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校园网络借贷下的非理性消费心理研究

  一、非理性消费
  什么是非理性消费?这个是相对于理性的消费行为而言。在一般意义上,所谓的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而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却为什么频频出现各种非理性消费的行为,甚至部分大学生追求所谓的“高质量生活”而深陷高利贷的泥潭中,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现如今,在“互联网+”大潮流下,互联网和金融借贷的结合,现金贷借助网络平台逐渐流行,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快速出现。它无需担保和抵押,资金到账快速,不问资金使用用途,而且它的借款与还款方式方便多?樱?属于信用贷款。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种情况下“裸贷”乱象隐秘其间。“裸条借贷”又称为“裸贷”,具体是指,当借款方进行借款时,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若违约不还,放贷方就以公开借款人的隐私信息(裸体照片和借款人父母、朋友的联系方式)为手段来逼迫借款人还款。这些平台表面是以现金贷为名,实际上是行高利贷之实。“裸贷”的出现正是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不良产物之一。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下消费心理表现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学识及其所处的环境限制,呈现出其特有的群体特征。其消费心理体现在外在消费行为上,有着很强的时代性。总的来说,大学生群体,她们作为对时代潮流敏感群体之一,对于“互联网+”等新事物、新观念更容易接受。近年来,部分高校大学生热衷于超前消费、分期消费,手机数码产品更换频繁。加上海外代购的出现,买品牌货和美妆产品逐渐流行在大学校园。本来作为时尚潮流的追随者,本身无可厚非。可借贷者为何将魔爪频频伸向大学生?究其原因是他们在经济能力方面存在弱点,本身收入来源少,强烈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有的女生,想做点小生意羞于问父母要,便想到“裸贷”;有的女生,因为谈恋爱需要花钱而进行“裸贷”;而有些的“裸贷”理由单纯是为了自己所谓的“高质量”消费生活水平。但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或者家里给的生活费对于她们奢侈的消费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但在周围环境影响下,有的人是攀比心理作祟,越贷欠的债越多,最终陷入不良校园贷平台的“裸贷”陷阱。
  三、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我看来,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出现,借贷双方都有原因。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受社会环境中各种甚嚣尘上的非理性消费主义的影响,不免价值观念错位,为畸形的消费欲望和虚荣、盲目攀比、超前享乐的扭曲心态所绑架,一步步陷入“债务危机”,将自己推向龌龊的“裸贷”泥潭。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还有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即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帮助。感情上的需要比相对于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在部分大学生错误地看来,各种奢侈消费是其获得尊重的途径。
  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鸟笼效应”,即有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过一段时间,他不自觉地去买一只鸟回来养,却不丢掉鸟笼,换句话说,他成为笼子的俘虏。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的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在校园贷平台上偶然获得一笔资金,不是看看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总觉得要买点什么。随着虚荣心和优越感的满足,购买欲望的驱使,内心不够坚定,或者新颖数码产品和美妆产品的诱惑,使得她们似乎说服自己继续购买。加上她们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对借贷平台的认识不够,逐渐在校园贷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另一方面,首先要明确的是,提供“裸贷”的平台机构已然犯法,不能仅仅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谴责,而应尽早追究提供“裸贷”机构的法律责任,从源头上遏制“裸贷”的再出现。他们利用利率陷阱,在宣传的时候让大学生看起来利息很低,而实际上,大学生的贷款款项的计算方式是复利,俗称“利滚利”。许多校园贷的利率,总计下来都远远超过百分之二十。由于对象主要是学生,很多人对于钱没有什么概念,对信用也不太关注,节俭意识淡薄。如果钱用光了就跟父母要或者跟人借,小贷款逐渐变成大贷款。
  综上所述,非理性消费背后,无论是借款方还是放款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物质和精神消费的需要,但满足需要之前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让一时冲动使得自己后悔不已。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当法律的枷锁落到放款方的身上时再后悔就已经迟了。而通过网络信贷来消费的大学生,贷款前要三思而后行,最好应该和信的过的长辈和朋友商量,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消费,切勿盲目跟风随大流,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校园贷。

相关论文

校园网络非理性借贷心理消费校园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消费者撤回权扩张适用的立法研究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
试论网购模式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机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