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51-2
  0 引言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依托之一,近年来其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峻,最终导致作用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有效保障国有企业有序的进行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资金流失[1]。为此,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现将研究内容论述如下。
  1 国企改制与国有资产
  1.1 国有企业改制
  国企改制就是指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内的公司和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自身的相关体制,最终建立国有资本参股、相对控股、控股以及不设置国有资本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改制的最终目的是便于企业适应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2 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指归国家所有,或者能够为国家带来一定效益的多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是国家财产权利和所有的一切财产的总称。该资产由国家的产生而生成,其项目包括国家资本、资本公积、国有法人资本以及盈余公积等,其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
  2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国企改制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本文对其中几大重要问题进行如下阐述[2]。①缺失产权主体,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很多国企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和董事会等权利机构不完善,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较为混乱。②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这主要因为经营者素质较差所致,而一些国企的各机构之间也缺乏权力制衡机制,最终导致决策不当,或者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③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很多国企的产权市场发育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产权交易行为缺乏规范性的法律法规管理模式,最终致使产权交易过程出现资产流失问题。④缺少监督管理机制。监管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流向不明。其次,监督和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较轻,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最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没有全程监控模式,对资产评估、审计、产权转让以及股权配置等内容均未做到严格把关。具体的监管行为缺失主要表现为在制订国有企业改制相关方案时,因为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监管工作,从而导致改制方案不完善,或者操作办法和细则不当等,这就为资产流失提供了漏洞。上述监督不力主要是监管人员的责任心不足所致,还多因为监管部门“敷衍了事”所致。⑤管理层收购行为存在问题。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评低国有资产,最终引发收购行为弊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⑥评估、审计工作不严格。国企一些资产评估人员缺乏系统的评估知识和能力,造成评估业务混乱,致使资产评估偏离真实性和公正性。此外,相关的资产审计工作也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能力也较差。⑦国企改制过程中,对评估人员和审计人员存在很多的制度束缚,致使相关工作受到阻碍。
  3 应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
  3.1 实行国有资产全面管理措施
  首先,在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上建立涵盖责、权、体一体化的国有资产全面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国有产权制度,进一步扩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权,建立针对性更强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保证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实现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做好有效监管。不断推行国有资产三级经营体系,进一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政资较少、政企不分等问题。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3]。①建立预算全面管理模式。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预算经营,重点对控股企业、全资企业的大型经营活动进行经营管理,在经营预算中新增成本、投资、利润以及融资等预算内容,细致做好预算工作,同时加强预算审查和监督力度。②构建规范的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在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委派产权代表参加决策过程,确保该代表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全部过程。③正确选择经营者。依照人员、资产统一管理、相互制衡的原则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任免和考核。
  3.2 建立完善的改制流程,对产权进行准确界定
  首先,建立资产登记、使用和报告制度,对资产进行有序的登记和报告,实行制度约束,深入做好清产核资。在这一过程中对产权关系要明确,同时建立资本效益考核和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的结构、总量和效益情况进行统一的把握,有序处理好国有资产挂账、损失、潜亏等问题。其次,构建完善的工作流程,在制度的约束之下合理使用国有资产,把握经营状况,对其存量分布进行管理。最后,对产权关系进行正确界定。设立专门的部门统一处理有异议的产权,同时对投资主体不清的所有者的权益进行管理和调查。
  3.3 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
  目前,国内的市场机制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法规也正在不断完善,虽然企业改制后,企业产权主体缺失现象正在逐步得以消除,但是仍然需要更为系统的监管体制来强化监督和管理。可以说,国企改制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部署和监督,在法制建设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的监管机制。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不良操作行为,建立良好的竞争氛围,消除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资本运营体系,确立保值增值责任制度。对经营者选择、资产收益等决策进行妥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保护法人财产权,将其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引入市场竞争中。最后,构建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管控机制。调整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综合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资产运营和管理的质量。
  3.4 做好企业资产评估与审计工作
  首先,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评估和审计人员,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水准,能够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审计。其次,建立评估和审计相关制度,应用相关对策对资产的所有环节进行评估,确保评估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然后,对评估的组织进行统一的管理,增加其职权,消除不当的制度束缚。接下来,适当公示评估结果,使评估结果接受监督和审查,如果评估结果真的有误,需要公正、客观的进行重新评估。最后,对资产经营者实行离任审计制,理顺资产流失问题发生中的当事人的责任,如果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应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
  3.5 规范管理层的收购行为
  为了有效地规范管理层收购行为,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控制管理层不得买入企业的股权。②股权不得自买和自卖。③确保公开和公正竞价,保证进场交易,在管理层买入产权时必须确保同股同价。④经营者不得向自身企业借款,不得抵押收购的企业资产用于银行贷款。在收购时要保证具有真实资本,不可转移风险至银行身上。⑤不得擅自抵扣安置职工的资金自价款。在对管理层的收购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还要控制主管部门的权力,杜绝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4 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改革过程,在该过程中常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多方面利益,所以今后各相关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资产流失的原因,并在发展国有资产经营的同时进一步把握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提升其控制影响力,并建立一系列的基本经济制度,确保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关论文

国有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流失资产研究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