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叙事艺术探微

  引言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是处于底层社会的人民之间惺惺相惜、相互帮助的故事,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叙事除了结尾沿袭了欧?亨利小说一贯的出人意料风格之外,小说的叙事特点也值得我们探究,既是理智与情感的交织,真实与假定的错位,同时又是一种喜剧和悲剧的交集。欧?亨利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抨击,同时借由代表生命的“叶子”意象,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作家欧?亨利与《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一生所受正规教育不多,陆续做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土地办事员、新闻记者等,后来在银行工作的时候被指控,人生低谷之后便一直从事写作工作。欧?亨利对作品的挖掘和对世事的描写都不够宏观深刻,但是因为其一生穷困潦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非常熟悉,并抱以同情的态度,通过轻快敏感的笔触将下层人民生活的环境真实还原而又独具代表性,文字生动活泼、构思新颖,并善用一语双关,因此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最后一片叶子》等,其中《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被收入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都是拥有“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模式是做好铺垫,埋下伏笔,前面的描述平铺直叙,但是到结尾的时候,笔锋一转,出人意料,让人对这个结局设置深感惊讶,但是却又在情理之中,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娴熟的叙事技艺,将小说的重心全部放在结尾上,读者在慢慢走进作家设置的场景之后,情绪又在结尾有了跌宕起伏的变化。
  《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代表作之一,也是欧?亨利对美国下层人民显现出特有的人文关怀的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琼珊是一位一贫如洗的画家,最大的梦想是能画那不勒斯海湾,但是她被肺炎侵袭,重病之下放弃了生的希望,每天望着窗外的常春藤的叶子一片一片落下,打算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朋友乔看到琼珊这个样子心里很着急,在安慰无果的情况下找来了同样穷困的不得志老画家贝尔曼,贝尔曼一生都没有一个像样的作品,这也是他一直遗憾的事情。听说了琼珊的情况之后,贝尔曼于大雨之中在琼珊的窗外画了一片跟真叶子一样逼真的常春藤叶子,琼珊看到这最后一片叶子时,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又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希望,然而贝尔曼却在淋雨之后染上肺炎去世了。
  二、欧?亨利的叙事“错位”艺术
  (一)感性与理性的错位
  感性与理性的错位就是审美情感与生活实践相互错位,文学语言要符合“真”“善”“美”的情感标准。现实生活中,这三个标准是统一的,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真”“善”和“美”往往是错位存在的,由此导致的矛盾成为小说中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文艺理论家孙绍振认为:“这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差距,而且三者的差距越大,艺术效果就越明显。”
  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本来挽救琼珊的应该是医疗上的先进技术和有效药物,但是对于肺炎,这些理性的东西已经毫无用处,医生对乔说:“只有靠琼珊自己思想中的意志力才能挽救她的生命”,可偏偏琼珊早已心灰意冷。这代表了主人公所有的理性思考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快失去作用,随后感性思考占据主导作用。贝尔曼画的逼真的叶子,让琼珊燃起对生命的渴望,逃过了死神的召唤,病情开始好转,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真实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不真实,人们才会为贝尔曼的无私奉献精神而动容。如果我们因为这种不真实而否认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那么就失去了小说的象征意蕴。贝尔曼最后画的这片叶子,象征着暴风雨中顽强不屈的精神与生命力,是唤起琼珊生活勇气的点睛之笔,更象征着欧?亨利笔下的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顽强,以及人和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美好情感,所以这种“错位”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
  (二)真实与虚假的错位
