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15-03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管理学原理”,主要探讨各种管理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如何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科学的配置,其目的是以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持续提升组织绩效[1]。受制于课时数量和基础课的性质,课堂内大都只能讲授基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但是伴随数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管理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社会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需要本科生具备足够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习者总认为这是一门理论课,知识点众多,体系较为庞杂,理论色彩较浓不知道如何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待提升。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急需调整和改革,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需要,基于多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本文尝试着在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heuristic teaching,简称PBHT)来开展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着力探索该教学法的应用模式及其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于问题的PBHT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PBHT方法的内涵
  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当前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基于启发式和问题学习(PBL)的研究比较多,前者强调了分析的过程,后者则强调问题的解决,把它们结合起来的还很少。结合基于问题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理念而产生的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PBHT)要求施教者选择与学习者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或者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嵌入事先构造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持续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思考以及积极探寻破解方案,最后才引出施教者所希望讲授的有关理论、概念和方法。如果从过程性的角度看,PBHT 从具体的事例作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作为焦点,同时结合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来组织学习者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找答案;在求解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有目的地不断发问与回答,从而将对问题的探究逐渐引向深入。在上述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辩论分析、自我理解并且得出明确观点,相关理论知识进而得以掌握。以问题为导向是PBHT的核心要义,它致力于学生主动思考等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
  (二)PBHT教学模式的构建:“五步法”
  作为过程式的互动教学模式,PBHT教学模式包括五个阶段,可称之为“五步法”,即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方案提出、方案辨析、总结升华。这几个阶段的关系和作用是依次展开、相互作用、不断深入的。
  1.构建阶段:提出问题。第一步是PBHT 方法实施的基点,地位十分重要。问题的提出不仅要与所学的知识、理论等紧密联系,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探究的热情进行相应激发。由于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绝大部分的理论、方法和经典案例都来源于欧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产生共鸣。在问题建构阶段应尽可能从中国的本土管理实践中或社会正在发生的焦点案例中进行素材搜集,使得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同时,所构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问题的形式上要不拘一格,注重灵活多变,可以将问题设计为游戏、视频、案例、热点社会现象,也可以是对某种观点的辨析,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外,问题的答案要尽可能是开放性的,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发挥。例如,在讲授“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时,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自行组建一个调研团队,对所在大学的组织结构状况、组织设计影响因素和组织创新特点选择其中的一个领域进行调查分析,所在大学的内部组织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对于高校运行有何影响,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同时还让他们把组建团队、讨论选题、调研状况以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记录,为后面讲授“管理创新”、“领导艺术”等相关理论知识积累素材。
  2.分析阶段:讨论问题。第二步是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最好能通过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分组对抗”的方式,使学生在分工合作和充分竞争中得到锻炼。采取分组团队学习的形式既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还有助于增强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为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要基本把握每个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特征、群体特征,通过各展所长和紧密配合进而做好领导及团队的建设。这在无形当中使他们对管理学中的“领导”“激励”“控制”“组织”等章节的相关知识能加深理解并予以适当应用。受中学阶段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学一年级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上并不太理想,借助集体讨论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境下进行各抒己见,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涉及知识点较少的且比较简单的案例和问题,采取随堂讨论的方式较为合适;至于涉及知识点较多的复杂性和综合型的案例和问题,建议施教者让学生课后认真搜集资料,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并形成一个书面方案,然后在课堂上请某个学生代表本组进行简要阐述、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仅限为引导作用,用若干个问题对学生不断进行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直接给出见解或答案。   3.解决阶段:提出方案。在集体讨论之后,各小组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则主要发现他们在理论、方法和知识点的掌握上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这个阶段主要按照小组展开,在锻炼发言学生的理解洞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的同时,还能对他们团队的合作效率、合作效果进行认真考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环节并不提问,一定要让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面阐述,以此锻炼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侧重考察他们在阐述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有没有到位,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是不是全面。特别是要着重考察他们的解决方案有没有切实做到新颖独到,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
  4.启发阶段:辨析方案。与前面三个环节相比,方案辨析环节的对抗性最为突出。这个阶段要致力于实现“启发”的目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各团队可以就对方的观点或者方案开展持续性的问答和直接碰撞,参与讨论的学生越多越好,让学生在回答和互动中归纳出相应的理论并得出某个新的结论或更好的方案。当学生出现误解,甚至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做好记录,但不能直接指出来,并且要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确保辨析环节顺利开展。在层层递进的质疑、辨析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类似于“知识助产术”,他们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实现从现实层面到理论层面的提升或跨越[2]。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所获取知识的方式,赋予了学生学习成就感,更有广度和深度地学习动力机制得以形成和增强,同时还对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也得以加深。
