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一、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重点领域优势突出
  纵观甘肃省确定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优势(如图1所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甘肃省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河西走廊、广阔的沙漠戈壁地区有充足的日照、强劲的风力,并且土地资源充足,为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在节能环保产业,甘肃省的大型板式换热器、节水调控关键技术、水处理设备、废热锅炉及余热回收设备、低压大容量变频器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内处领先水平。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甘肃省作为著名的中药材生产以及种植地区,所产药材种类齐全、品质上乘,促进了甘肃省的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且在生物医药研发、生物产品制造、疫苗、细胞工程、育种等方面均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甘肃省具有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并且拥有白银和金昌两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在信息技术产业,甘肃省是中国航空航天设备以及军工电子装备的生产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甘肃省的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规模与特色,石化通用装备、电工电器产品、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矿冶专用设备、集成电路封装及电子专用设备等领域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面临着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甘肃省新兴产业却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发展着,近几年增长较快,全面完成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从图2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甘肃省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在逐年增长,2016年,甘肃省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了936.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2%。甘肃省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由2010年的6.5%上升到了2016年的13.1%,增长了6.6%。2016年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1.88%,比上年提升了14.4%。
  (三)骨干企业强劲带动
  截至2015年,甘肃省已确定了38家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在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地位。以佛慈制药、恒康医疗、奇正藏药、陇神戎发制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企业,以金川集团、方大炭素、中核钛白、酒泉钢铁集团、大禹节水、甘肃稀土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华天科技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以甘肃电投、靖远煤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等发展良好,规模持续扩大,盈利能力也一直在提高,这些标杆企业,带动着产业内其他企业的良好发展。骨干企业发展迅猛,2015年,有23家的销售收入增速超过了两位数,其中增速超过30%的就有9家,这些企业有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二、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不足
  (一)财政投融资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足
  甘肃省财政科技投入和R&D投入的力度偏弱。财政投入对于促进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新兴产业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虽然甘肃省财政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相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和发达地区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一,从科技投入现状来看,虽然近几年甘肃省财政科技支出的总额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但是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长却不是很明显。2015年,我国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值是3.98%,而甘肃省仅达到1.01%,不仅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也低于发展水平相近的陕西省1.3%的水平;第二,从R&D 经费投入分析,虽然甘肃省R&D 经费支出的绝对值数据呈连年上升的趋势,但R&D 经费投入强度却增速缓慢,2013~2015年R&D 经费投入强度依次为1.07%、1.12%和1.22%,远低于全国2.08%、2.05%、2.07%的平均水平,甘肃省R&D 经费支出无论是绝对值数据还是投入强度数据都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第三,从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情况来看,虽然在获准立项的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数与获得资助金额方面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直接投融资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足
  甘肃省公开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融资能力较差。公开资本市场的建立,给企业的快速发展开拓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可以获得大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但是,甘肃省的公开资本市场发展?比较迟缓,因此获得资金的能力也比较差。截至 2016年年末,甘肃省的上市公司一共有30个,占全国的比重只有0.99%。甘肃省公开资本市场发展迟缓,并且与新兴产业之间的联系还不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因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没法等待的。
  (三)间接投融资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足
  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支持力度小。截至2015年年末,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达到4812个,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6299.5亿元,贷款余额为13728.9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2009年仅为9531.44亿元,而2015年已达到30028.4亿元,是2009年的3.15倍,可以看出甘肃省金融规模在逐年增大,资金聚集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但依甘肃省当前状况来看,各金融机构对于给新兴产业进行一定的贷款支持还没有很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商业银行还尚未完全意识到对新兴产业进行信贷支持是调整自身盈利模式、转变机构发展方式、培育优良客户群很好的一个机会。与此同时,对于新兴产业这么一个新的概念,银行还缺乏熟悉运作的相关人才,内部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对产业的了解也不充分,致使信贷资金不能高效地投放到新兴企业中去,使企业缺乏与资金需求周期相匹配的长期贷款。另外,银行体系也未关注到新兴企业的特殊性,对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缺乏足够的政策指导。   三、甘肃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1.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甘肃省可以设立专门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为甘肃省新兴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发挥政府职能的优势,同时创建信息交流机制,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无处申贷、银行不敢放贷的困境。在公共服务平台创办投融资信息库,主要包括投资机构库与企业库,把前景好、有融资需求的新兴企业编入企业库,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纳入机构库,并定期与银行、企业召开洽谈会,为两者合作提供更好的机会。此外,可以设立一个企业学习、交流模块。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区的公司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技术效率。因此,西部地区的企业应该多与北上广地区的企业多交流学习,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来提高自身的综合效率。公共服务平台是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不仅可以促进政企、政银、银企的合作,而且可以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服务。
  2. 制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资金是政府无偿融入企业的资金,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会从中直接获得好处。为了助推甘肃省新兴产业发展,首先,甘肃省可以建立针对新兴产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优质企业提供担保,鼓励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其次,对于一些甘肃省重点扶持的项目,也可以采用贷款贴息的方式,以此来降低企业的内部资金成本;最后,政府采购不但可以直接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及新产品的知名度,使新产品可以很快的融入市场,所以应当将政府采购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另外,在保证政府财政收支均衡情况下,政府可以利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以此来促进新兴企业的成长。税收优惠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增加企业的内部资金积累。
  (二)提高商业银行的支持效率
  1. 推进金融组织机构与产品创新
  提高商业银行的支持效率,巩固提升科技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快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第一,金融组织机构的创新。在银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类方式中,科技银行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它专门针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制定相?P的金融服务。因此甘肃省可针对新兴产业成立相应的科技银行,积极主动地发挥银行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科技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等一些金融机构来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其次,还可设立和发展中小型地方商业银行、规模型商业银行新兴产业服务部等,专门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实际调研,摸清情况,对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融资需求以及融资难点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对应的服务;第二,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要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产品,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贷款证券化等。同时,商业银行要尊重产业的成长需要,合理发挥银行的作用,注重业务流程上的创新与改造。
  2. 构建适合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评级授信体系
  商业银行用自己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进行评估,确定企业的可贷款额度、期限等。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也有一定的差别,其在发展初期风险比较高,而后期收益比较高。所以,金融机构在对新兴企业进行内部评估和授信时,除了应该将企业经营有关的历史数据考虑到评估模型中,还应当将企业的前景、成长性、所在的生命周期等一些因素考虑进去,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式,精确地对企业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估。但是,由于新兴产业还比较新,所以目前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对产业的了解也不充分,对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引进与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参加的相关的工作中。与此同时,可以综合现实情况,创建新的授信模式,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需求。

相关论文

新兴甘肃战略性战略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
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控制问题探讨
试论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浅谈现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隐
试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