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开展“轮盘式”培养模式的设想

  
  高职院校需结合区域特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青海省地区的区域特色,为适应以西宁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首次开设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又于2008年开设了物业管理专业。从科学发展的观念来看,这两个专业的开展与建设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因为它符合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市场的需求,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发展理念,顺应高职教育推动区域经济经济发展趋势。但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从现状看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解导致学生报考热情不高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均为新型专业,社会大众在不同程度上对两个专业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很多人认为房地产专业就是培养售楼员,认为物业管理是一个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日常工作也就是简单的维修、清洁、绿化和保安。加之,我院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设备技术等强势专业的存在,导致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多半来自滑档生或第二专业学生。
  
  二、社会需求与学院培养岗位群有所偏差
  学生报考的不热情让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存在顾虑,近几年两个专业并没有持续招生,而是隔年一招。即,一年仅招物业管理专业,之后一年仅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但是,这样的招生状况又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不能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就近几届毕业生来看,这两个专业呈现了相对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学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有所不符。有半数的学生去从事了建工或者造价相关的工作,虽然提倡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观,但总体来讲与我们设立的培养岗位群有所偏差。同时,人才市场对两个专业又表现出求才若渴。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这两个专业用人单位的薪资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培养的针对性不足。虽然,不断的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以练带学”,为企业培养可用人才,但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所差距,这为我们增加市场调研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导致师资力量相对欠缺
  自我院开办两个专业以来一直抓紧对两个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从2006年至2010年,引进、培养两个专业的专职教师5名,聘请外聘教师、客座专家5人次。虽然,学院一直加强该两个专业的师资建设,就两个专业每届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而言,师资力量似乎已经满足,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仍显得捉襟见肘。主要由于,第一,该两个专业的课程门次繁多,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可能会接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过往的授课过程中,一名教师同时讲授一个班级同学期两门以上课程的情况时有发生;第二,由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时间集中,无论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都无法错开授课时间,导致师资力量的变相欠缺;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教学结果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一味的增加师资,又会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个别学期的师资相对剩余,造成人力浪费。这种情况需要更深层次的考虑,来改变这个现状。
  
