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对比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一诞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通过展现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场景,其物质形式与艺术形式在相互影响中不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动的反映生活、对客观世界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所以在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国家,电影已成为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念。看过中美各种各样的电影,最受大家欢迎,以及最具表现力的应该是对“英雄主义”的表达。“英雄崇拜”几乎存在于古往今来所有的社会文化中,英雄主义的核心在于评价英雄的社会价值,体现着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而且每个社会所树立的英雄形象,又会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就在于怎样的人能被视为英雄,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对英雄主义的表现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本文中我们会通过对中美两国电影的对比来看中美两国不同的“英雄主义”观。中美两国按照各自的文化价值体系创造了各自的英雄。
  一、美国电影中英雄主义的表现方式
  美国文化中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人主义。美国人崇尚自由,个性,所以美国的英雄主义电影主要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电影大多描写具有过人才华或超级英雄的形象,比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蜘蛛侠》《全能超人》等,这些正是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的深刻表达。
  《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从幼年时智商仅有75分、且又患有腿疾备受伙伴欺凌的傻小子,到后来箭步如风的橄榄球健将,阿甘的人生充满波澜。越南战场上不畏艰险、冒着枪林弹雨拯救战友性命的他受到了美国总统的接见,并被授予荣誉勋章。退役后因信守对其已故战友的承诺而加入捕虾行业的阿甘,幸运的成为了百万富翁,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婚姻。阿甘纯洁、善良、甚至有些弱智最终获得了耀眼的成就,这不能简单归结为他的幸运,诚实善良、踏实守信、坚毅执著等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的品质,造就了他的英雄形象。
  与《阿甘正传》类似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同样是一位平凡人物的传奇人生。银行家安迪(Andy)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然而,监狱中的安迪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开始了炼狱般的自我救赎过程。在强权统治的黑暗监狱里,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智力和经验获得了狱友的尊重,并最终越狱成功,重获自由。这不影片塑造了一个面对残酷的考验,不放弃希望,努力抗争,坚持到底,终将赢取生命的辉煌的英雄形象。
  从这两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形象都有着追求自立、自尊、自强的个人主义奋斗精神,强调以个人成功、幸福和自由为人生奋斗的核心目标,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总是面对考验,从不畏惧,凭借清醒的头脑做出理智的判断,通过个人不懈的奋斗赢得最终的胜利。其英雄人物所怀的英雄主义情结摆脱不了两种基本模式:即为维护自身权利而抗争和为实现心中理想而奋斗。
  二、中国电影中英雄主义的表现方式
  纵观中国电影史上关于“英雄主义”影片,不乏英雄题材的优秀电影,从特殊历史时期的战争题材电影《小兵张嘎》《集结号》《智取威虎山》到演绎一代武侠宗师的《叶问》《一代宗师》到最近的《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等系列电影都打造出了让观众热血沸腾的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就是典型的中国电影中所刻画的英雄形象。1947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首长少剑波的带领下,奉上级的命令,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的安全,侦察兵杨子荣和卫生员白茹火速赶来支援。为了将土匪一网打尽,杨子荣决定混进土匪窝“威虎山”打听消息,经历了重重困难的杨子荣终于被土匪头子奉为“威虎山老九”。进入土匪窝的杨子荣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的给大部队传送情报,通过情报,少剑波得知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时,是一举歼灭土匪的好机会,便与杨子荣里应外合的把土匪全部剿灭。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抓住敌人虚弱的本质主动进攻,处死了威胁其安全的滦平;又按计划布置好“百鸡宴”将匪徒全部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这时,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全歼了顽匪,避免了一场戮战,保护了临海雪原百姓的安全。
  《金陵十三钗》同样是以南京大屠杀为北京的一段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并不是我们一贯标榜的正面形象,而是一直受到人们道德谴责的十三名妓女。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xx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这些平时受到别人蔑视的女性在腥风血雨的战争中,挺立在别人的绝望智商,以其英勇的精神,拯救别人于水火之中,以牺牲个人生命的精神,表现出令人敬畏的英雄主义光辉。
  和美国电影中拥有强健体魄的英雄不太一样, 中国电影中地英雄更多的表现内在品质, 很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和他人的责任感。在《智取威虎山》和《金陵十三钗》中杨子荣和十三钗的英雄主义情怀都有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杨子荣为了林海雪原百姓的安全,为了避免一场戮战,深入虎穴;金陵十三钗为了保护弱小的女学生们毅然决然走向日军的魔窟。他们不是实现了个人理想,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成功的英雄,而是为了他人甘愿牺牲的英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更高大,但是也更令人难以企及。
  中美电影英雄主义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历来推崇集体主义,而反映我国文化的电影作品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往往强调个人从属于集体,也就是说英雄个人往往要为集体利益作出让步和牺牲。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美国则强调个人的成就,个人成就的取得往往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而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因此,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往往也是评聘英雄,任何一个人通过个人的努力都可能实现,上到社会精英,下至平民百姓,而这也是“美国梦”的精髓所在。
  尽管中美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差异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也有相通的地方。英雄们都有过人的品质,比如:智力、能力或毅力等,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毫不畏惧,经历一番考验最终才能成为人们认可的英雄。无论美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都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社会,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榜样,对观众有了极大的鼓舞,使人们也朝著这个方向前进。

相关论文

中美英雄主义主义英雄电影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电影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析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