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刍议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3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初期,要求学科馆员依靠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协助学院教师和科研人员整合、筛选资源,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参与其教学工作与科研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通过搭建学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这不仅能化解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被边缘化的危机,也有利于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保证其科研工作顺利实施。
  20世纪末,清华大学图书馆首先开始尝试学科服务,此后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学科服务。但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因学科服务理念落后、学科资源类型与服务对象特殊、学科馆员的水平与能力不足等原因落后于其他高校图书馆,其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更是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相对迟缓。
  1 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 问题
  1.1.1 缺乏统一的平台。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往往是在不同的时期分批购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以艺术院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为例,其资源的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往往是分开的,缺乏同类资源的重组整合,并且自建的数据库平台与购买的数据库的平台系统和检索入口均不同,导致用户查询与检索资源时非常不方便。随着学科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资源类型日益多元化,为用户提供资源的整合集成式服务无疑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资源类型少,更新速度慢。笔者调查发现,很多艺术院校购买的纸质文献及电子资源类型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各学科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与研究需求。以四川音乐学院为例,四川音乐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音乐专业为主,集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专业为一体的专业艺术院校,下设有31个教学院系和18个研究中心,但其图书馆目前的馆藏资源构成仍以音乐资源为主,其他专业所需的资源极少涉及。此外,其他一些音乐院校的图书馆虽然也建有特色资源数据库,但建成后却疏于维护和管理,内容更新速度慢,甚至常年没有更新。
  1.1.3 不注重用户需求。艺术学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使师生对接受学科服务的热情不高。如:艺术学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其中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都十分强调实践与操作性,致使从事上述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往往重技术轻理论,他们更愿意待在琴房或者画室,很少前往图书馆。长期以来,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往往只是向院系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推荐馆内的已购资源,或向其提供一些参考咨询服务或者数据库使用培训指导,并不曾真正参与他们的科研工作,并且其推荐的资源又常常不具备学科针对性,也不重视用户的实际感受和反馈意见,导致学科服务工作收效甚微。
  1.1.4 学科馆员的水平较低。学科馆员是发挥学科服务平台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艺术院校图书馆从事学科服务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本校毕业的,他们具有专业学科背景,虽然较为熟悉本学科知识,能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但没有受过系统的图书情报学、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等知识的培训,无法熟练运用信息情报的工具与技术搜集所需的资源,而拥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艺术学理论知识的基本了解。
  1.2 对策
  1.2.1 建立集成化的学科服务平台。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馆藏,通过建立学科导航或搭建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与整合,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检索需求。此外,学科服务平台还要能与学校的科研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进行双向信息对接,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
  1.2.2 定期补充学科内容,完善资源建设。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资源结构分布不均衡,有些专业和学科的资源非常多且集中,而有些专业却没有资源可供用户参考和查询。此外,数据库资源常年不更新及更新慢的问题,也应引起艺术院校图书馆的重视。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在购买资源时,应充分兼顾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前提下做好数据库的定期更新与维护,及时呈现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
  1.2.3 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向导的学科服务模式。学科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广图书馆的资源,而在于如何使资源为用户所用,如何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用户的需求才是根本。因此,学科馆员必须结合用户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注重与用户的沟通交流,让用户深切感受到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科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1.2.4 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学科馆员只有主动了解学院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与科研需求,帮助其搜集、整理、选择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为其提供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动态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学科服务,真正成为教师与科研工作者信赖的信息顾问与科研伙伴。学科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检索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无论哪一类的学科馆员都必须加强学习,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
  2 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始尝试通过搭建学科服务平台来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多功能科研服务。搭建学科服务平台的意义在于,在大数据环境下平台能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对一些重要的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加工、分析,为用户从事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避免因学科馆员素质良莠不齐而导致的服务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   2.1 商业化学科服务平台模式
  商业化的学科服务平台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ibGuides系?y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和维普资讯的LDSP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1]。LibGuides是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知识共享系统,能实现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及用户、学科馆员之间的沟通交流;LDSP则能提供在线参考咨询、个人作品管理、推送信息、统计管理等服务。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购买具有增值服务功能的数据库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CNKI数据库,用户登录后可以享受“文献资源服务”“科研项目申报服务”“本人学术成果”“学术圈动态推送”“非学术文献资源服务”等服务,并能获取所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资讯、研究成果、与学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学术热点及学科发展趋势等,在个人图书馆中还能查询到用户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等。最近,CNKI又搭建了“机构知识库建设平台”,该平台以CNKI收录的各类学术资源数据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多层面的机构成果展示、知识分析、学者影响力评价及多维度的统计分析等适用于教学与科研的创新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该平台提供标准的API接口和其他数据转换接口,能有效支持高校各部门间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有利于整合校内数字资源。此外,通过外包开发建设学科服务平台也是高校图书馆较常采用的模式,即委托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数据库商,由其提供先进且成熟的技术手段、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为其搭建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平台。
  2.2 嵌入式学科服务平台模式
  信息获取与运用方式的转变,导致用户需要嵌入学科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兼具个性化定制、资源集成重组以及科研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能有效帮助高校教师,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在实现准确获取与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获悉自身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以及知名学者的动态跟踪资源信息;还能为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实施与结题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撑与分析,满足其不同阶段的科研需要;该平台还能为学科馆员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2]。
  3 结语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为适应用户需求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也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服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连接学科馆员和用户的纽带,也是确保学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3]。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及艺术学门类自身的特点,全面满足艺术院校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需求,最终通过建立集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为一体的学科服务平台,更好地为艺术工作者及从业人员提供学科服务。

相关论文

服务平台学科我国艺术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