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来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而目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学前教育机构合格师资的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工作相对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工作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教育启蒙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实践性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联系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尚处于探索之中。而且在已有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关注点几乎都放在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上,很少有人关注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的过渡,一线幼儿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师的使命,而现实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去学前教育一线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现在坚守在学前教育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中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师的人才输送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幼儿教师的需求,湖南省衡阳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五能五会”,即能说会写、能唱会跳、能弹会编、能书会画、能育会教。
  在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校拟构建由通识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组成的更适合当今学前教育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几年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和实践已基本完成。其中,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
  1.明晰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内涵
  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主要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教育见习、实习等校外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多安排在第一、二学年,时间多为1~2周,一般来说,都是在讲授“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理论课程期间,如安排学生去学前教育机构见习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环节、观察比较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等。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后期,时间多为一个月;此时,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已全部完成授课任务并已考核完毕。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的课程模式在知识、技能及实践之间,造成了一种独立、无交叉的运行方式,缺乏一种系统的联系与全面的整合,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构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时感到枯燥乏味、临考前死记硬背,弄虚作假的情?r日趋严重;而到毕业前实习时,又因淡忘了教育理论,在面对幼儿园等真实的教育情境时感到无所适从;实习时间短、任务重而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学生无法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教育实习走过场。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教师工作。这样,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分离,教育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又不符合教育理论,职业技能培养被弱化和边缘化。
  本文提出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更倾向于将以往课程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实践化改造,形成新的课程模块体系,其内容既包括在校外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亲子中心、早教中心等场地)所进行的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也包括在校内的教室、各种实训室(如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幼儿游泳室微格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感知训练室等)、实验室、琴房、舞蹈房、体育馆等场所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模拟试教、儿歌创编、技能训练(弹、唱、画、舞、手工等)、儿童游戏设计、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技能汇演、汇展、技能竞赛等。从理念来看,应坚持全实践课程的理念,致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实践的空间来看,应由校内到校外,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到专业技能课程,全方位覆盖学生校内的一切学习活动;从实践的时间来看,应从学生入校到离校,全程实施实践课程的模式。所谓“实践性课程体系”就是实践要素诸方面在课程体系上要全面统筹,在理念上要互相浸透,在内容上要全面整合,在空间上要全方位拓展,在时间上要全程贯通。
  2.遵循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整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全实践”为理念整合、设计实践教学的课程,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谓“全实践”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定位、统筹安排。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要求出发,理清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各子系统相互配套,从而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要从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的任务、内容、时间及具体的实施办法上要有统一的要求,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规定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严格制定要求、规范评价标准,建立高效、顺畅的内在运行机制,杜绝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又需在实践场所、活动内容及活动方法上留有一定的余地,从学校实际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加以组织实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更加科学规范。
  (3)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其中,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或自主性。另外,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以各种方式开展互动交流或合作,以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4)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全实践”理念,从学生入校到离校的这段时间全程实施实践课程的模式。而全程实施实践课程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不同的时间安排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管理和考核,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随便跨越,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每个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模块,但相互间存在密切、内在的联系,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推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内容,构建了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见图2):
  二、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
  1.实践性课程的实施途径(见图3)
  2.实践性课程的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全实践”理念,我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定了贯穿三年的专业实践计划,这一计划整合了实践总目标与各学科分目标,使总目标与分目标相协调,各学期目标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实践课程纳入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始末。从第一、二学期开始,就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相应的一定时段的实践课程,形式一般为幼儿园半日或一日活动的观摩性教育见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开始积累关于学前教育这一领域的感性认识,初步明确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逐渐形成专业认同感,激发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并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向与习惯。在第三、四学期时,再分别安排学生以集中参与性教育见习的形式进入幼儿园,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内容、过程,较为深入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一个比较完整而真实的认知与体验,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在第五学期时,安排4周时间的集中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教师具体指导下,尝试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实践活动,并进行活动反思。对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其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第六学期时,全体学生到托幼机构参与顶岗与就业实习,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岗位工作安排,在学校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逐渐完成由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角色转换,初步检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2)全员参与、科学管理性原则。在此实践性课程模式下,我校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推动实践性课程的开展。
  我校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在充分考虑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健全了课堂教学观摩管理制度、实验课管理制度、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教育见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性课程改革,充分挖掘现有学科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推动课程走向实践化、整合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们的引导下逐渐感知、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逐渐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及对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对实践教学的热情也日益提高。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设备条件的投入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
  (3)合作性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x不开多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我校设立有专门的教育实训科,通过各种渠道与本省、本市及广东省等共202所幼儿园、亲子中心等托幼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如深圳驻港部队幼儿园、深圳宋庆龄阳光海幼儿园幼儿园、广州增城区中大附属幼儿园、长沙华龙幼教集团、衡阳市教育局实验幼儿园、衡阳市成章雁栖湖幼儿园等。其中约70%是集寄宿制、全日制为一体的标准化省、市级示范公办或民办幼儿园,从而试图在组织层面及心理层面,为学生教育见习、实习等环节奠定最基础的保障。在具体的实习指导方面,我校切实有效地推选“合作式教学实习指导方式”,即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理论指导与过程评估?r幼儿园带班教师与实习生一起研讨分享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   第二,重视校内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实践性极强。在课程教学中,我校聘请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有着多年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担任其中实践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校还聘请当地或外省幼儿园园长(本校往届毕业生)针对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定期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并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切实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效果。
  (4)科学评价性原则。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性课程有效实施的保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范围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在评价对象上,既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包括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既要有对其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认知领域的评价,也要有对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有对其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也要有对其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既可以及时发现实践性课程体系教育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从而验证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经验水平等,又可从整体上对课程体系的建构进行评价,有利于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是评价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保证实践性课程评价的科学、公平,需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我们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实践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注重体现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全程评价。
  三是评?r主体的多元性与交互性。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循环式的“角色互换”的关系。我们把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成绩按着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最终形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总成绩。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交互性,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效果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几年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和实践在探索与尝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成果
  2014年在衡阳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抽查中,我校学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43%,排名全市第一,平均成绩远远高于第二名。2014~2016年我校学生普通话等级测试一次通过率分别为86.7%、87%、87.1%,远超全市同类学校。
  2014~2016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育婴师(4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分别为127人、562人、475人,获证率分别为98.40%、99%、97%?r参加保育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分别为41人、21人,获证率均为100%。
  2014~2016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及衡阳市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近几年,在学前教育领域就业市场日益高学历、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有的幼儿园连续几年招不到毕业生。由此可见,实践性课程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关论文

实践性学前教育学前实践体系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