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56-02
  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按审计主体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承担审计工作的人员须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和实操能力。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1]。目前,各本科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均开设了“审计学”课程,也有学校开设了审计专业,不少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关注,也有文献探讨了审计教学实践和审计案例教学的相关问题,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审计学”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改革的文章仍然稍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知识,更需学会审计实务方法,学生不仅要学以致用,更要在走出校门后取得就业成功和职业成功。基于此,本文就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问题展开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简称《规划纲要》)的《序言》部分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的多样化成长渠道[2]。因此,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争实现《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3]。
  (二)内在要求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数目增大,因此,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就业竞争力代表毕业生是否能达到就业单位的要求。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教授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因素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指出以下5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成功:(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2)人际关系技巧;(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4)有效的工作方法;(5)敏锐的、广阔的视野[4]。所以,高校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均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知识教育只是五个要素当中的一个,除了知识教育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其他四个方面的培养。高校只有优化学生的培养过程,并结合市场的需要,提供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毕业生,才有助于解决“就业鸿沟”问题,并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成功提供基础支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本科审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和要求,能对复杂、重大、隐藏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现有的审计学教材基本上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审计》编写,也有高校直接选用该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而注册会计(以下简称注会)师考试难度大,学生需花大量时间认真学习才能通过该考试,在短暂的高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要点显然不大可能。此外,很多学生不打算参加注会考试,基于注会师考试用书《审计》的理论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几乎成了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审计学习者的共鸣[5]。
  (二)理论教学
  审计教材以审计准则为基础,因此“审计学”的大多数内容是从复杂多变的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综合性非常强的知识,虽然目前高校教师拥有高学历,但是在处理源于复杂的社会活动和法律条文的审计理论教学中仍有较大难度。因为法律条文的制定事实上是多专家、多智囊团反复思考的结果。教师若无法把握住以上法律条文的制定依据,则很难做到在课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影响学生知识获取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现象。学生缺少实践操作机会,这不仅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审计文档操作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在应用教学的改革下部分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审计本身是一个职业,部分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审计人员往往都有工作无从下手的苦恼。审计实践的关键问题是设定恰当的审计场景,若承担“审计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未真正从事过审计工作,则很难设计恰当的审计场景,从而影响审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被很多教师选择用于“审计学”教学。现阶段,虽然课堂上引入少许案例,但大部分是用于引入课题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缺乏对案例分析的参与,也把握不了案例的要点,案例效果不佳。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改建议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改革
  “审计学”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审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花更多的心思组织该课程的内容,应该进行较彻底的思路改变,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组织。
  表1 教学目标分解与实现
  我们需分解“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审计学”课程教学应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审计就业与职业,该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就业情况和职场情况,吸引学生产生对审计形成兴趣。第二部分为审计知识,将原有的理论简化为审计应知应会的知识。第三部分为审计基本实践,让学生知道审计工作具体怎么做。第四部分为审?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审计工作中的要点是什么。   (二)面向知识获取的理论教学改革
  由原有的理论教学改变为知识获取引导教育,改变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首先要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打破灌输式教学,由原有的对理论的阐述变更为对审计知识的获取,学生侧重于掌握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是什么,如何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课堂中要合理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通过漫画、语音动画来组织课件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引进“第二课堂”,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学生自由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再次,知识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审计市场和企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标准。最后,考核模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
  (三)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审计模拟实验(或审计实训),二是审计实习。在模拟实验中,教师应做好引导作用,利用“案例导入→情境设计→任务确定→任务实施→任务考核”的模式,可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的前期资料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审计实务。通过模拟实验教学,将审计理论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审计技术与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习则是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现实生活的审计工作,通过参与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并对理论教学未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四)面向知识固化的案例教学改革
  “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分析的侧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固化升级成自己的本领。现有的案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在讲解知识点之后,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小结,将抽象无形的知识具体有形化。第二,将审计理论融入案例,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第三,提前将编制的审计案例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课下讨论,课堂上选出某一个小组就课下讨论内容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对其进行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分析教学应该主要采用第三种方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对关键问题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需掌握的关键知识固化成为本领。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的?r代要求,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对高校原有的知识传授教学提出挑战,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受到广大关注。审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和实践应用性的学科,审计人才培养应当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首先应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做为教学工作的目标,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修改教学目标和内容,完善教学环节,然后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要进行面向知识获取的理论教学改革,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面向知识固化的案例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社会技能,实现审计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关论文

应用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审计基于改革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试论CPA审计行业专门化问题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