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切入点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涉及到:为什么要创新?创新什么?怎样创新?创新的切入点是什么?创新的现实性是什么?目前,在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对这些问题谈论较多的是:为什么要创新?创新什么?而怎样创新?创新的切入点?创新的现实性等问题谈论的少之又少。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在现实性的意义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哲学的创新,这不仅是哲学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古希腊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都从历史的逻辑的统一方面说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已历时150多年了,其理论产生所依托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诸多现实问题有待于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哲学概括。
  质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不能割断历史,不是全盘否定。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与社会存在、时代发展有其被决定的一面,这决定了哲学自身的可变性、否定性。但这种否定不是全盘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会在哲学的发展中铭刻上社会、历史的烙印,并在哲学发展长河中每一阶段会留下“里程碑式”的成就。正是这些成就构筑了人类文明的哲学大厦。人类文明的“时代精华”不仅可供人们去总结历史,还可供人们演绎未来。
  但需要重申的是,如何正确看待哲学的发展历史,并从哲学历史发展的辩证逻辑中前瞻性的揭示出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借以指导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实践,是具有其现实意义的。
  故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切入点、现实性,给予客观地界定、定位。
  第一,各门具体学科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诚然,当前的具有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很多,如: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给人们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带来的变化等等。
  就具体的领域而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前沿性的哲学问题,当代社会变革时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领域的历史观问题。诸如此众多问题,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科学阐发。正是在诸多事物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各学科日臻完善的前提下,哲学的总结和概括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也只有这种现实性,才会使其自身具有科学的意义。也正是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才成为可能,也成为必要。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具有相对的性质。这一特性源于哲学对自然、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相对的性质。随着认识的发展,学科的分类日趋细分化,使知识的内容,无论是在广度方面、还是在深度方面,都是以前时代无法比拟的。对此,若要求哲学研究,尤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要拥有广博的精深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掌握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思维知识,不仅没有可能性,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因而,从认识的主体角度而言,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只能具有相对的性质,而不可能具有绝对意义。从各学科发展特点而言,学科细分化的同时,也呈现出综合性、趋同化的特征,这又为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的“相对意义”上哲学又具有了“绝对”的意义。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中,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中,其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有了“相对”的性质。只有这样辩证地理解,才能使哲学的创新具有现实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过程中,其“创新”的原则应该给予科学的界定。创新应本着发展与坚持的原则,是发展中的坚持,应该坚持辩证否定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才能使创新在其起步之始就不会有偏差。
  第四,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应注意区分不同的内容及层面。本着坚持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首先,在对以往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其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成果是肯定的。而对于具体学科的领域的新发展,则需要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而这一过程所体现的哲学创新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否定,而是丰富基础上的发展。其次,哲学创新,要区分是哲学原理方面的创新,还是哲学方法论方面的创新。从目前哲学需要创新的呼声中所反映的问题来看,侧重于后者的较多。这种侧重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上的哲学创新,同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区分是求真方面的创新,还是求善、求美的方面的创新;是功利性创新,还是非功利性创新,是否建立价值哲学等等。可以肯定地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并转化为人类所用。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本社会的追求,人们的价值追求,获取“功利”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前提,正在这一方面创新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中的人的本质理论,人的需求思想,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
  第五,哲学的创新应与大众的人文素质相统一。就目前社会发展程度而言,除了少数哲学研究专家、理论工作者、哲学教授等专业人士外,大部分人仍处于哲学的启蒙阶段,也只是通俗哲学、大众哲学的普及阶段。因而,有必要强调,把哲学转变为通俗哲学、大众哲学,这是哲学受众形式的创新,而不是哲学本质的创新;如果把哲学当作“击剑术”,作为证明各种理论、观点合理性的工具,以致于使哲学工具化、庸俗化,这也是在哲学创新时应该给予关注和防止的问题。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马克哲学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浅谈教师的哲学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