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浅议金融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识码:A
  1.金融审计风险概述
  金融审计风险主要指金融审计人员参与金融机构审计时,因个人行为不当或业务素质不达标,出现疏漏、错误或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审计意见缺乏参考性,审计结论不正确。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很重视金融机构审计工作,将商业银行审计监督作为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金融风险防范,实现金融改革,提升银行经营效益。但是,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及管理方面缺失,加之受审计方法及审计人员等因素影响,使银行审计过程中,相关问题及风险频发。相关责任人应结合金融审计要求,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度,实现预期审计目标。
  现如今,商业银行已经不再秉承财务收支审计方法,而是风险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领导层和审计人员逐渐提高了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将审计风险控制作为日常关注重点。
  2.金融审计风险类型
  2.1违规操作风险
  该项风险主要诱发因素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没有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当前,银行系统已经制订了完整的内部审计准则、操作规程、办法等,使内部审计操作过程更加严谨、规范。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此类规章制度。但具体工作实践中,常因内外部因素影响,出现问题及偏差,导致内部审计部门执法行为不当。
  2.2取证不当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由审计证据不充分或不恰当所致。其普遍存在于现场审计工作中,很多是因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的。依据现行内部审计操作规定,发现问题之后,应有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其不仅仅是查出问题这么简单,也需要进行论证。倘若该项工作落实不到位,会使审计结论不具备说服力。
  2.3查证不实风险
  该风险主要由于重要事项查证结果不属实,或揭露不全面。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多检查银行主业业务,尤其是一些潜在风险较高的业务及内容。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风险识别难度较大,内审监督工作也容易遭受质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仅通过事后检查,无法保障资金安全。该过程中,很容易因查证不实或业务人员素质不达标,引发风险情况。
  2.4定性不准风险
  该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规定或业务规章制度等引用不当,措辞不规范等。其在内部审计中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内审人员在判断问题时出?F错误,误导被审事项中尚未实现的结果,推断与实际不符;审计报告中,夸大了被审事项差错;经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性质较为严重,但审计报告中并未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作弊行为等,导致审计结论定性不准确。
  3.金融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金融审计风险产生原因较为多样,定性难度较大。倘若审计过程中管理不当或审计技术、方法等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审计质量普遍偏低,引发审计风险。同时,审计人员个人素质也是影响审计工作的又一大因素。应依据金融审计风险类型及具体情况,对问题成因进行全面分析,以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后期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预期金融审计目标。
  3.1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构成不同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日常工作中也未经正规严格的培训,无论是综合分析能力,还是把控能力均比较低;人员知识结构搭配不科学,多从事财务会计、信贷和个人银行业务等,新业务板块及网络人才普遍偏少,更枉论能够独立执行各审计业务的综合性人才。该类情况使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专业知识陈旧,缺乏更新,不注重审计业务培训,且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因审计人员业务经营管理参与度低,尚不能够对操作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导致业务操作能力普遍不强,增加审计风险;没有依据金融审计工作要求,构建相关激励机制,使人员流失严重。
  3.2审计理念及方法滞后
  现代商业银行已将内部控制流程作为审计重点,但仍有很多银行仍停滞于常规审计中,仅进行账表查证,并未对审计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全面考量,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资源与审计项目不匹配,加之无权进行外部调查和取证,一些外调线索无法查实,增加审计风险;部分商业银行仍采用传统审计手段,信息系统中尚未对审计数据接口进行添加或预留,致使审计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业务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正确判断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系统风险水平,测试范围和重点选取不当,也未正确执行审计抽样工作,使审计误差增大,出现审计风险;部分审计人员没有严格参照审计准则及程序开展工作。
  3.3审计部门和审计对象不协调
  内部审计部门并未对监督和服务关系进行科学处理,部分内审人员仅注重问题查找,没有提出实用性审计建议,不能够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仍有一些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总是有意逃避,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方式过于单一,对账项查阅较多,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比较少,沟通渠道不畅。
  3.4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弊端
  各商业银行均改革了内审体制,但仍无法满足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实施总行垂直领导体系构建,审计体系缺乏独立性,决策层不能够对审计信息进行全面掌握,缺乏透彻性理解;仍有部分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知,内部改革工作不够连贯,部分审计人员存在后顾之忧,不利于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审计人员在日常金融审计工作中,积极性普遍偏低。
  4.金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审计部门及人员应依据金融审计风险类型及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规避,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经营效益。   4.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依据金融审计工作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的宏观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力;其次,依据年度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第三,与主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积极参与到各部门业务培训中,聘请经营部门业务主干讲授金融审计相关内容,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认知;第四,依据该项工作要求,制定完整的年度学习计划,使该过程更具制度化和规范性;第五,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达到良好的风险防范效果。
  4.2优化审计技术及方法
  首先,构建科学的内审模式,坚持风险导向原则,注重审计程序中的重点内容把控,加大对复核、督导和考评工作的重视;其次,准确评价审计对象内部控制水平,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科学选择抽样方法,必要时适当增加审计样本数,实施扩大测试;第三,加大内部审计软件开发力度,使其与内部业务具备较高的匹配度,注重非?F场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第四,加强审计风险理论研究,加快审计技术创新。内审部门要认真研究银行各类业务发展趋势,实施经验总结,以科学理论对内部审计实践工作予以指导。
  4.3内审部门应与审计对象沟通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明确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并对其予以正确处理,建构良好的服务意识,将整改和服务发展作为重点实施内容及目标,由以往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审计,以该种方式,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其次,审计对象应注重观念更新,加大对金融审计工作的认知度,认识到内审部门在金融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实施防弊纠错,通过充分应用内部审计手段及方法等,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沟通过程中的灵活性及多样性,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调用,使其对审计工作予以配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效率。
  4.4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
  首先,依据金融审计工作要求,转变传统工作体制,使该项工作更具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权威;其次,注重审计机构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将审计工作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充分参与到金融审计工作中来;第三,实施审计人员结构优化,提高金融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以对金融审计工作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第四,依据金融审计工作要求,实施审计风险控制标准构建,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并将内部审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个人,从而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
  4.5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
  审计工作极为细心严谨,应对审计过程实施严格控制,以免出现差错或疏漏。审计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激励审计工作人员,使其认真对待日常工作。金融审计中,细小的偏差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应不断检查和修改,实施风险控制,最大程度降低失误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审计风险较为常见,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明确金融审计风险类型及成因,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技术及方法,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应注重与审计对象进行沟通,为该项工作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论文

对策审计风险金融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试论CPA审计行业专门化问题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