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分析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在高等教育是以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为标志,而“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9年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业被纳入到了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中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职责和发展趋势。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学生层面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探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分析
  1、社会层面:创新型人才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的双重价值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国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就是高校持续输出高质量并且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创业的人才,也只有重视并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热爱创新、追求创新、不断创新的新型国家建设者。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应该不再只是求职者,而应该也是岗位的创造者,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也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20万,比2017年增加25万,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大。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不仅体现在供需关系的数量层面,在需求结构性方面的矛盾也逐渐突出。因此在高校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岗位需求者转变为岗位创造者,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双重效用。
  2、高校层面:实现教育强国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需求
  通过在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挖掘可持续发展潜质的重要实践。把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具有专业能力的求职者培养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建设者。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步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这不但是落实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承担着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需要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高等教育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转变成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并且综合能力完备的全面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新的教育实践,通过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支持学生创新实践,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从书本走向了商场,要求学生具有应对实战的能力。创新创新教育让学生更早有机会投入实战、接触就业,更早的具备竞争能力,无论在自主创业还是在毕业就职,让大学生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和渠道。因此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
  3、学生层面:提升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效举措
  在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理论教育,通过专业的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创业实操的政策法律,提升大学生对于企业经营的理解和知识内涵。帮助大学生理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创业精神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也能为大学生人格成长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责任意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树立责任感的基础。大学生由于一直处在象牙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责任感还没有充分的认知,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很多大学生还是在考虑其个体的得失,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注重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体责任感。大学生创业往往都需要组建团队,通过协作分工实现创业实践和企业经营,创业团队相比学生社团有很大区别,在创业团队中需要有更深入的协作和团队效率,这对于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进。所以从学生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问题
  1、重创业轻创新,技术含量较低
  在“双创”热潮的引领下,大学生创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充足,但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对用户和市场需求洞悉不足,更不能去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预测市场未来走向。当前大学生往往是基于自己观察到的表象需求或者是跟随某个市场热潮,然后邀请身边的同学一起搭建团队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研发,没有成熟的商业思维也没有相关的市场调研,最后提供给用户的产品也不是用户所需要的。在移动互联网和各种O2O创业的盛行之下,甚至有一些大学生提供着类似微商的产品服务,自己仍然陶醉在创业的姿态和氛围当中。凭着自己的创业热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像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没有以创新为先导,所从事的创业实践技术含量较低,对技术创新、思维创新、商业创新的思考太少。
  2、兼职导师团队,缺乏系统教育
  现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是以课程理论教育和“创业导师”实践指导为主,只有少数高校才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的相关课程都是辅修课或者选修课,课程的授课老师大多也是辅导员老师或者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这些老师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也不足,所以使得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指导。
  大多数高校聘请的“创业导师”,一部分是经管营销相关专业的专业老师,一部分是校外企业聘请的校外导师,校内的导师大多都是任务性的完成一些理论教学任务,校外的导师对于创新创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往往由于本身工作繁重,没有较紧密的合作机制而导致仅仅只是“挂名”的创业导师。所以导致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3、参赛答辩导向,实际应用不足
  在创新创业浪潮的引领下,校内外各个层面的创新创业比赛层出不穷,赛事的奖金也很可观,很多赛事组织方更是承诺帮助获奖者对接风投。在赛事奖金和奖励的吸引下,很多大学生组队参加赛事,投入大量时间撰写商业计划书,培养锻炼各种演讲技巧。项目商业的构建和产品的设计更多的在迎合赛事评委的喜好,几乎没有考虑项目实际落地的可行性。不得不承认学生在参赛的准备和比拼中有较多的锻炼和提升,但这仍和赛事的举办的实际导向有差异,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以赛事为导向培育和支持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初衷。
  三、?Σ呓ㄒ?
  1、以创新带动创业,着重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而是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长远举措。以创新带动创业而非创业带动创新,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真正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融入到高等教育的使命中去。不仅仅是追求学生创新创业的赛事获奖数量,而是把学生对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理解作为关键成效。
  2、系统化全程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师资配备等全方位科学设计和统筹安排。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总结交流的综合性教育,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全程指导,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理论指导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创业实践把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到创新产品和服务当中。
  3、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实践主导需要全方位全流程的培育指导,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给予充足的资源来孕育成长。政府在政策引导、相关法规税费等方面给予扶持,企业在实践平台搭建方面给予支持,高校在理论指导方面提供专业指导。高校通过整合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和政策指导,搭建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
  四、结束语
  本文从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分析,再对相应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少,相关发展也越来越好。

相关论文

基于高校价值创业大学生分析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