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新媒体条件下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研究

  新媒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深刻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
  一、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高校思想活跃,是思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波云诡谲。
  第一、意识形态渗透无所不在
  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处心积虑的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诱导中国发生“颜色革命”,使中国的红色江山变色。从内容上看,大肆兜售西方的“民主宪政”、“普世价值”,企图搞乱党的指导思想;从策略上看,以“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和丑化党的形象;从手法上看,在某些关键时间节点上,编造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进行放大和炒作,试图混淆视听,搞乱中国社会。
  第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一种至上而下的单向传输,这种传播形态使得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传播的管控较为容易。而在新媒体条件下,这一形势发生了大逆转。互联网信息纷繁芜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习近平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2]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传播是一种裂变式的、病毒式的传播样态,在信奉“流量为王 ”的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信息传播的先机,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眼球。而为了吸引眼球,大量的网络谣言和信息垃圾开始充斥网络,各种思潮沉渣泛起,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变得举步维艰,更是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无所适从。
  二、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
  第一、从国内看,挑战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在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发声的新媒体时代,国家对话语权的垄断和掌控不断被削弱,而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被不断放大,这给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幕后操纵一些网络意见领袖来传播其思想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在信息传播的“议程设置”上,在传统的“点对面”信息传播中,政府掌握着“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易于形成“舆论一律”。而在新媒体条件下,“议程设置”往往由网络大v的个人议题引发,进而成为公共话题,由此导致的传统媒体话语权的不断弱化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新媒体时代“信息把关人”的缺位。在传统的“点对面”信息传播中,政府监管部门充当着“信息把关人”的角色,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源的多元性和隐匿性,政府监管部门对每条信息都进行把关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得信息传播的风险变得不可控。
  第二、从国外看,新媒体看似是一种技术中立,实则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意蕴。美国学者米勒指出 “媒介就是意识形态”,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技术和话语权上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显得更加突出。当今世界,互联网的13个根服务器中,10个在美国。列宁指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3]概言之,西方国家依靠其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话语霸权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重塑高校社??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路径
  要做好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可用。
  第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当前,新媒体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要握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关键还是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必须强化学校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明确高校党委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党委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增强“四个意识”,守好阵地。此外,还要在政策和资金和人力物力上予以充分保障,着力构建党政工团协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第二,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对于在互联网中浸淫成长的青年大学生来讲,意识形态的强制灌输和空洞说教与他们的思维模式显得格格不入,而新媒体短平快的叙述风格、轻松活泼的表达方式显然更能激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新媒体化,变宏大叙事为微观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更加通俗易懂,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第三、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健全舆情处置机制
  具体而言,要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营造良好环境,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分析,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加强舆情信息管控和引导,健全舆情处置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在前面,不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

相关论文

意识形态形态主导社会主义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
关于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现实形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对策探讨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