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之作,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它作为文化载体,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成语。包括学习教育类、品德修养类、待人接物类、治国治人类和描摹状物类。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中自然饱含着孔子关于学习教育的思想。《论语》共有20章,共159572字,其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多达30条。这类成语揭示学习和教育的态度及方法,对当时乃至现代社会的学习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对这类成语进行探讨。
  一、《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概况
  《论语》一书共有20章,全书共15952字,共形成成语384条,其中,学习教育类成语多达30条,①分别分布于其中的12章中。其中,《论语?述而》中出现的最多,共有10条。其余分别是《论语?学而》2条、《论语?为政》3条、《论语?里仁》2条、《论语?公冶长》4条、《论语?泰伯》1条、《论语?子罕》3条、《论语?先进》1条、《论语?宪问》1条、《论语?季氏》1条、《论语?子张》1条、《论语?卫灵公》1条。[1]《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可以分为两方面:有关学习的成语和有关教育的成语。
  (一)《论语》中出现的有关学习的成语
  《论语》中出现的有关学习的成语共有26条。列举如下: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告往知来《论语?学而》、温故知新《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朝闻夕死《论语?里仁》、见贤思齐《论语?里仁》、敏而好学《论语?公冶长》、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闻一知二《论语?公冶长》、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不知肉味《论语?述而》、日知其所亡《论语?述而》、发愤忘食《论语?述而》、?W而不厌《论语?述而》、一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择善而从《论语?述而》、笃信好学《论语?泰伯》、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升堂入室《论语?先进》、下学上达《论语?宪问》、问一得三《论语?季氏》、博学笃志《论语?子张》。
  (二)《论语》中出现的有关教育的成语
  《论语》中出现的有关教育的成语共有4条。列举如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循循善诱《论语?子罕》、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二、《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结构定型的途径
  由孔子及其弟子的问答对话,演变为今天的成语,《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经历了一个结构定型的过程,其结构定型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直接袭用原形
  是指成语是直接从《论语》的原句中截取而来的。这样的成语在《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中所占得比重最大,有17条。如下: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发愤忘食:《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学而不厌:《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笃信好学:《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日知其所亡:《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将原句简缩提炼
  是指成语是从原句中撮要凝缩而成的。这样的成语所占比重也较大,有10条。如下:
  温故知新:《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朝闻夕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一知二:《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博学笃志:《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循循善诱:《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告往知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碚摺!?
  下学上达:《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三)将原句调整重组
  是指成语是截取原句中个别词语重新组合而成的。这样的成语所占的比重较小,有2个。如下:
  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沿原文意义概括
  是指成语是沿用原文中的故事体现的原意重新概括而成的。这样的成语所占比重最小,只有1个。如下:
  “问一得三”出自《论语?季氏》。是源自这样一个典故:孔子的儿子孔鲤与弟子们一起在孔子门下学习。弟子们私下里议论:“先生必然是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要留一手的。”一天,一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先生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学问吧?”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次先生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有没有学过《诗经》,还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此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有没有学过礼,并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然后我就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向同学们汇报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弟子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问一得三”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而成的。
  三、《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的语法结构
  从语法结构角度,可以将《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分为两种:联合结构和非联合结构。[2]
  (一)联合式成语
  联合结构的四字格成语大都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之间是联合关系,且前后结构相同。联合式的成语又分为以下几种结构:
  1.动宾结构联合式。如:告往知来、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举一反三。
  2.偏正结构联合式。如:笃信好学、一隅三反、博学笃志。
  3.并列结构联合式。如:敏而好学。
  (二)非联合式成语
  1.主谓结构成语。如:后生可畏、知之为知之。
  2.动宾结构成语。如:不知肉味、诲人不倦、不舍昼夜。
  3.偏正结构成语。如: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发愤忘食、学而不厌、循循善诱、日知其所亡。
  4.连动结构成语。如:朝闻夕死、下学上达、见贤思齐、闻一知二、闻一知十、升堂入室、问一得三、择善而从。
  除了以上这些语法结构的成语外,还有由两个句子组合而成的成语。其结构如下:
  1.并列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假设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
  3.紧缩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中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作为记录其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论语》中自然处处折射出众多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来探讨《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中体现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学与思的结合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思考。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但他认为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都是不妥当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与思二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端正学习态度,善于向他人学习。
  孔子主张,学习应该持有端正的踏踏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他也提倡“不耻下问”,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也要虚心学习。
  3.提倡勤奋好学
  孔子认为作为学生就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提倡“敏而好学”。《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十分赞赏“学而不厌”,“发愤忘食”,热爱学习,永远不知疲倦,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4.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复习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学而》开篇就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为政》中也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强调学过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才能扎实地掌握。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家,孔子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方法。它们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显著的效果,对当今社会的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1.对学生一视同仁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2.主张因材施教
  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典型的教学方法。《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孔子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懂得举一反三,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4.树立“诲人不倦”的态度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有耐心,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孔子主张“诲人不倦”,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五、结论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传承至今,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成语。它们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进行探究,增长了对《论语》成语的认识。但这还只是个人浅见,《论语》中关于成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学习,相信以后的研究会更丰富多彩。
  注释:
  ①此数量的核定参阅了《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中华成语辞海》(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关论文

论语成语学习教育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