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52-2
  0 引言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要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积极谋划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为大学生群体创业提供综合“教育、服务、信息、场地、资金”等创业资源要素在内的立体化支持平台。高校积极建设发展创业孵化园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成才发展等要求的战略需要。在“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长形势下的国家重大战略和未来中国发展战略支撑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高校创业孵化园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进程的重要载体
  1.1 创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依托学校创业孵化园,大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实际或模拟企业的运行过程,能够切实体验到企业运转各阶段、各环节的实际运作情况,明确企业对各方面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类型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这对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讲无疑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可以直接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学习和发展提升;同时,参与实际企业运行或企业模拟经营,能够切实锻炼和提升大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大学生从学习书本、专业实习等层面的知识引入“知行合一”这一关键过程,进一步拓展了实习、实践过程的实际效果,使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顺畅地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过渡和转换。
  1.2 创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浪潮中,这一历史进程有赖于全社会、全民族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塑造,有赖于科技创新及转化过程,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这一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创业孵化园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孵化园相比,具有鲜明的科技创新特色,能够依托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和科技优势,以及高校孵化园实体的平台支撑,实现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大学生利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创业孵化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场”,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平台支撑,验证其科技创新理论、观点、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1.3 创业实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当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仍然较低。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综合来看,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学生个人(或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不足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在创业相关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方面,领导能力、抗压能力、规划能力、理财能力等等均可以通过创业实践过程得到锻炼和提升。大学生进入学校后,越早地接触创业项目,获得提升创业实践能力的机会,越能够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为实现个人创业梦想打造良好的基础。
  2 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
  2.1 高校创业园区功能需求分析
  整体来讲,当前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在“创新开发、创业培训与教育、创业所需场地、资金、创业过程中法律、政策方面的服务”等各方面存在客观实际需求。
  具体而言:创新开发方面,在大学生理论和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思路和想法时,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实验硬件扶持,以便在实验验证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思路和创新理论;创业培训与教育方面,是大学生群体初步涉及创业时首要关注的问题,以期通过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获得系统完善的创业相关理论的知识,明确创业之路的具体实施路径;场地、资金、法律政策方面的需求,涉及到大学生群体创业之初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想法转变为真正的创业实践,创业计划转变为真正的创业企业的关键环节。
  2.2 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
  结合上述分析,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突出。
  首先,高校创业孵化园应具备科研及其转化的功能。突出科研及其转化功能,首先需要高校建立动态的科研指导师资队伍,发挥高校各领域专家的理论和科研优势,为各学科、专业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指导和帮扶,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外,需要学校为科技创新学生和团队提供无偿使用学校科研设备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也便于从事科学创新的学生和团队能够及时验证和完善创新思路和创新成果。
  其次,高校创业孵化园要突出创业培训与教育功能。当前,创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较多,课程内容也有较大差异。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学生创业实际需求,动员、引导专兼职教师接受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把领域内先进、科学、针对性较高的创业课程引入本校,结合孵化园已有创新、创业项目,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做好创业知识和理论的普及工作,为大学生群体创业实践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高校创业孵化园要提供完善配套的创业资源。针对高校大学生在资金、场地、政策和法律等方面资源的需求,高校应投入足额的创业资源。一般来讲,创业场地是高校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创业提供的最基础的资源,要保证场地资源使用的规范性和常态化。资金方面,高校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具有持续性的创业帮扶、奖励资金,同时要设置具有竞争机制的资金使用办法,把有限的创业帮扶资金高效利用,另外,也应充分引入社会资本,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3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偏低
  在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中,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创新性不高的创业项目进入到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中进行孵化,但是由于项目本身的科技性、先进性、原创性、创新性不足,即便进入了孵化园也会因先天不足而“自然流产”,造成创业孵化资源的浪费。这些科技性、创新性较低的创业项目之所以能够进入到创业孵化园中,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中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偏低,对创业孵化园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创业孵化园的门槛低,原本为了服务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但是由于把关不严,评估筛选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较为简单、普通的创业项目进入到创业孵化园中,这些项目在创业孵化园中占用了创业孵化园提供的场地、资金、服务等创业资源,而没有提供给真正需要这些资源的项目,造成创业孵化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缺乏科技创新的创业项目进入到创业孵化园中,影响了整体的孵化氛围,对那些科技性、创新性较强的创业项目形成负面的激励,不利于其孵化成长,从而制约到创业孵化园整体的发展。
  3.2 教育与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对生硬的创业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创业课程变成“休息课程”,期末草草上交创业计划书,使得创业课程教育收效甚微。创业培训的开展是针对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的,但是,由于培训主题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偏差,造成参加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的组织者也没有成就感,创业孵化园的创业活动效果不好,打击了双方的积极性。
  3.3 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
  高校创业孵化园的运行发展中,外界的力量很少参与其中,造成高校创业孵化园与外界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孵化园的联系不够紧密。首先,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存在不足。高校创业孵化园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在企业家导师引进、大学生创业资助等方面的往来较多,然而针对创新成果、创新科学技术的交流普遍缺乏,没有更好地利用社会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平台。其次,与政府在网络资源信息对接方面较弱。高校创业孵化园与政府在硬件资源、政策咨询等方面的联系较多,但对于政府拥有的强大的政府网络的利用和信息的交流方面仍不够紧密。缺乏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会造成园区建设的封闭性,创业孵化园的运行容易与社会脱轨,提供的孵化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4 对策与建议
  4.1 在强化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
  当前,高校推动大学生创业进程,除了“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目标外,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目标。当前,一些高校之所以存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忽略了后者。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首先认识到“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用,创业教育与培训过程中,也要把创新教育与引导相关内容放到重要位置。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创业过程的新颖性和竞争力,从而保证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出机会。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要保证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内容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定比重;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园过程中也要向科技创新性较高的项目有所倾斜,从而引导学生更多地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创业。
  4.2 开发“创业APP平台”,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园与外界的良性互动
  当前,数字化媒介的使用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关起门来搞创业孵化”,社会资源使用不足问题,学校应针对性开发“创业APP平台”, 构建以“创业APP平台”为中枢,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中心、创业项目孵化中心、科技创新实践中心、实体创业中心、众创空间”等六个核心功能区的创业园区。其中,“创业APP平台中枢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以及各功能区的通联。“创业APP平台”开发可包括“项目库、资金库、沙龙信息共享、资源库、交流平台”等基础模块,同时根据学生创业需求添加各学校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
  4.3 强化创业指导和帮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目前,大学生创业成活率较低仍然是困扰高校以及创业学生的关键问题。如果大学生创业迟迟无法摆脱低存活率问题,长期来讲必然影响到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团队除了做好基础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理论的普及工作外,很重要的一块工作内容是深入到学生创业实体中去,用教师的创业知识和理论、经验指导和帮扶学生摆脱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境,提高创业孵化园的成功转化率,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关论文

现状运行当前高校创业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