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精准扶贫视阈下职业教育助力赣南老区脱贫的思考

  作者简介:刘燕鸣(197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度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老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D16074),主持人:刘燕鸣。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5-0148-0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扶智”的根本就是教育。无论是从人群角度出发,还是从实际现状出发,教育作为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的有效手段,对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1]。从战略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真正提高民众的素质,还有赖于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并从中创新发展路径。
  一、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服务最为贴近、贡献最为直接有效的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一种旨在提升受教育者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教育类型,它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高技能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实施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且可以彰显地域经济特色,最终达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职业教育不仅能够纠正贫困群体关于贫困的错误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技能,继而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常态化的窘态。
  (一)职业教育是变革人们精神贫困观念的有力武器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地居民的精神贫困。他们思维陈旧,甘于贫困,这极大地阻碍了他们脱贫致富。职业教育在助力贫困人群精神脱贫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通力合作,通过学校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的宣传引导、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可以激发贫困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养其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继而形成积极向上求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职业教育是提高人们知识文化与技能的关键途径
  贫困人群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致富的技术技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方式传授贫困人群相应的文化知识、生产技术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等,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提升生产技能水平。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现状,创新办学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环境、经济和扶贫与开发相结合,提高办学水平,帮助当地贫困人口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成为技能化、专业化、应用型人才[2],真正的将职教资源作为扶贫攻坚战的第一步,并最终实现及早脱贫致富。
  二、江西赣南老区呼唤职业教育助力脱贫
  赣南老区作为红色革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部署中,江西省更是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关注,但是受到地域条件限制、生产力水平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方面。
  赣南老区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布着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在解决路径上,赣州市9.3万名机关干部走村入户结下“穷亲”,凭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特困县6518户贫困户中已有5053户贫困户、15961名贫困人参与到发展芳香花木产业中,种植苗木面积达1.6万亩,脱贫致富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3]。《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的落实,势必成为摆在当前的重要问题。赣南老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其主要特点有外出务工人员居多且多有创业意愿、技能型人才匮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较多,工业化和市场化人才较少。此外还存在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就业困难的人员以及对巩固技能型和综合型人才吸纳能力薄弱的现状。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还要靠教育,尤其是将职业教育作为扶贫攻坚战中最重要的手段加以思考,从重视教育方针和大计的顶层设计到对该地区的职业教育具体措施的落实,从关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到建设有特色的教育扶贫攻坚战师资队伍[4],都需要考虑。在这一过程中,从政策宣传到统筹规划、从资源配置到运行机制研究、从正面引导到办学思路创新,都需要研究。
  三、职业教育助力赣南老区脱贫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职业教育扶贫的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实际生产技能,迅速脱贫致富。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新型农民和推进科技进村,是职业教育造福农村和振兴赣南老区的基本体现,也是繁荣当地经济发展的鲜明体现。通过职业教育,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开发与教育培训作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核心内容去实践。因教育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单位和人群,要求强化省级政府部门对职教扶贫战略的统领。首先,确立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的基础地位。以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为突破口,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精准宣传,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解决扶贫问题的重要作用,确保“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广泛宣传和积极倡导终身学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扶贫问题的关键环节,政府充分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将职业教育作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部署加以实践,对赣南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倾斜政策,补齐赣南农村职业教育短板,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扶贫开发的基础功能。其次,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相关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任务合理分配。明确以政府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职业教育扶贫定位,做好摸底工作,全方位了解家庭收入和困难程度,实施资料建档管理,并将具体情况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扶贫对象之间利益的共生发展。   (二)创新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模式
  创新发展产业以带动就业、创业的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模式,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特色,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就业根本途径转变的全面提升。赣南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政府应以优势产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大力扶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配套餐饮服务,?M行特色文化建设,以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地区,以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赣南老区的这一产业特色,当地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课堂+基地”“基地+农户”“农户+实体”“实体+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既懂知识又掌握技能,还懂经营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此外,职业院校还应主动加强对贫困群体的关怀,增强“校企合作”“校校联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就业援助与培训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职业教育扶贫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在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准确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扶贫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村村通网络”的有利条件,与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共享服务平台对接,突破传统职业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实地教育与网络资源、互联网信息链接起来,建立起职业教育网络扶贫发展新模式。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职业教育远程教学。鼓励职业院校结合赣南老区的产业特色和扶贫需求,推出录像课和在线课,多开发精品课程,让老区人民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更准确、更前沿、更实用的教学信息,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如此,通过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学员还可以与专家、教师以及其他地区的学员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实现智慧学习[5]。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可以加大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动当地贫困人群,通过网络扶贫开发平台,将赣南农村的生态农产品、旅游资源等向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三)增强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能力
  根据精准扶贫的需要,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赣南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能力培训,对贫困者脱贫致富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进行精准培训。职业院校要加大赣南老区种、养、经营管理等技术教育,为今后2-3年赣南老区全面脱贫补足优质劳动力。职业院校应结合赣南老区发展实际,对接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选择实用教材,“生活、生产、培训”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集中时间和地点进行全方位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在扶贫中,还要充分挖掘高等农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库的作用,为农村培养一批专门的懂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以担当新型农业科技人员的角色,从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同时,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用好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倾斜政策和振兴赣南老区的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此外,在扶贫中还要优化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遵循规律,致力地方经济繁荣。
  1.教学方式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职业教育的教学语言必须切合当地人的特点,让他们收获实际“利益”;要将应用知识和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对理论的学习,可以降低要求;多加强实际现场教学,按需教学;为丰富教学形式,以项目教学法作为激发农民学习的重点加以推广;出于地域活动限制,优化教育教学可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示范指导,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才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职业技能与农民现实需求的融合。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农业实用技术支持和农民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效益观念和开拓进取精神全面融合的过程,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在关注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以及农民自身的现实需求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作为合理配置课程资源的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是赣南老区通过职业教育脱贫的关键。需要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教师的数量,提高教师的素质,巩固教师队伍,尤其要充实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实践经验的优秀“双师型”教师。应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等师资培训体系,加大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通过引进、定向培养、招聘等方式完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选派懂理论、农业生产技术、电商推广的专家到赣南支教扶贫等等。

相关论文

赣南助力精准扶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现代合格公
提升图书馆馆员素质助力图书馆转型发
豫商文化传承助力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
审美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和合”文化视阈下河北女性艺术之透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看公民意识的培
“放管服”视阈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转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