,如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
  3.2.2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痉挛一般发生在出血术后2d-3d,7d-10d达高峰,2周-4周逐渐缓解⑺,是动脉瘤栓塞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休息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血管痉挛多采用高血容量、高稀释、高血压(3H)治疗,3H治疗法可通过扩容、降低血液粘滞度和升高脑灌注压改善循环,增加脑供、供氧,是纠正脑血管痉挛引起的供血不足和防治脑缺血性损害的有效方法。本组患者常规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4-8ml/h微量泵持续泵入,避光输注,缓解脑血管痉挛,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防止脑水肿。
  3.2.3血栓形成由于栓塞治疗中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术中未严格全身肝素化、术后下肢伸直制动,易导致血栓形成,术后因注意观察穿刺侧肢足背动脉搏动、感觉、温度、色泽、下肢感觉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行相应检查及处理。本组患者中无一发生血栓。
  3.2.4穿刺部位血肿穿刺点血肿与书中肝素的应用、加压包扎不牢固、压迫止血时间及技巧、患者肢体活动及凝血功能有关,轻者局部渗血、瘀斑,重者出现局部血肿压迫,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下肢肿胀、淤血甚至肢端坏死。故术后给予动脉压迫器压迫穿刺点24小时,六小时内徐徐渐进放松压迫器,观察穿刺侧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皮温、皮色等变化,伸直制动8小时,穿刺点包扎过紧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出现足背动脉减弱、皮肤苍白等缺血症状,此时需适当放松,24小时都解除动脉压迫器。本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皮下血肿。
  4健康宣教
  颅内动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致死致残率高达42%。有文献报道,约41%的动脉瘤破裂患者有明确的出血诱因,诱因包括剧烈运动、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咳嗽等,其中部分患者发生在围手术期内,所以应加强术后健康教育指导,避免出血诱因,防止发生再出血。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并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诊。注意戒除烟酒不良嗜好,避免参加重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习惯。保持大小便通畅,监测血压,控制高血压。
  5小结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措施。应用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近年来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低,是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的最佳方法。但要取得满意效果,优质的护理也很重要,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熟悉栓塞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早发现,主动配合医生做好防范工作。

相关论文

动脉瘤栓塞颅内动脉护理治疗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院内制剂扶骨养血片治疗股骨头坏死的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试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药物治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