  5.升华阶段:总结提升。在这个阶段已超脱探求解决方案本身,主要是对前面四个过程的总结提升。各个团队依次上台总结,着重要对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这个环节各团队发言的学生尽最大可能要与之前发言的学生有所不同,甚至可以由多位学生来共同完成。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要有理、有据、有深度地得出一个最佳方案或者明确阐述自身团队的全部方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进行最后点评,视情况补充深入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要与学生一起评选出一支最佳团队,以起到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此外,教师最好还能巧妙地导出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
  二、PBHT 教学的应用要?c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有机体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的驱动状态。应用PBHT教学法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特别是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他们都用讨论的方式与学习者交谈,用“对话”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事实上就是启发式教学。它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法,符合教学规律,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结合问题学习PBHT模式把启发式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PBHT 方法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择恰当的知识点
  PBHT的应用尽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但是采用该方法由于要经过“五个步骤”因此所耗费的授课时间就会更多,教师也要相应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开展诸如问题设计、补充修正和素材搜集等多项的教学准备工作。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基于知识点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知识点都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法,而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模式或其他教学方法。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讲解那些非常基础性的、概念性的知识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授课教师要具有统筹规划的视野和能力,根据管理学知识点的特点,恰当地把握好运用时机应用PBHT模式,力争实现授课效果最佳的目标。
  (二)注重问题选择的实用性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要达到启发功能的目的,再加上管理学理论来源的特点,对问题选择就提出较高要求。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无论是问题的选择,还是案例的遴选,都应尽最大可能从中国本土实践、从身边实例或热点社会现象等学生日常较为熟悉的情境着手,以便更好地做到启发功能。问题选择的实用性,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相关的知识点、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PBHT模式在教学应用中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持续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
  应用PBHT模式,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观点、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各种学习潜能。整个教学过程要追求做到学生学会发现新的问题,学会发表新的见解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追忆、思考、联想,结合运用既有理论和信息展开创造性思维。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才能在激烈互动中和创造新的情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突出答案与互动的开放性
  PBHT模式的应用尽管有多个环节,但是开放性是它的显著特征。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尽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和更多的师生互动。人所共知,往往不同组织、不同主体之间的讨论会形成不同的方案或结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团队内部、团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大胆、激烈的交流沟通。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或单一的答案,也无固定的结论,可从多角度、多维度展开分析,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要及时跟上,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五)强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
  从系统的角度看,PBHT模式的应用是一个整体,五个环节是密切相关且层层递进的。PBHT模式对教师的精细备课、问题的科学设计、启发方法等之所以有较高的要求,原因就在于五个教学步骤是环环相扣、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如果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或拥有一个好的案例,难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面的四个环节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问题分析和方案提出对于方案辨析和总结提升阶段而言,也是重要的铺垫,但是要简洁明快。处于启发阶段的方案辨析相比前面三个环节,则是一种深入,通常要求紧张热烈,最后的总结是一种升华和跨越,它要求干净利索、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避免和减少每个环节的纰漏,每个学生才能乐于其中,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PBHT 教学实施效果与改进策略
  (一)教学实施效果
  笔者2015年和2016年在讲授管理学原理课程中选择性地运用了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法,并在每学期的最后一次课针对所教授的学生展开不记名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得以加深。对所学内容在没有进行系统复习的情况下,有87%的被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是十分完整和准确的;当被问及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占95%)认为授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知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二是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有效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会了团队的沟通合作以及自主学习。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变浓,学业成绩普遍得以提高。与其他班级相比,学生普遍较为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有效掌握了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也增强了学习动力和收获专业的自信。收获的不仅仅是?R抵?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增强了信心并提高行动能力。
  (二)未来改进策略
  问卷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在PBHT模式的五个教学环节中,绝大多数(89%)高年级学生认为“方案辨析”环节收获最大。被调查学生认为,此环节不仅检验了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及掌握,还有效锻炼了合作沟通能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迈进的效果。有鉴于此,下一步的改进方案,主讲教师将强化这一环节。实践中也发现,部分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欠缺,讨论互动环节参与相对不多。有的学生以课程成绩获得高分为目标,认为解决问题要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今后针对低年级班级要选择比较有趣和简单的知识点,做好教学设计,特别是要加强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并采取激励措施使学生能多角度思考、全方位互动。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认为主讲教师的参与还可以进一步减少,适当增加学生之间、团队之间的提问、互动和辩论环节的课时。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生源、年纪、专业),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今后还要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和认真实践。

相关论文

启发式基于实践教学研究问题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