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已达2695.8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高校学生人数,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高校基础设施需求与高校基础设施低下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单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PPP模式的广泛运用
  PPP 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又称公私合伙制,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人部门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自2013年底以来,全国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进PPP模式,PPP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开创了PPP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PPP模式运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SWOT分析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法,基于对项目内部优势S(Strengths)、内部劣势W(Weaknesses)、外部机会O(Opportunities)、外部威胁T(Threats)的全面、系统、客观的态势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策。
  2. 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有利于扩展高校融资渠道,缓解财政压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对政府来说无疑是庞大的经济负担。在高校基础设施领域引入PPP模式,拓展了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财团投资,解决了高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缺口的问题,缓解了政府压力,减轻了财政负担。
  有利于学校、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风险分担。PPP项目坚持高校和社会资本对于风险的最优应对和最佳分担。社会资本原则上承担技术、融资和运营方面的风险;高校和政府承担了如政策、法律风险。由于高校和社会资本双方都各具优势和专长,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保证了服务的优质和高效。
  有利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建设效率。PPP模式通过社会资本的参与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项目的需求论证、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到施工进度掌握、经营管理,社会资本推动了各个环节的技术和管理革新。为尽快实现资金回收,社会资本会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不仅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
  (2)劣势分析(W)
  高校领导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制约了PPP模式的引入。有些高校领导仍然受到计划经济发展的影响,对PPP模式的认知不到位,将PPP模式简单理解为普通融资手段,认为不如财政直接投入或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简单,且程序复杂、管理要求高、运行风险大,采用PPP模式的主动性不强,影响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风险加剧。高校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大、投资资金多、建设运营周期长,增加了风险出现的概率和不确定性。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等变化,都有可能会导致已建成的高校基础设施过时或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回收成本、获得利润。社会资本为了达到满意的收益,有可能会要求调高定价,学生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多,协调困难。将PPP项目运用到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仅高校方就有国资、基建、后勤、财务、监察等部门参与,社会资本方有融资部门、技术部门、建设部门、运营部门等部门参与,参与的各方都会维护各方的利益,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学校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项目很容易产生“重新磋商”现象,给学校和投资方带来麻烦。
  (3)机遇分析(O)
  国家为高校基础设施引入PPP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自2014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P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 号)、《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等多个文件,为PPP模式的运用和发展发展给予指导,保驾护航。
  国内经济环境良好,社会资金充足。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立了宏观经济基础,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为PPP模式运用于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仅2016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17.8万亿元,比2015年多2.4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比2015年增长 17.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比2015年增长3.2%;高校固定资产投资9324亿与元,比2015年增长20.7%。这些数据说明,民间社会资本资金充裕,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兴趣浓厚,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为PPP投融资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高校宽松的投资环境为社会资本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高校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社会资本的投资提供了宽松的盈利条件,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没有社会资本投入的情况下,高校依然要投入经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不会强调资金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社会资本就有了更加灵活宽松的条件。而且高校稳定的持续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资本回报提供了有力保障。   (4)挑战分析(T)
  国家政策和法律衔接不健全。目前,国家基础性的PPP制度框架已经建立,现阶段出台的多为规章、实施意见或条例,存在着操作性不强、实施困难的问题,还需要配套政策和法律保障。国家对PPP模式进入高校基础设施领域的指导性政策较少,无法解决投资方和使用方存在利益、管理、运营之间的矛盾,影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打击投资积极性。
  融资各方缺乏约束力,存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双方不履行或拒绝履行项目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造成的风险。由于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的缺失,在PPP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在:社会资本投资方未按规定时间建设完毕,或者未按合同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服务。或者高校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付费等,可能损坏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造成社会资本和高校双方的损失。
  缺乏PPP的专门人才。PPP方式涉及领域广,同时涉及到经济、金融、财务、法律、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最初的合作谈判到中间的风险把控,到最后属权的交接,各领域的知识都将涉及,需要专业人员来实施。高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PPP模式进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三、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
  高校领导要改变依靠财政拨款或银行贷款的观念.接受以空间换时间的新型PPP模式并充分认识风险。加强诚信建设,PPP合作双方自动遵守合同规则,共同营造诚信的环境.保障融资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各方共赢。
  2.制度及流程保障
  PPP项目进入高校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资金巨大,高校要成立专门的综合机构,严格遴选项目,依法依规选择PPP社会资本合作方,规范定价,并且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加强过程监督和运营监管,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3.培训人员
  在聘请PPP专门机构和人才的同时,还应提高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PPP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着力解决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政策概念不清、政策理解不到位、操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创造公开、公平的交流平台,推进高校和社会资本的高效合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是可行的。尽管程序复杂,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始终是利大于弊。PPP模式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利用优势、规避劣势,把握机遇、回避威胁,运用PPP模式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论文

基础设施设施高校模式基础分析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