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西方隐性德育对我国加强耻感教育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6-0068-02
  一、西方隐性德育理论概述
  西方隐性德育理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累产生的,它总结了很多前人的经验,我们从理论来源和实践经验来进行分析阐述。
  (一) 理论来源
  隐性德育这一概念首先在西方被提出,但是并不代表中国没有隐性德育的存在。中国在古代乃至如今一直都有隐性德育的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在理论上系统提出。西方隐性德育在提出后便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得到很多后人的继承与发扬,形成了如今的西方隐性德育。这一理念最开始被提出是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应该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活动等方式来养成, 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在之后有很多学者不断创新,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见解,主要有夸美纽斯、 洛克、卢梭、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等。
  20世纪初,杜威提出应该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应通过一味的理论教授。而且杜威认为道德是其他学习生活的基础,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德育建设。
  ( 二)实践经验
  在这些理论的不断发展下,西方的德育实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中并没有单独直接的理论教授,它主要通过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以此来养成学生的道德观念。西方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隐性教育来影响与灌输。总之,西方隐性教育就是注重个体的参与,强调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自行体会与领悟,以此形成道德观念,而不用进行专门的道德课程。
  二、对加强我国耻感教育的启示
  (一)改变单一的教育理念
  1. 进行因材施教
  当前我国在进行耻感教育的过程中,一般进行课堂上的理论教授,几乎不考虑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在对学生进行耻感教育时,要注重使学生养成荣辱观念,并让他们的耻感意识能指导与约束他们的实践生活。而且要考虑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等对他们自身的影响,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耻感教育的全过程。
  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耻感教育的教育主体便是青少年,要想通过隐性德育加强耻感教育的有效性,就一定要使学生有一种主体能动观念,提高他们自主教育的能力。我国当前耻感教育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大多采取单一的上课说教方式,只听老师的一家之言,学生没有什么参与的权力,而且还有的课本都比较陈旧、滞后并且与实际脱节。学生很难明白理解与生活的联系。学校应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可以自己思考,自己来形成自主的耻感意识。还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体会耻感的重要性。
  3. 创新教育方法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属于机械式的教育,不给青少年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而是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基本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以此来完成学校对学生考试上的要求。而学生基本不会试图去理解耻感理念的意义,和与实践相联系。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要求不断创新的社会,创新是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还停留在理论灌输,老师的单一教学上,那我们的人才培养将会十分失败。当前我们应该进行的就是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进行耻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主体的地位,青少年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关心青少年内心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与启发作用,抛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或讨论,积极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总结教育,不能让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背离。
  (二)鼓励学生形成自我的学习系统
  1. 营造良好的教育?h境
  一个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要想从隐性教育的角度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耻感教育,就必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学校应该进行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进行耻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努力奋发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校中的学生都充满正能量。只有在正能量的学生群体中,才能形成良好的耻感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耻感教育环境,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耻感意识,并能付诸于行动。教育环境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一种隐性德育的效果。
  2. 发挥环境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环境的引导作用发生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以万事为导师、宇宙为教室、生活为课程”,正说明了环境可以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才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教师应发挥的是一种引导与启发的作用。这种角色和课堂氛围的转变对青少年耻感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社会的总体环境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系
  1. 明确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
  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在前面的论述中得到不断的强调,而我们现在要明确的是青少年教育的主体地位。在这当中,外部教育环境和教育者等对青少年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青少年主体本身,他们是否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在内心深处是否认同我们所强调的这些耻感观念。因此,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性,让他们可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2. 发挥学生的耻感意识
  要发挥学生的耻感意识,只进行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要发挥实践的作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让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自行体会耻感观念,形成耻感意识。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重视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完成考试的目的而要求学生去记忆与背诵知识点,导致青少年没有时间去领悟,体会不到耻感教育的真正要求,产生不了耻感意识。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耻感的真正蕴意,从而产生耻感意识。
  (四)创新耻感教学过程
  1. 提高教育主体的接受性
  通过西方隐性德育可以看出,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在中小学阶段,进行耻感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多进行行为方式上的培养,理论知识的教育可以减少。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所以应该重视习惯的培养,而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都不太能够深入,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比较有限,对有些深奥的理论并不能理解。在大学时期就可以以理论教学为主,此时他们的行为习惯大多已养成,而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耻感教育基本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此来提高教育主体的接受性。
  2. 发挥文化的指导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关于耻感研究更是十分丰富。要加强耻感教育,发挥文化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而民族精神的形成正是加强耻感教育的意?x所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有专门的耻文化的论述,要想加强耻感教育,对儒家耻文化的分析和解读十分重要。分析儒家耻文化的当代价值,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相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实之中来。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而加强耻感教育的进程。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竞争也逐渐激烈,同时对于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个人具有相关的专业能力,而且也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学校通过“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把知识由外力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耻感教育要求。隐性德育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传统的说教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隐性德育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通过创设情境和氛围,使学生有着切身体会,从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再是只精通课本知识的书呆子,而是具备多种能力、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在学校他们是优秀的学生,离开学校他们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需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独立的思考能力、选择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要具有正确的选择能力,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问题的批判以及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议,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学生生来就具有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后天的锻炼来获得。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选择能力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方德育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道德发展,把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制力当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学生具有必备的技能和情感。

相关论文

德育启示西方我国教育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