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

  
  一、数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首先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目前国内教育工作者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多建立在施瓦布定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数学问题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数学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并针对这一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用归纳、类比和猜想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探求数学结论,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结论做出证明,最后对探究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各有优劣,两者虽然有区别,但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教学方式,只是相对两者,在理论上相区别,又在实践中相联系。新课标提倡的转变数学教学方式就是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的成分,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师角度来讲,主要是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数学探究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所以我们应尽量从接受式教学中挖掘探究的因素,尽量去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
  二、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实施原则
  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除了必须遵循教育学所制定的一般教学原则,还应依据数学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遵循一些特殊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整个探究式教学活动始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亲身的探究活动中学习数学。
  2.实践性原则。坚持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根据确定的活动方案大胆实施,另一方面要适时总结经验,大胆修正,不断探究。
  3.开放性原则。坚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探究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重视过程的研究,教学地点和道具的使用不拘泥于现有条件,大胆创新。
  4.合作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5.递进性原则。按照中学数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序列,逐步展开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学习,逐步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
  三、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探究式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因此,探究式教学常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个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究,这是探究式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2.探索发现,展开学习
  探究是建立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该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等。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讲:“教师的角色从‘讲深讲透’,向‘画龙点睛’的引导转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从教师讲明向自己悟出来转变,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亲身体验、主动参与转变,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获取式学习转变,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即被组织转变为自组织。
  3.概括总结,集中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们能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与科学探究不同的是,学生只要将他们的结果和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总之,探究式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对迎合当前的教改潮流,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帮助。
  

相关论文

探究式中学数学数学中学教学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