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知人论世”的提出与内涵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本意在于阐发“尚友”之道,若“友”天下之善士还不满足就要“尚友”古人。但对于古人仅仅“颂其诗,读其书”是不够的,还要“知其人”,“论其世”才能达到“尚友”的目的。这里的“人”朱熹认为当作如下解读:“论其当世行事之?E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应当理解为“为人”。所谓“知人论世”便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才能了解作者其人,作者和作品都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在古诗词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古诗词的特点所决定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了解诗词的创作年代、题目内涵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和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其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究作品背后作者创作作品时的世风、世情及作者的个人境遇等情况,才能真正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进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知人论世”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侧重于“作者、作品”的考察。“知人论世”的思路是首先论世以知其怀抱,然后把握作品的底蕴,最后对语言表达的得失做出评价。
  二.“知人论世”对中学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鲁迅先生在他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里对此有经典的阐述:“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他既指明了我们对文本研究不足的问题,也指出了“知人论世”的好处。我认为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学生来讲,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本身就不好理解,如果教师不顺势引导,知人论世,学生很难想到其隐含的深意。比如姜夔的《杨州慢》,该词通过扬州的今昔对比,将战乱带给民众的黍离之悲抒发的淋漓尽致。语文教师在讲解这首诗的过程中就要给学生导入一些背景知识,简要介绍扬州之前的繁华以及由于国家战乱带来的衰败,作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如果离开了国家战乱这个大背景,仅仅让学生读出姜夔目见扬州的感受,这首诗歌的教学是不完整的。
  学生在“知人论世”的方法指引下,可以更快速把握诗歌主题,从而为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写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际遇的典型作品,结合诗人的为人处世、理想抱负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能从中感悟到“文如其人”的道理。比如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历史阶段、人生际遇中,会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喜怒悲欢、不同的理想抱负等等。
  (二)有助于明确作者的情感倾向
  作者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的情感倾向注入其中,即“诗言志”,但由于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个人性格的原因,很多作品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推敲。陶渊明的《饮酒》虽简单,但通篇没有提到一点隐居之情,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能窥探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因为学生之前有对陶渊明的认识,知道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鼻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如此,作者的情感倾向就迎刃而解了。
  (三)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
  有的诗歌作品意旨深远,作者往往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含蓄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有的通篇都是比兴,这就需要我们知人论世来考究作者最初的意愿了。比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通过比兴的方法,以豆自喻,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狡猾以及曹植的聪明沉着。这里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推断出作者运用比兴的缘由。只要我们“知人论世”,就能揭开它的本体。
  综上所述,“知人论世”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作品,即便是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文学作品而言,“知人论世”法也一直彰显其独特的、深远的无限魅力。
  三.“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中,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诗词大都文质兼美,既是语言训练的好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精神教育的好载体。“知人论世”是诗词教学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诗词教学的实际,谈谈对“知人论世”方法运用的几点认识。
  (一)“知人论世”是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这段话的原意虽是阐述交友的方法和道理的,但这里却涉及了“人”(作者)、“世”(背景)、“书”(作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许多作品须与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为一个整体,才会被参透和诠释,我们在阅读和批评文学作品时要想领其要旨、真正读懂,就必须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语文课中诗词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还要学习作家的人品,深入挖掘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知人论世”是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知人论世”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因素
  “知人论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两千多年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至今天的中学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词教学,它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存在。这是由古诗词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古代的文学作品往往追求含蓄、委婉,加上古人喜用互文、倒装、用典等各种表现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不容易理解。所以,理解诗歌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知人论世”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方法。我们常说诗如其人,读诗如读人。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写作背景反?^诗歌,也能读到许多文字之外的内容。例如读杜子美的诗,介绍杜甫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艰难生活,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羁旅之苦;读柳三变,柳永屡试不中,仕途坎坷,被宋仁宗以“且去填词”四个字打发了一辈子的人生遭际,让学生更能读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里的满腹惆怅;读易安居士,李清照遭遇国家之变,丧偶前后的人生对比,让学生更能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蕴含的无限愁情产生情感共鸣。
  可见,“知人论世”是解读文本的有效且重要的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将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深入探讨主题思想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知人论世”法的运用误区
  1.过多过细介绍作者,不懂取舍。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讲课之前,完全弃文本于不顾,先大谈特谈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接着洋洋洒洒介绍曹操作为文学家的形象,从诗歌内容讲到作品风格,从个人创作讲到建安文学,过多地涉及其他领域,喧宾夺主,从而冲淡了文本的价值。笔者认为,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知人论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切不可把语文课变成历史课。况且一节课时间有限,如果要详细介绍作者曹操,恐怕一节课都讲不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取跟文本有关的部分,有针对性地介绍,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鼓励他们课外进行拓展学习。
  2.“知人论世”运用目的不明确。毋庸置疑,每首诗歌与诗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并不代表在欣赏解读任何一首诗歌都得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读懂作品,而不只是一种形式。立足诗歌文本本身,从语言文字出发是解读诗歌的根本,而“知人论世”起到帮助理解诗歌的作用。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知人论世”,也不能矫枉过正忽视“知人论世”。中学语文教师要对“知人论世”法科学合理地运用。让其优势得以发挥,增加学生“知其人、明其事、体其情、悟其理”的探究兴趣。
  本论文试从“知人论世”的提出与内涵、知人论世”对中学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三方面进行初浅的探讨。进而得出结论:“知人论世”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当然,“知人论世”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决定,在诗歌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共同推动和丰富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使诗歌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触摸到作品的本质与精髓。

相关论文

知人论世诗词语文中学教学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