  小说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夸张艺术,真正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往往将真真假假的幻象综合起来,在虚构的空间里,作家有了更广阔的创作自由,读者也能在这种幻象中展开自由联想。《最后一片叶子》中,琼珊的命运与一片常春藤叶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连医生和药物都治不好的病人会被一片叶子治好。小说中只有让这片叶子留在枝头,琼珊的病情才会转好,她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显然是作家采用夸张的手法和艺术虚构的成分,不愿意让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成为读者共同的期待。当然,叶子经历季节更替不可避免地会落下来了,可是作者却让一片永远都不会凋零的叶子长在了枝头,这片叶子虽然是假的,但是却唤起了琼珊对生的希望。同时,贝尔曼在凄风苦雨中画的最后一片叶子,代表了他无私的愿望和人性的光辉。他的绘画生涯一直郁郁不得志,没有可以拿得出的作品,这片叶子虽然在艺术成就上显得是平常之作,但是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上,这片叶子就是他最好的作品,代表着生命的信念。歌德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真实的假象”,贝尔曼所画的叶子是假象却换来生命的真实,这就是真实与虚假相互转换的最高境界。
  (三)喜剧与悲剧的错位
  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总是有轻微的对主人公讽刺的色彩,这点儿反讽的意味并不深刻,就像在为读者讲述一个小笑话一样,在喜剧中透露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社会现状的不满。这样对社会底层的描写,就反映出了小人物的悲剧意味,如此喜剧和悲剧意味就相互混杂,形成了作品的张力,引起读者共鸣。   《最后一片叶子》中,作者对贝尔曼就是这样的描述。作者对贝尔曼的描写基本都是负面的,他在贫穷中渡过碌碌无为的一生,性格压抑并喜欢酗酒,一直想要有所成就,但是苦于一直没有好的作品,他是拥有失败人生的典型人物。作者越是表现贝尔曼的平凡,潜在意图就是越想表达他的不平凡的内心,贝尔曼表面上玩世不恭,对别人的温情毫不在乎,其实内心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好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琼珊的关心,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说描写琼珊生病失去生活的希望――这是悲剧,但是贝尔曼用画的叶子唤起生命――这是喜剧,最后贝尔曼却因风寒死去,急转直下,又变成了悲剧,读者就在这悲喜交加中感受人性的内涵。
  三、生动的拟人叙事手法
  欧?亨利在作品中,常常将事物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描写能使叙述更加生动,特别是他惯用的反讽和白描手法,在拟人的叙事风格下更加引人注目。作者不但将可见事物用拟人手法表现,同时将不可见事物也用拟人手法表现,这样的表达更加让人感觉到了真实。比如在描写肆虐的肺炎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说肺炎如何侵袭这座城市,而是用拟人手法,把肺炎比拟为“冷客”“到处用手一点”,这样就把肺炎在城市中肆虐的场景描写得入木三分。肺炎是“暴徒”,是“肆虐者”,肺炎的侵袭是一场灾难,人们在“肺炎先生”的“一点”下,轻轻就倒下了,这种描述在小说表达中显得鲜活有力。
  另外,在描述常春藤的时候,一直描述常春藤在凄风冷雨中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同时琼珊在死死盯住叶子的一片片飘落,心里就早已把自己与叶子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常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啊,等你飘落的时候,我也就要死了。”其实叶子的飘落属于自然现象,何况这时候的常春藤根已经死掉了,可是琼珊偏要用物来象征自己,这也在侧面表达了人物因疾病和穷困造成的希望破灭和理想远去。欧?亨利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基本都是市井居民,他们没有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背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是非常困难的,琼珊一直想要成为画家,去画那不勒斯湾,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不但她的梦想不能成真,反而被病魔击倒。表面上看琼珊是被疾病打败,事实上欧?亨利想要表达的是底层市民对成功的渴望和现实的残酷,以至于他们甚至放下了生的希望,想要自我走向灭亡,这是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控诉。
  结语
  《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不仅仅表达了作品本身的优秀,更是赞美了人物贝尔曼的奉献精神。贝尔曼说:“一定要画出最优秀的作品,让大家离开这破破烂烂的格林威治”,最后他确实做到了,他确实离开了这个令人讨厌的村子,但也是最后一幅作品让他离开的。墙上的这幅作品唤起了生的希望,代表着广大底层人民对生命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片叶子很平常,贝尔曼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读者可以在他身后的遗产上看出,他散乱的画笔、黄绿油彩,都代表着他生前尽最后一分力气挽救另一位怀才不遇的画家的无私情怀。“一片生命的叶子”是贝尔曼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作品,代表了人性的崇高和无私,这才是世上最优秀的绘画作品。
  欧?亨利的错位叙事和拟人描写,将作品与现实结合起来,将情感与理性分隔开来,文艺学家孙绍振说过:“文学上的美可能会跟科学上的美割裂开来,也可能会与理性中的美也割裂开来,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割裂,我们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表达生命高度的统一和人性高度的统一。”欧?亨利的独特的文学地位,并能够成为与莫泊桑和契诃夫比肩的小说家,奥妙大体尽在于此。语

相关论文

亨利叙事叶子艺术
高职院校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学生创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
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研究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