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实现创新教学的方法

  我们如何落实这些理念,贯彻这些思想,在实践中优化教学方法,改进传统常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为创新教学的必然内容。
  一、提高思想认识
  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因而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为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强化课前预习,夯实基础知识
  对于学习来说,熟能生巧,学生如果能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上就会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轻松的学习课堂内容,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很高了。传统的常规历史课堂不可否认也有学生的预习工作,但那种预习只是学生自己盲目的阅读,胡乱的翻看教材,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更谈不上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了。按照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也需要强化课前预习,夯实基础知识,这里的预习就不同于常规课堂的预习工作了,它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预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根据已经了解的尝试及教材的内容提出问题,确定需要了解的对象,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探究程序,进而在信息化的今天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盲目无序的预习,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预习工作时,引导学生设置探究问题。
  三、课堂让位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特征,注意力有时候很难集中,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课要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合理分组,科学搭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合作有竞争,这里可以开展一些问题竞赛,主体辩论赛等方式来实现。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是格式化的复制性教学,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言听计从,没有学习的主动权。新课改下,我们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体验式教学和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如讲到新中国的成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反应新中国成立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共和国建立中的艰难和困苦以及我们一些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堂理论创新法,课堂上培养学生勇于提出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分析这一结论是根据哪个学术观点或历史资料得出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多进行鼓励和正面的历史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发挥长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面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推动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六、创设条件,实现体验式学习
  历史知识的活化有许多途径,比如说创设情景,如实物演示情景、图片、表演再现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例如在讲述玄奘西行时有老师就通过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由于这是一部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剧,所以他们一下就进入了状态,有的学生甚至还跟着哼起了歌曲。教师由此而提问《西游记》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要去哪儿?去干什么?”这样不仅烘托了主题、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体验发现知识。比如讲述我国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就可以让学生用磁铁和缝衣针按照一定的程序制作简单的指南针,从而激发他们了解古人是如何制作指南针的强烈兴趣,对知识的进一步讲授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教育家赞可夫也曾经提出“凡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从兴趣而来的东西,凡没有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到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由此可见,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力量,更是其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

相关论文

课堂初中方法教学历史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