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57-01
  前言
  一直以来,初中音乐这门科目都没有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由于并非主科科目,也不存在考试成绩的担忧,学生普遍在初中音乐的课堂上行为散漫,甚至将音乐课堂当做放松身心的活动课,在音乐课睡觉、聊天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使得长久以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实际上音乐对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审美方面的感知,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明确音乐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找到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形势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尤其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极易受到素质教学的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因此,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便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这门学科表面上看起来只是触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体验,然而实际上,音乐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与情感,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智慧、身心健康等方面,不可谓全能,也不可谓不能,良好的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拓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情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共同发展[1]。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流的现今社会,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音乐非主科、不需要深入教学的浅薄层面上,而是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长期的教学目标,要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二、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进行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这不仅达到了新课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新要求,也让学生能够时刻处于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从而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具有当代意义的正能量流行音乐,由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都比较浓厚,因此,课堂积极性便能够被轻易调动,从而保证课堂环境的有效性[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学期音乐课程开始之初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填写喜欢歌曲的类型与名字,再将学生的意见综合起来,设计本学期的教学策略,如学生对《飞得更高》、《我相信》比较感兴趣,这两首歌又具有正能量的内涵,教师便可以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2.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指导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与策略的核心内容,好的教学观念会使学生紧跟并围绕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且音乐这门科目又是紧跟时代脚步的潮流性、前瞻性科目,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中音乐变换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到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同样具有潮流性与前瞻性,让学生更加能够接受和主动学习。
  例如,时代发展中音乐的风格不断变换,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美声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可以选择教学曲目并深入研究曲目所蕴含的时代内涵,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讲解当代音乐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样与时俱进。
  3.创新教学设计
  在教学的设计方面,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根据初中音乐的教学大纲,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与内容,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初中音乐的学习。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音乐电影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电影中的音乐特点[3]。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经典音乐电影《雨中曲》,让学生观看后发表对电影中音乐特色的见解,可以畅所欲言,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和固化思维中,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
  结论
  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一直不甚乐观,无论是教师与学生的不重视,还是教学体系的不严谨,都说明了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低下。如今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的重点,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明确音乐对学生思想道德、智慧等思维方面的促进作用,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关论文

课堂实践初中有效教学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