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政治教学中“回归与发展学生主体”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理应成为学习中的主体。但在现实中,教师对这一认识还不够,还没有内化为自觉意识,在教育行动上依然缺乏对主体的关怀,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主体并未真正发展。
  1.1现状分析――教育的偏差
  (1)教育观念上忽视学生的地位。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传道,解惑。很少意识到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而把学生当成客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流向基本上是由教师指向学生,教育迷失在教师的“教”之中。
  (2)教育行动上忽视学生的需要。①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根据教案预设的需要让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较为不足。②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文关怀不够。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以接受为主,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活动`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比较缺乏。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偏差,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使其在教学行动中,缺乏对主体的关注和培植,长此下去造成了学生学习素质的低下,严重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背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1.2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的发展观。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人。
  (2)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罗杰斯主张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成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教学理论。斯腾豪斯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是学生行为的主宰者,控制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行为的引导者。
  上述几个理论都昭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人的主体价值的充分呈现。从本质上讲,主体的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如果学生的主体得到良好的培养,将会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回归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应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教育研究
  2.1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回归学生的主体
  回归学生的主体,即把传统教育所夺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确立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创建积极课堂环境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个人因素的敏感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过程的任务驱动中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人因素,确保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质与量,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素质教育应注意:
  (1)优化教学目标。就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是方向,是灵魂,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并确定落实目标的良好对策。目标包括:①思想素质目标。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②知识素质目标。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③能力素质目标。在扎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人的素养,也就是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来,备课要使教学目标素质化,上课要落实素质目标化的要求,作业要反馈教学目标,考核要验收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集中注意力,很好地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和锻炼意志。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是十分必要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方法要以较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不仅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推行,同时强调学生学的方法的运用;由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不仅研究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求探索适合学生只智能发展的方法。要求教师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力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力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3)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最优决策,取的最佳教学效果。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①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经验,通过教师的传授,逐步培养学生在掌握感性知识的基础,强化知识,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②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把新概念纳入已知概念系统中,促使其转化和更新,有意识培养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入实践,以印证知识或者使用知识的技能是否科学。④教会学生如何检验和纠正学习和工作中的错误,掌握纠正错误的方法和善于识记的能力。这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责任感,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发展的实际出发,并把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强烈的育人意识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思想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4)要保护学生的痴与狂。每??人的学生时代,都是五彩缤纷的多梦季节,大凡青少年学生,多心高气傲,焯厉风发,渴望干几件大事,成就一番伟业,个别才华横溢者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观古今中外,凡有作为者,在青少年时代不仅拥有宏伟的抱负,具有吐纳宇宙的气势――此所谓“虎豹未成纹,而有食牛之气;洪鹄尚未雏而有四海之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个性。   (5)加强情商教育,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人是一切社会的总和。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要扮演多种角色。一个人只有具有非凡的素质才能应付自如地拌好这些角色,有力推动“情商”的发展,从而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教学中:一方面培养他们迎接挑战的能力,克服独生子女的弱点,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把知识的学习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2.2切实实施素质教育――?l展学生的主体。
  主体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学校教育是关键因素主要依赖课堂教学。那么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他可以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主体素质(内因)的发展。
  (1)首先,对学生主体这一对象的分层。也就是说,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因为面对今天的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绝对上升,特别是一般本科的招生人数上升,学生个体的素质存在明显的下降。怎样保证那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习质量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可以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优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我认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力而“分别对待”。对这部分学生给以高要求和高标准,让其聪明才智得到合理而全面的发挥,以保证优生的教学质量;而对相对较差的学生,教以适合其实际接受的知识内容,相对降低(分为近期,远期和长期)要求,相对延长教学时间。这样主要是让那一部分学生在最后学有所获,以提高质量缩小差距,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样可以在扩招的同时不降低学校的教学质量,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作到人尽其才。
  (2)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而开展活动,便是教学活动。举个例子:课程是一幢建筑设计的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教学的好坏是同课程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很简单如果对差生教以较难的内容,这只会打消他们的自信,对学习反感,抄袭他人的作业,自己学无所获,白读了几年。我认为可以仿照国外开设“创造发明课”,“设计课”,“推测课”“发散思维训练课”等。这样可以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弥补学习的不足。
  (3)再次,对教学方式的分层。基础差的学生除了学习习惯差外,还有就是学习力和基础知识差。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应该先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扎实基础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让他们由“接受学习型”向“研究学习型”向“应用学习型”发展。把知识同能力结合起来。具体说来在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里面解决问题是关键,与西方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非常不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常常把知识与技能相脱节,多有书呆子之说。知识也只有去运用才能知道正确与否,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4)最后,发展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与大多数学生交流,他们认为学习氛围也即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学习主体的心理因素都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密切。而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的目标不明确,甚至一部分人没有自己的目标,更不说学习态度了。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一个平台,所有的讨论都是徒劳。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方向,直接地说就是从大小各个方面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需要,进而发自内心的欲望去奋斗。还要明白奋斗是为了什么,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品德的人是可怕的。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取决于三种关系:①努力和成绩的关系。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某一水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达到这一水平?概率有多大?②成绩和奖赏的关系。当学生达到某一水平时会得到什么奖赏?这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是再学习的内在动机。③奖赏和个人目标的关系。这一奖赏能否满足个人目标?吸引力有多大?因为学生是处于身心不完全发展的时期,对人生对事物的认识较为感性,他没有达到自己的奖赏要求会产生失望。而学校教育应该明白学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和能够要什么,加强直接经验的获取,所有这一切对学生主体的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面对今天中国的教育环境,回归主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论述说什么,诠释什么,征迪萧萧,斑马长鸣,要说的话很多,要走的路很长,需要教育同仁们共同奋斗长期坚持。但是,回归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是必须的,只要这样才能让中国明天的教育才有希望。主体回归的内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我们研究主体与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教育的发展。

相关论文

主体政治教学研究发展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