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新疆高校人才培养“混合式”长效机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21-02
  随着新疆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已经成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步的推动力量,尤其是新一代的90后和00后,逐步成为校园、社会的中坚力量。
  新疆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
  一、新疆高校思政课开设意义重大
  (一)新疆高校思政课有利于保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思政课堂是高校传播、宣传党的各项方针的窗口,是党的正能量的宣传器,是党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理论操手。高校的思政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播种机,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新疆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样文化的交织地、荟萃地,新疆周边接壤的国家,大都政治局势不稳定、社会治安较差、经济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给新疆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新疆高校的思政课在加大党的理论宣传力度的同时,更需要结合特殊的区情,讲历史上的西域―西域新疆―新疆的演变史,多民族的发展史、多宗教的社会史。不让“三股势力”编纂、歪曲、篡改的历史有可乘之机,让广大的青少年从内心深处就扎根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新疆高校所开设的思政课对肃清大学生思想、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历史观意义重大,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新疆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生活在边疆地区,除了外在长相与汉族大学生有区别外,还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素养、民族特性、宗教信仰等,可以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较强的本民族认同情绪。高校的思政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很好地阐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觉悟的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者,巩固和提高了党员后备队伍的坚定性、可靠性、稳定性。
  二、新疆高校思政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互联网+”发展日益迅速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政课也面临着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式教学模式的碰撞。微课、慕课(Mooc)、视频课等网络平台的课程层出不穷;多媒体、自媒体等网络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学生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还能利用网络资源涉猎更宽泛的内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给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
  (二)授课对象发生变化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层逐渐发生变化,主要以95后和00后为主,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触新鲜事物,敢于创新;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又缺乏社会经验,容易盲信、盲从。对于一些流言、谣言往往不假思索,偏听、偏信。面对授课对象的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时俱进,顺应授课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模式。
  (三)反?A势力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加剧
  中国大国形象的崛起,一方面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契机,另一方面也使得西方反华势力加紧破坏、渗透的步伐,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手段散布谣言、编撰历史,企图把新疆问题国际化,他们不断利用网络、媒体、报纸、杂志抨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用人权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来干涉我国内政。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应该发挥主渠道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五个认同”的思想。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丰富,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不断吹进校园,影响着单纯的大学生们。使得大学生们重利益、轻情意,重物质、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价值观也融进了校园,这不利于校园文明的树立,不利于校风校纪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三、构建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长效机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1]但长期以来,新疆高校的思政课,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成效不大。新时期,需要打破传统模式,积极构建符合新疆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长效机制。
  (一)构建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机制的基本原则
  “混合式教育”理论的主旨是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单纯从教师的头脑中得到,而主要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方式获得[2]。因此,构建“混合式”教学机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和客体相结合原则。“主体际说”,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咏煌?过程中,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转化过程实现。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结成“主体―主体的关系,即一种主体际关系”[3]。在构建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机制过程中,教师应从主导者变换为引领者、启发者。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化被动听取为积极进取,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起一座平等交流的平台,促进教育的双向互动。
  2.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原则。新疆高校的思政课,需要逐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大众化”“校园化”“学生化”,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模式。把枯燥的理论和鲜活的事例相结合,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大学生高尚品格的养成相结合,把专业和兴趣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群众化,与时俱进。
  3.构建“多渠道”课堂原则。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机制,是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把教室搬进社团、社区、博物馆、校史馆、纪念馆等方式,不断丰富新疆高校思政课堂。同时,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学生群、朋友圈等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把马克思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扩大课堂的范围,不拘泥于50分钟的授课时间,时时了解学生动态,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构建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长效机制
  1.事例式教学机制。在教师“引导式”教学方式下,把事例教育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对现实真实事件的推理演绎,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加深对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真正落到实处。
  2.探索式教学机制。探索式教学是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主要章节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自主自愿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学习乐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之余,认同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并自觉形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3.研讨式教学机制。研讨式教学是让学生以研讨为手段,以发表观点来表述,以审视内心为目的,这是新疆高校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学生自我审视,让学生说出内心渴求、思想困惑等,用研讨的方法达成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也使不同意见的学生在思考和辩解中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4.实践式教学机制。实践式教学机制是以实践教学为手段,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化为应用能力。新疆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唱红歌、社会调查、话剧表演、小品展示等方式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思政课的理论内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相关论文

混合式新疆人才培养混合机制
试论网购模式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机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