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研究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一般从2岁到学龄前,其身心处于尚未发育完全阶段。好奇心强,喜欢做游戏,喜欢玩具,喜欢模仿成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研究,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具有正确的思想指导,从而有利于形成学前儿童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1]
  一、规则意识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亲社会行为需要从小耳濡目染,这样对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社会行为既能体现在对待身边的人和物,又能涉及到整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及成年后如何协调社会关系。一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行为准则。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随着孩子一点点的成长,接触的东西和事情越来越多,他们要逐渐学会去适应,去面对些事情。而且要伴随着亲社会行为,在社会中得到实践。因此,可以看出规则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不能适应,儿童想要健康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和引导,特别对于处于学前教育中的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讲,更需要日常监护人的提醒和监督,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力很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监护人能够规范准守各种行为准则,那么对于儿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形成和保持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可以表现为某些人或者团体的助人、慷慨和施与等等任何行为。[2]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
  1.忽视幼儿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果监护人有不当的管教以及使用专制和禁止性规则去规定儿童的活动,会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剥夺孩子应有的活力与创造性。儿童都喜欢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监护人应在游戏和活动开始前,把规则跟孩子们说清楚,这样孩子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相反,如果孩子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时才给他们指出来或者惩罚,虽然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对错,但是心灵容易受到伤害。
  2.缺乏家园合作
  每个孩子基本上都在两个区域活动,包括幼儿园和家庭,这两个区域都是为孩子服务的,都为了培养孩子形成好的规则意思,好的行为行为习惯。但是,有些学前儿童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出很不一样,甚至反差很大,这就让我们应该去思考一下原因。第一,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监护人的思想教育观念差距大,使孩子不能正确判断对错,观念规则产生混淆。第二,家庭方面和幼儿园方面缺少沟通,孩子在两个区域,表现不同,不能得到及时提醒和帮助。当他们面对不同的监护人时,就会表现出不一样,因为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是两个不同的规则行为规则。
  3.规则意识欠缺
  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包含多个因素构成,例如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有规则行为的基础是意识,意识形成的第一步是正确的认识。第一,学前儿童的不同规则行为是因为对规则的错误认识,他们不懂定了规则要一直遵守下去。第二,幼小的儿童还没有感受到规则对他们是有利的,所以对规则没有感性的认识。第三,当儿童在情感上认识了规则后,仍要鼓励家长,儿童或老师一直遵守,做出表率,并坚定的遵守下去。
  三、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
  1.尊重天性,制定规则
  大自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天性,才能科学的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就是要根据他们的天性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制定规则,授予学前儿童执行这些行为的权利,并由监护人决定以许可的形式来表达是否同意执行,做还是不做。一旦这些学前儿童自己做出决定,则完全体现出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思想、自身意愿和他们的能动作用。学前儿童天性就好动,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不可以完全的放任不管,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活动,要让学前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明白哪些是合理范围的事,哪些超出合理范围之外。例如家长和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但是具体的性质和属性,以及活动形式全交给儿童自己来选择,并由家长和教师来提供具有安全措施的环境,把对活动的选择自由权交给学前儿童,保证学前儿童天性,尊重了他们的本来意愿。
  2.联合教育,合作家园
  家园合作,为了更好的保证学前儿童教育,某些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保护学前儿童的天性,建立联系,确立目标,在教育方式和途径上,共同寻求教育问题,并共同探讨和积极解决。合作家园发展潜力巨大,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家园合作模式,用现代化教育形式实现传播,在学前儿童家庭中发挥作用,学前儿童家长通过电子信息方式来管理、分享和传播互助实现合作家园效果最大化。学前教育机构和家长要及时互动沟通,同时对学前儿童也要做到尽量情感交流,达到共鸣。当然,最好的方式和互动的主题仍然是保护和热爱学前儿童,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爱是合作的基础,情感是共鸣的基础。老师要真心对待每个可爱的宝宝,家长才会真心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实存在的。
  3.实践教育,形成规则
  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方面要经常组织家长参加主题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知识、情感和沟通技能,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设计,并且有家?L和教师共同组织主题教学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加深对社会生活规则的理解。围绕规则主题开展活动,了解一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程度,家长帮助收集资料实物。多互动,让幼儿尽量去体验和感受,以便加深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实践和应用。对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3]
  结语
  建立规则意识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规则意识的培养能让幼儿较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少不了规则,幼儿园也是如此。这些规则通过时间的验证,成为社会行为基本准则,遵守这些基本行为准则,才能确保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有序的生活,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前提保障。

相关论文

学前教育学前幼儿意识规则研究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