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42-03
  “互联网+”时代使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途径和服务模式。开放、互动、分享和创新已经成为如今的主流生活方式,众多的社交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赋予了每个公民个性化表达的权利和机会,信息传播、交互和获取的渠道变得更加简捷通畅。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支撑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满足高校师生知识信息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既要坚守传统的业务,又要高度关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趋势,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使“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以更新迭代的创新服务满足师生的细致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1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含义
  1.1 “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交互平台,大量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无缝衔接,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相对较成熟的传统行业之中,以形成传统行业的全新的业务体系,使之在新兴“互联网+”的沃土中更加繁荣昌盛。
  1.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含义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碰撞融合、互联互通,以解决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不相匹配的僵持、被?泳置婕捌渌?面临的信息技术问题。通过“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使高校图书馆这一“生长着的有机体”所提供的服务始终保持常变常新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履行使命。
  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
  2.1 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先导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先导。服务理念的创新,就是要摒弃消极被动的传统服务理念,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了解高校师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搜索、浏览痕迹,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用户建立个性化移动阅读行为模型。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移动阅读行为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阅读推送、信息检索等[1],为他们提供快速、细致、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2.2 服务平台的创新是重点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平台是建立在纸质文献服务架构上的,受其文献资源数量、场地大小、开馆闭馆时间等条件的制约,只能接待有限读者,且师生需要任何文献资料都必须到图书馆才可以查询、借阅,费时费力,这种服务的低效率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极不协调。但是,高校图书馆要独自打造一个新的服务平台,发掘新用户,拓展服务空间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要实现“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创新,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之力与社交平台融合互通,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服务载体,以用户数庞大的社交平台为服务阵地,高校图书馆介入其中提供服务。如:借助“二维码读者证”让高校师生及校外用户用手机替代借书证通过图书馆“门禁”并查阅资料、借还图书;借助微信、支付宝平台推出高校图书馆“借还图书查询”功能,用户通过登录微信就能了解到自己所借图书是否超期,并能在手机上办理图书“续借”手续,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借助微信让用户可以免费预订图书馆的展览、讲座、培训、娱乐互动等入场券,既便于图书馆组织者事先了解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数,从而妥善地做好统筹安排工作,也有利于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图书馆,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而借助“微阅读”则可以让高校师生和校外用户能够用手机随时随地阅读图书馆的电子书,使之成为用户获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借助“手机+社交平台”的服务创新,不仅吸引了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大大增强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黏合度,还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社会效益。通过借助“手机+社交平台”的服务创新,使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中山大学程焕文倡导的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更值得称道的是,这类服务属于“自携载体(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模式”,图书馆既因无须配备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而节省大量经费,也无须在平台建设、维护和宣传上费力费钱,还可借助社交平台的种种优势将服务资源直接推送到读者的手机,使阅读和服务推广获得更高的效能[2]。
  2.3 服务方式的创新是关键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除常用的电子邮件、电话、面对面的交流、QQ、MSN等即时交流的服务方式外,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应着力微服务、嵌入式服务两个方面。
  2.3.1 微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依托微媒体技术,通过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将微服务传播打造成信息交流、共享的公众平台,加强与高校师生的信息交互,提供细致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因贴近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而深受师生喜欢,它是一种高效、新型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微博、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主要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用户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快递、互动咨询。用户信息主要关注为用户提供图书查询、荐购、预约、提醒等功能;资源检索则包括期刊数据库检索、电子资源阅读等;信息快递侧重于图书馆提醒、通知服务,如图书馆开放时间、借阅规则、新闻公告、资源推介、讲座培训、娱乐互动等;互动咨询涵盖用户互动咨询、答疑、建议、留言等[3],如: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20个将“服务”项目单独列出的大学图书馆新浪微博中,提供的服务包括新书推荐、培训通知、楼层导视、访问官网、本馆概况、通知、开放时间、移动图书馆、知识库、图片素材、数字校园、趣译、阅读、团队介绍、科研工具、学术链接等[4]。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证明,微服务可使图书馆与用户无缝对接,建立良好的馆读关系,有利于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微服务正在成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品牌和新增长点。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应加大图书馆微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并关注微服务,吸引更多的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高校图书馆可在主页上将本馆的微信平台二维码、微博账号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以便于用户查询、利用;通过图书馆大厅的电子屏幕滚动宣传微服务的内容,在微博、微信平台上邀请移动通信、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使图书馆的微服务吸引更多的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参与其中。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还应主动了解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针对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构建清晰的服务目标。图书馆应围绕服务目标,根据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灵活制订微信发布时间,在使用微平台的高频时段之前推出信息的更新。高校图书馆可进行问卷调查、短信互动、语音调查,根据用户的兴趣个性、阅读痕迹,分析高校师生的阅读倾向,贴近其阅读需求,增设其感兴趣的热点内容,提升高校师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应采取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来丰富微服务的内容,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精美的图片、鲜活的视频、生动的音频、灵活的对话方式和互动的参与方式相结合,使微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以提升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微服务的内容更丰富多彩,更具有生命力,从而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为高校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供便利条件,推进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建设的良好发展。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应优化微服务人员的素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参与,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其他学科背景知识,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针对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推荐的能力,能够了解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需求,根据其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科研项目,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3.2 嵌入式服务。嵌入式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应用一定的现代技术,采用各种方式把数字信息资源嵌入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中的一种知识服务方式。①在“嵌入教学”时,高校图书馆采取与高校学生的协同模式,嵌入他们的学习环境中提供服务。创新性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积极探索的路子,即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实践灵活和实用的教学方式,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们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学以致用,这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深受高校学生欢迎,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最佳路径。在这一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特定问题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来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知识构建、应用的协助者。而在创新性学习过程中,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的途径和建议[5]。图书馆还可以嵌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提供信息服务。毕业生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开题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评估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检索到高质量、前沿性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和撰写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自建的往届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帮助学生确立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为他们提供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为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②在“嵌入教学”时,高校图书馆通过与专业教师协作,嵌入学校课程和网络数学平台。与专业教师合作就是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图书馆组建由学科馆员、技术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相关支持,全程参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图书馆团队要与教师预先做好课程设计,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将数据素养的相关理论、方法有机地嵌入课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与之相关联的数据处理技能[6]。这种图书馆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模式,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教研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氛围,也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和谐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去,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服务。除了嵌入课堂教学提供信息服务外,高校图书馆嵌入网络在线课程也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制作成专门的课件供学生学习,将图书馆专家学者的讲座录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网络在线课程以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知识和高效组织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基础知识与技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查询能力、评价能力、选择能力、利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③在“嵌入科研”时,高校图书馆通过与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如: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项目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整个科研项目的探讨、论证、研究、创新,围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收集、存储、提炼等专题情报服务,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在科研项目论证阶段,图书馆员为项目组收集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收集相关专利、研究成果,为项目确立相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提供专题研究资料;在科研项目立项到完成阶段,围绕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图书馆员为项目组科研创新编制与本学科研究相关的“题录”“书目”和“文摘”,收集、提供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顺利结项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3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才能更好地服务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局。

相关论文

路径图书馆高校互联网互联图书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