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勤工助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 年―2020 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曾明确规定:“教育要为人民服务,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生勤工助学能力的研究既是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要。
  2 本校学生勤工助学现状调查
  2.1 调查问卷设计
  首先,是了解高等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信息及学生对参与勤工助学的态度、观点等,其次,是探究高等院校学生对现在勤工助学不足之处的看法。问卷调查法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以严格设计的测量项目或问题向被调查对象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2 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本文访谈的对象为本校部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和勤工助学管理人员,问卷调查的对象为113名在校的勤工助学的学生。调查目的是摸清目前本校?W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岗位情况、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动机、学生获得的勤工助学效能、勤工助学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对学校勤工助学管理的评价、学校在勤工助学管理中的职责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来收集项目。首先,依据对文献的研究和访谈信息,笔者初步勾勒了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几个研究方面,笔者编制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问卷》,共形成了 37 道题目。
  2.4 调查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本校学生勤工助学的状况,对我们学校的113名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共发放113份问卷,样本包含了整个学校的勤工助学的学生,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共回收105份,有效率为93%。
  由表2.1可知,43%的人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了8个小时,而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由此可知,高等学校学生从事勤工助学的时间比较长,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
  3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3.1 对勤工助学认识上存在偏差
  高校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勤工助学活动兴起和发展的时代大背景,许多院校往往只把勤工助学作为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而不能真正把它放到培养人的层次上。
  3.2 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少、层次低
  通过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中,超过 20%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偏少,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不易,特别是校内岗位,由于受资金、学校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学校只能提供相对有限的职位,并且在校内职位的分配中,学校往往首先考虑贫困学生或班干部,而其他学生获得的机会就很少。
  3.3 勤工助学资金总额不足
  目前高校一般只从当年学费收入中划拨出1%作为勤工助学基金,这一比例与国家的规定相差甚远。而且,有不少高校的勤工助学基金无法真正到位,或者无法做到专款专用。
  4 完善的对策
  4.1 转变学校对勤工助学的观念
  勤工助学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深化并运用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必须摈弃只看重学生课业成绩的传统观念,而应从培养综合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角度出发,把勤工助学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以“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项勤助活动。
  4.2 提高学校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的能力
  鉴于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有限,高校应该把加强与校外企业或单位的联系,作为开拓勤工助学岗位的一大发展方向。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校企合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勤工助学方式。
  4.3 多渠道筹集勤工助学基金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从扶贫基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将其划入贫困生勤工助学基金,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这不但能起到扶贫基金对贫困家庭的扶持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贫困生学成后的就业,从学识技术和经济上扶助贫困家庭解困。

相关论文

勤工勤工助学发展现状助学对策现状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