   四、不同的培养模式导致授课内容重复出现
  我院现有的两个专业用了不同的培养模式。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专业,使用的是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入校开始,接受为期2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期间穿插以大作业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于第三年,即第5学期、第6学期分别进行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实践课程比例达到将近45%。物业管理专业,使用的是“2.5+0.5”模式,即学生入校接受2年半的理论知识学习,期间穿插以大作业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于第三年后半年,即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这两种培养模式基本符合我院该两个专业的培养需要,是近几年两个专业的教师不断努力的改革成果。但是,在这两个培养模式下时而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虽然教师经过课程整改略有改善,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导致课程整改没有彻底落实,在个别相关的课程,尤其交替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时,使学生从不同老师的嘴里听着同样的内容。
  从以上分析来看,房地产经营与估计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虽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是两个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两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相同的课程达到95%,只是在职业技术课程上有所区别。这说明,两个专业就课程体系来看具有整合的可行性。再就以西宁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我院隔年分别招收物业管理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情况来看,将两个专业整合形成房地产经营与物业管理专业是有潜在需要的。
  那么,整合后的专业到底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还是物业管理专业呢?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呢?适应什么样的岗位群呢?为解决这些问题,设想在教学中引入一个称之为“轮盘式”的培养模式。所谓“轮盘式”培养模式,是将现有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进行整合,为房地产估价行业、房地产经纪行业、房地产经营及前期工作相关行业、物业管理行业,,这四个职业方向输送专业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在“轮盘式”培养模式下,将课程设为三层
  第一层(最内层)是公共基础课层。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体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多开设于第一和第二学期。每届学生入校都要开设。
  第二层(中间层)是职业基础课层。公共基础课分为两个类,一类是学生普遍需要掌握的职业基础课,包括:建筑制图与房构、建筑工程技术与组织、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设备基础与预算等。这类课程多开设于第二、第三学期。每届学生同样接受学习。另一类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职业技术课程而开设的职业基础课程,包括: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概论、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计、可行性研究等。这类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这类课程并不是每届学生都要开设的,而是根据当年的市场需求开设。例如:根据市场调研,当年需要大量的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在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房地产经纪课程。若市场需要物业管理人员较多,可以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即,第二层课程是可以转动的,可以根据市场需要于第四学期确定培养方向。
  第三层(最外层)是职业技术课层。职业技术课包括:物业管理实务、房地产经纪实务、房地产估价实务等以及相对不同课程而开设的大作业实训课程。该层课程主要是根据上一层确定的职业基础课而进一步开设。主要为加强、加深对应就业岗位层开设的相应专业核心课程。
  2.对“轮盘式”下的层内进行调整。因每届毕业生不可能是只服务于一个方向的就业岗位群。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发散的,“轮盘式”抓住了市场需求的主流,但是不能全面满足整个社会对该类毕业生的需求,这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主要还是在第二层,仍然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例如:市场告诉我们明年需要大量的物业管理人才,小部分需要房地产估价人才。那么,我们将物业管理设为第二层的职业出课程,第三层开设物业管理实务及相应的大作业课程。同时,开设房地产估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自发的选择专业方向,以集中、小班的授课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对下年的毕业生在符合市场的需求下进行分流。
  “轮盘式”培养模式能带来哪些优势与契机呢?
  1.可以紧随市场脚步,促进市场调研,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在以往的培养模式下,每年招收的学生是为3年后的市场需求服务,这明显存在一定的“需求―供给”误差。这种误差主要出现在市场细分的误差上。我们所处的地区需要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年需求的学生在房地产经营、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房地产经纪这几个方向的比重却有不同。以往的培养模式下,是力求做到完整,将所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就业的课程全部授予学生,缺乏针对性。在“轮盘式”培养模式下,可以将就业市场进一步细分,而且这种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在学生毕业前一年进行的。不仅拉近了毕业学生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也使我们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对市场调研提出了新的要求,“轮盘式”培养模式不是一尘不变的培养模式,其主要环节是在第二层的带动下让整个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转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配合学生管理部门做好毕业生人才市场调研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细分人才市场,针对培养。这样才能加强贯彻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2.可以为课程整改提供契机,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又解决师资欠缺现状。在“轮盘式”培养模式下,课程是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变动设立的,不同于以往的全面灌授的培养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所开设的课程要具有“精、简、实”的特征。“精”就是要求将开设的课程进一步精炼,每门课程都要求突出重点、明确目标,避免把课时浪费在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上;“简”就是要求开设的课程之间避免重复,将所有内容有重叠的课程全面合并,尤其针对职业基础课程中连接职业技术课程的桥梁课程,让这些课程落实体现轮盘润滑剂的作用;“实”就是要求所开设的课程都具有就业的针对性,尤其针对职业技术课程,拉近学生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将现有课程进行“精、简、实”的全面整改后,不但加强了专业建设,还使劳动力得以解放,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既定方向的专业培养课程中,解决师资变相欠缺的现状。
  3.可以体现集体智慧,需要资源共享,形成集体教案,加速校本教材的建设。在“轮盘式”培养模式下,职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市场调研得来的,在衔接中不可能由一个或两个教师来完成这项工作。这需要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专业强项,用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个关键的衔接点。因此,需要教师们进行资源共享,将四个方向的课程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教案。集体教案是在课程整改的基础上的形成的,在试用调整之后,就可以发展成校本教材,从而为加速了校本教材的建设提供了好的契机。
  4.有利于选修课程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轮盘式”培养模式的内在调整机制,要求必需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是教学课程是课程设计的内在需要,也是符合人才市场需求,分流毕业生就业途径的要求。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弥补高职学院缺少选修课的不足,而且可以是“轮盘式”培养模式又稳又灵活的运行。让学生自愿的参与选修课程,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兴趣爱好主动完成毕业生就业途径分流,让个人兴趣与今后工作相结合,可谓“三赢”。
  

相关论文

专业高职估价房地物业管理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