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传统藏传佛教信众的社会认知三维图式

  在佛教的世界观里,人、鬼、神共同构筑了一个清晰的三维世界,他们分别居住于人间、地狱、极乐世界三维的空间中,就其重要性而言,显然是两头大,中间小,人一旦处于信仰之中,对于这个信仰图式的认知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并不追求科学理性的思维系统。[1]这种三维的符号模型,影响着信仰者的精神格型,进而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首先从藏传佛教的经典文本与教义出发,归纳出三维结构的各自内涵。按照藏传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人若不能成佛就的在天、人、阿修罗(恶鬼)、牲畜、饿鬼和地狱这六界中不断轮回,永没有尽头,今生也不过是轮回中的一站而已。天、人和阿修罗统称为“三善趣”;牲畜、恶鬼和地狱统称为“三恶趣”。人若在“三恶趣”中轮回,那肯定是因为“罪业”的缘故;人倘若能在“三善趣”中轮回,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佛教认为生命本是苦难,即使在“三善趣”中轮回,如果犯了“罪业”也会落入“三恶趣”中,因此想要幸福,就得皈依佛门修成正道达到最高的境界――即死后不再受轮回之苦,也就是生死相续的终结之“涅??”。
  一、天道即佛
  “天”是永恒的“善”的象征,而佛即为“善”的终极代表、行善的行为楷模,是一切智慧、崇高、美好、道德的化身。正如詹姆斯所说,佛就是真理的开端,也是真理的定论。在藏传佛教中,人们膜拜的佛主要有: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药师佛是藏族社会影响较大的佛)、法(对于法的信仰,藏传佛教信仰的是菩萨)、护法神(马头明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既是本尊佛,又是密宗的大护法神。此外藏传佛教重要的密宗护法神还有吉祥天女、六臂护法、法王、财神等。他们都属于三宝中的僧宝)、祖师(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创立祖师是各信徒心中的圣者,如宁玛派的莲花生、噶当派的阿底峡、噶举派的米拉日巴、萨迦派的“萨迦五祖”、格鲁派的宗巴咯等。信徒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供奉他们,以期望得到他们的引导)、活佛(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出现的弘佛、引渡众生的人,他们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信众的信众享有很高的声望)。
  在藏区,最具特色的佛当属活佛。活佛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出现的弘佛、引渡众生的人。
  问:你信活佛吗?平时有什么事请他们?
  案主ZQ07(女)
  我信活佛。活佛能?o我带来好运。大家都信活佛。
  案主ZQ08(男)
  我每年要请五个人念经,念经要先请马尔康的活佛算,根据算的情况才决定念什么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念经。
  案主ZQ09(女)
  (请人)念经要喇嘛或活佛才行哦。至少要喇嘛或者活佛算了才念经。
  案主ZQ10(男)
  (父亲去世安葬)当时是请活佛来看,活佛觉得适合用土葬,活佛是阿底的,叫因波罗。我们现在有火葬,有土葬,也有天葬,但是比较少。有也是要到甘孜去天葬。我们这里有坟场,自己去看,看上哪里就葬哪里。都要请活佛来看,活佛看了还要念经,大家还要来帮忙。
  从以上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活佛在藏传佛教中、在信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享有很高的声望。
  二、地狱甚苦
  “地”则是另外一极“恶”的象征,代表着罪恶与惩罚,是人们所禁忌且极力避免的。“恶”包含一切与“善”对立的的思想与行为,如不顾道德与他人利益、利用各种卑劣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过度沉湎于声色犬马的感官刺激中,对有情众生及社会造成危害,违背宗教戒律,等等。佛教认为,犯下恶业者会根据罪恶的程度坠入三恶趣之中,尽受诸多痛苦与折磨,惨不堪言。
  藏传佛教的六道轮回图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流转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是一个棕色的面相凶恶的明王抱着一个巨大的轮,大轮从外到里共分为四层。第一层分为十二部分,称为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十二支。十二缘起。实际上归结为一种认识,即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未获得解脱之前,均须依据因果律于“三世”、六趣中生死流转,永无终止;人的贫富贵贱寿夭等差别,以及存在于社会中的不平等全在于十二缘起。第二层是最显眼的一层,分为六格,也就是六道。在这六格最靠下的一格中,画的是阎罗王审视着下面众多受苦难的人,他们被小鬼用种种酷刑折磨着,让人不禁战栗,这就是地狱趣。在这一格的左边一格就是饿鬼趣,地狱趣的右边一格是畜生趣,阿修罗趣在畜生趣的上面一格。第三层画有直立的人和带索倒悬的人,分辨象征着善趣和恶趣。最里面一层画着鸠、蛇和猪,分别象征着贫、?_和痴,这是众生永远在轮回流转的根源。在藏传佛教中,鬼的因素是比较少的,很多信众对鬼的认识也是在轮回流转中做了坏事而到了“三恶趣”之中,而非我们所想的鬼就是妖魔邪恶的无处不在的。
