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真实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39-01
  平时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进行公开教学时,我们总会出现如此的埋怨:所教的学生怎么就不会去配合的呢?怎么个不会法,说白了,就是学生不能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去感悟,去表述自己的感悟,尤其是表述自己比较正确的感悟。那就没有办法改变学生的如此局面?平时的教学笔者做出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期求教正。
  一、学生真实感悟需学生具备挑战的胆量
  我们所教的学生虽然在离开老师的当下都是那样的夸夸其谈,有时相互之间竟然能够口若悬河地交流着,甚至就是面红耳赤地争辩着,但就是腼腆于教师,不敢在有教师的大庭广众之下表述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感悟,有些感悟与老师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而且在诸多阅读感悟的课堂中,一般都是老师在启发过程中,在引领过程中,或者就是直接的授予中获取的。老师所授予的感悟就是那样的准确、精辟到位,而我们自己的感悟又如何呢?还是自知之明点好,不要去做那些自不量力的傻子,也不要去吃力不讨好的傻事儿。学生持有如此念头是不奇怪的,也都是我们惹的祸。要想学生真实感悟需学生具备挑战的胆量,学生挑战于老师的胆量如何形成?还应当建筑在平时语文阅读感悟的课堂实践上。平时的阅读感悟多期待学生阅读感悟的成功,教师不要学生感悟时抢头功,那学生将会完全可能在老师的等待下表达出自己的见解,逐步形成挑战文本、资料、老师乃至于自我的胆量来。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有学生以为于勒不是十足的败家子,有学生以为就是十足的败家子,但就是相互之间都不大勇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生怕自己说错,而引起别人的嘲笑。老师去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应当说没有这个必要,还是让学生去争论不休为妙。教学时,真正让学生去争辩时,学生还也真有几下,能够有板有眼说出其感悟的学生还真是不少。
  二、学生真实感悟需学生形成挑战的能力
  学生都想能够真实感悟,也都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悟。但他们也深知自己的能力如何?他们是多么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去逐步地形成阅读感悟的能力啊!作为老师需要做的是什么?教会学生真实感悟形成挑战能力。其实,我们也深知,学生挑战能力一般是教不出来的,如同学生的创新水准和创新能力一样,只能让学生从阅读感悟的实践中得来。平时的阅读教学,如果我们把阅读感悟的主体地位确立给学生,甚至就是某些意义上的全体学生,那一个个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将会完全意义上形成起来。反之,不但不可形成,还完全可能泯灭学生真实阅读感悟的积极性。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所教的这班学生跟以往所教的不很一样,大家不像在小学学习阶段,不少学生不大喜好于老师牵着牛鼻子走了。如有学生则对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出了非议,提出非议的学生感到诸葛亮有些虚伪,特别是在向皇上奏表时,为什么要那样的谦称自己?这样的谦称给人大有不合时宜之感。学生这样的感悟有理由乎?应当说是不无理由的。但需要站在怎样的时代去看,如果站在封建帝制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角度,这样的理解就显得很不正确了。因此,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反复阅读文本,反复字斟句酌于文本尤其是那些处于关键的语言文字,学生便比较有意义地感到:作为诸葛亮是当时的一位蜀相,曾辅佐于刘备,后又辅佐于刘禅。他是位以赤忱之心辅佐两朝的臣子。在封建帝制时代君臣不平等的前提下,诸葛亮如此的谦卑,越能体现出对皇上的赤忱。
  三、学生真实感悟需学生进入挑战的境界
  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文本本,说其是美甲胜天的富矿应当说是极不为过。初中学生阅读感悟只有神游于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才可以产生真实的感悟。这真实的感悟应当涵盖着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学生自身比较独特的见解,其次是作为初中学生所必须获取的比较深刻意义上的感悟。平时的阅读教学,我们都以学生能够获取浅表意义上的感悟即为满足,很少让学生进入真实感悟的理想境界。让学生探究表面文字的意义需要,让初中学生探究文本内层之文学意义也需要,还更需要初中学生去探究深层的文化意义。从如此之类的意义上讲初中学生阅读感悟的真实必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挑战的境界。学生进入挑战的境界,可以是对文本的挑战,可以是对作品人物的挑战,还可以是对老师的挑战。应当说学生可以挑战的对象无所不在,学生可以挑战的时空也无所不有。学生能够进行挑战的资源有时是自己发现的,有时也可以就是他人提供的,更可以就是阅读感悟中学生感悟的错误资源所生成出来的。不管其可感悟的资源来自哪方面,作为语文老师都应当让学生进入挑战的状态,进入挑战的境界。如教学汉乐府的《木兰诗》,如果让学生去比较简单的阅读感悟,学生只能从花木兰的代父从军去看到她的雄壮美。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进行深刻意义上的阅读感悟,进行广泛意义上的阅读感悟。不少学生则从木兰的“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愿望中看到花木兰的柔情美。学生还能比较创新地感悟到,雄壮美、柔情美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两大精神支柱,更应当就是未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学生的感悟比较深刻地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地位,也比较体现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的特征,实现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成。

相关论文

真实教学学生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