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基于智慧服务的图书馆“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106-03
  1 背景
  “互联网+”技术是将互联网中的各项技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组合型的综合技术,不但能够使网络访问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提供更广泛、可靠的服务[1]。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带来多样化的创新。“互联网+”技术代表着智慧、创新、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图书馆服务的智慧性和创新性。近年来,我国在图书馆服务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图书馆建设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包括门户网站、移动服务平台和微博、微信平台等,通过“互联网+”构建新型互联网体系,提供一键式产业化服务[2]。
  2 “互联网+”图书馆及其特征
  2.1 “互联网+”图书馆研究与应用现状
  “互联网+”形态是一种理论形态(见图1)。
  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看,“互联网+”形态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该形态是新型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时代的发展形态,代表了更高的生产力和更稳定的服务态度。从技术层面来讲,“互联网+”形态就是将大数据应用到传统服务行业,利用云计算进行数据计算和传输,实现多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流、支撑和连接,实现数据、模式和创新驱动的重组,最终达到符合社会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新形态,与传统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相比,“互联网+”形态能够提供更便捷、稳定的服务。
  “互联网+”给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截至2016年6月30日,图书情报学界已经有不少针对图书馆发展“互联网+”的相关研究,还召开了多次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会议,一些图书馆也已经将“互联网+”形态思维引入图书馆的服务中[3](见表1、表2)。
  当前进行的这些图书馆“互联网+”的研究和探索,能够让业界产生强烈的“互联网+”存在的实践意义和研究动向,也能够让研究者产生更多、更广泛的对“互联网+”的思考[4]。此外,也有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进行“互联网+”智慧服务的创新工作,主要是采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提供更快速、有效、广泛的创新服务[5](见表3)。
  从现阶段图书馆“互联网+”学术研究、学术会议和实际应用来看,目前大多数相关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备的体系对其进行限定,需要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通过理论的指导,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加合理布局并构建“互联网+”智慧服务创新平台。
  2.2 “互联网+”图书馆的特征
  一般来说,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并不只是两个领域技术的直接叠加,而是通过融合技术,将二者之间的缺点进行互补,创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的优势让图书馆的服务趋于多样化、简便化和便捷化[6]。①“互联网+”图书馆成为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融合平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了各种现代化智能技术的统一平台,在该平台下,所有学科和行业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另外,采用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挖掘,能够完成图书?^各个学科之间的数据融合,从不同行业中挖掘出有益的数据,来完成平台各种数据的融合。②“互联网+”图书馆成为一个思想、制度自由,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平台。科技创新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经过共享化的“互联网+”平台,可以打破传统图书馆在思想和制度上的框架,建立各种思想和制度并存的综合性平台。③“互联网+”图书馆重新锻造业务逻辑和结构。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大量的传统业务逻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需要重新建立适合网络互连共享方式下的业务逻辑和结构。④“互联网+”图书馆强调用户参与的交互方式。“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化的社会,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递与交流,传统图书馆与用户的单向单调的交流交互方式已经没有生存空间,现代化的互联共享图书馆更强调用户参与的全智能图书馆服务交互方式。⑤“互联网+”图书馆提供强大的智能数据挖掘服务生态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智能挖掘的服务生态系统,可以自动从历史大数据中挖掘出对当前最有益的服务标准,自动定位出最优化的服务方向,建立服务生态系统,提升服务效率。⑥“互联网+”图书馆建立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之间的智慧连接。“互联网+”提供的是虚拟平台,在虚拟平台上可以完成图书馆的绝大多数业务,但是某些传统业务还是需要物理世界图书馆的支撑,协助互联网完成其他业务。
  3 “互联网+”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 “互联网+”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智慧服务的“互联网+”图书馆还会出现在更多的科学研究、学术会议和应用试点中。经过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该项技术形态能够给传统图书馆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7]。为了确保“互联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密切关注在智慧服务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传统图书馆还未对“互联网+”形态形成统一认识,缺乏接纳新鲜事物的积极心态。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互联网+”图书馆的转型与他们无关,并不关心新型图书馆形态的转变。传统图书馆对于“互联网+”从概念特征到意识想法都不甚了解,大部分人认为其只是炒作起来的概念,另一部分人则只是对新兴概念持观望态度,并不认为“互联网+”形态能够真正给图书馆带来实质性改变。②基于智慧服务的“互联网+”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建设率普遍偏低,只有不到55%的图书馆普及了网络服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率则更低,硬件设施不完善,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没有统一进行业务开发,导致开发“互联网+”图书馆成本过高,最终无法完成图书馆建设。③在当前对“互联网+”图书馆形态的试点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试点人员对于理论技术和实际应用了解得还不够深刻,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化和挖掘。④“互联网+”形态的政策和规范尚不完整。由于“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转变,转型后的传统行业还需要相关政策和规范进行支撑。在合适的政策和规范支撑下的图书馆“互联网+”转型将会带来更稳定的发展机遇,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发展“互联网+”的图书馆更多的福利,刺激其发展“互联网+”形态,增加更多的发展途径。   3.2 “互联网+”图书馆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往图书馆转型的经验,在基于大环境的“互联网+”转型思潮下,思想转变和基础设置构建都能够迎刃而解[8]。笔者针对培养并引进高级人才、制定标准政策和规范、重构业务逻辑和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①培养并引进高级人才。高级人才是任何行业都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在图书馆“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由于“互联网+”涉及更多的智能技术和更多的实际应用过程,要利用高级人才资源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快所有人才的转型。新型“互联网+”的人才不仅要拥有资源检索、分析和基本计算机处理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行业背景融合人才,以执行和发展更多的智慧创新业务。②制定标准政策和规范。目前,国务院已经推行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描绘出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包括对11个相关智能领域的着力发展。笔者认为,在《指导意见》的支撑下,“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将会加快,并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规范支撑。③重构业务逻辑和体系。业务逻辑是一个行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传统图书馆的业务逻辑相对简单,也不需要复杂的体系支撑。经过“互联网+”转型以后,传统的业务逻辑都将被改变,基于互联网的借书、还书技术将代替传统的借还业务;在书籍检索上,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检索技术将会替代传统方式,并获得更精确、更高效的结果。当前,作为图书馆自身,需要将围绕图书馆的工作转变为用户服务,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并通过跨界进行资源融合,积极接入各种支付平?_以及推送平台,让用户在熟悉的生活平台上接受图书馆的智慧创新服务,让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触手可及。

相关论文

服务服务平台图书馆基于智慧互联网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