  三、人间悲观
  “人”处于天与地两极之间,可上亦可下,是具有可选择性的,可以通过行善积德、修习佛法成为佛而超脱于轮回,即使成不了佛,至少也能进入“三善趣”,获得一个好的轮回;也可以选择尽情释放各种欲望、做出各种罪恶行径,最终堕入畜生、恶鬼、地狱道,尝尽痛苦与折磨。
  藏传佛教就是通过用信仰的三维轮回、善恶的因果报应来维持这个善恶的社会认知机制。今世不报来世报,只要相信了灵魂不朽、灵魂要转世,那么,每个人对其行为便会有一个预期,预期于“我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会得到什么样报应”。人们根据这样一个预期来做事情,于是就演变成了一个人的自主机制,由此,三维轮回观就变成了藏族社会行为的一个基本的自律机制,人们要对其行为计算成本和收益,即使不怕今生也要怕来世获得恶报。它让奖惩预期对行为的控制达到很长时间,超越今生延续到来世。如果套用精神分析术语,天道或可象征“超我”,代表道德与美好的一面,是人之精神追求;地狱或可象征“本我”,代表原欲、罪恶、禁忌的一面;而居中的人道象征着“自我”,通过善恶的分辨及行为的调节,维持着生于人世的心理平衡,通过抑恶扬善为来世寻求一个好的归属。   从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我是谁?我的归属何在?”这类原型问题任何人类社会都会以某种形式提出。同时,在大多数社会,其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解释体系都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些答案在远古时候又通常体现为创世神话的故事,而后被整合称为宗教信仰。通过讲述万事万物如何起源,提供了一个自我定位与认知的普遍坐标。通过这个坐标体系,人们就能够在一个更大的框架里想象自身的存在,而且扮演自身的角色。从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可知,我们在精神上、心理上,以及社会上有一种深层次的需要,那就是要有一种定位感、一种归属感,而创世神话正好满足了这种深层次的需要。正因为它们提供了基本的定位,所以经常被深深整合在最深层的宗教思想里。通过对于“原型问题”的回答,宗教信仰完成了自己宏大的宗教叙事结构和精微的世界解释体系,而这种虚拟事实的构建在远古时期无疑极为合理和富有信服力的,因而它普遍占据了早起世界的意识形态领域。
  本文认为,藏传佛教信仰图式的概括化知识与分类的来源来自于藏传佛教的经典神圣文本、主要教义和传说。宗教文本是一种种族集体经验和集体无意识的存储库,它将种族生存发展的经验整合在教义、禁忌和规则中,在一个民族中世代流传的少数经典会成为这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能够充分反映该民族典型的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不同的人群从信众到最为精深的神职人员都是对这种神圣文本或规则的解读及模仿或追随。如藏传佛教从缘起说、六道轮回、因果业报等交易入手,而西北伊斯兰教?t从《古兰经》出发,西南则是数不清的民间传说和较为稀少的成文经典。
  藏传佛教信众的社会认知图式是在被环境决定的信教民众的观念社会中,通过宗教神圣文本和神话传说中关于“人、神、鬼”的三维描述,结合自身的社会生活事实,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分类意识,不约而同地将世界分为代表善的绝对彼岸、现实人间和代表恶的绝对彼岸,这就形成了不间断连续谱层级分类。此岸是一个现实的世俗社会,在人们的观念中,圣与俗既可以找到分离的理由,也可以找到对接的线索。就是在彼岸,也依然划分出两个社会,一个在天上,是为天堂或天国,那里住着神仙、祖灵等天国居民,代表着一切善与美的社会生活图景;在另一端,则是地狱,那里是鬼怪、妖魔以及一切丑恶灵魂的居所,代表着一切假、丑、恶的社会生活图景。而人间事理往往被归因于这两个虚幻世界。藏传佛教信仰图式通过“人、神、鬼”的三维坐标体系,神职人员、信众各自明白了自身的信仰与社会角色定位。
  在“人、神、鬼”三维信仰图式结构下,藏传佛教内心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一致的心理反映,由从人间到其余两界的去留问题衍生除了善、恶两极主题,将信仰规则简单化为两极,形成西部族群信仰图式的“槽道”组成。这样的信仰图式,能够对其日常生活的观念产生信仰规则的限制,它规定了社会结构的善恶分离,这种自上而下的心理真实一直支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精神生活。

相关论文

三维佛教藏传佛教
企业社工服务体系内容的三维解读
长子佛教丧葬仪式音乐初探
高校三维虚拟实验员智能语音辅导系统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3DS MAX在三维动画教学中改革初探
藏传佛教哲学的存在论、知识论、?な导
三维建模在高职汽车专业《机械制图》
基于三维角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内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