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教育与数学校本课程建设基本策略研究

  
  要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的增长点,我们深切感到,通过对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对教材合理地改编、补充、重组、拓展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要确保这些工作的顺利实施、切实见效,必须实行相应的工作策略。
  一、动力的转换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学校和教师是否出于自愿,都要开展的工作。这种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要大面积地推行,会遇到部分教师对此项工作不热情,甚至有抵触情绪的问题。在大面积范围内,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推动力很难从每个人的内部开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外部推动力最终需要转换成内部的驱动力,才能长久维持。在学校和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能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内在喜悦。因此,可采用下列动力转换策略:在外部推动下,开展校本课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喜悦→激发起内部的推动力→更自觉地开展创造性的推广活动。确保推广初期教师获得成功,并引导他们去积极地体验自我成长的内在欢乐,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重要策略。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有些数学概念、性质,教材往往以结论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引导他们成为主动的建构者。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性与数学发现的经验性之中,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二、达标的渐进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只能循序渐进。先对先行者达标者和成功者提出较高的理论素质要求,创设适当的理论准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设置一定的坡度、台阶,然后逐步攀登,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推广要求,使全体参与实验的教师从中有适合自己的阶段性进步和获得成功的内在欢乐,只有符合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才比较容易推广。
  学习是个体心理内化的过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内化”,就是把新的问题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联显现出来。因此,教学中要凸现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让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和教师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共同分析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可以继续深入和发展,哪些认识是不合理的,需要怎样调整等等,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外显化。具体地说,第一,要把学生内化过程中对认知若隐若现的关联显现出来,并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反思。第二,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按照学生的思维和数学的内在联系展开过程。第三,要加强“对话”,使“会话”成为“双向转化”的催化剂,把培养兴趣、鼓励质疑作为建构主义人文关怀的起点。第四,要把握“动态生成”与“总体目标”的统一,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三、指导的中介策略
  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哲学和教育原理的层面上提出的,虽然这些观念能深刻地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具体实践行为,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需要教师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演绎过程。但并非所有教师都具备这种演绎能力,组织相对专业的科研,将这些理念作为校本课程实施水平的演绎与提高是必要的。在具体执教老师、领导间设置一个由教科研的中介指导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支指导队伍的水平、能力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建立工作的实验基地班与示范点,并使之成为连接各层面的中介桥梁。基地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教学实践模式及其变式,通过示范、信息传递、教学指导等,使成果能高保真地辐射到面上。
  四、理论内化的轮进策略
  把基础教育课改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育观,是更新教师教育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开展相关实践创新的重要前提。但对新理论的内化,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有良好教育理论素养的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领悟的途径达到理念的内化;对广大教师而言,采用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不断地交互作用中轮进策略较为适宜,即先让教师初步了解理念,但重点应放在对实践模式的模仿上,通过先期的实践,去领悟理念,一定会有新的感受,然后再去实践、领悟,直到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教育观念。增设对新实践的感悟环节,对促进基层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元认知即主体对自身所从事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近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的高低,除了经验背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外,还取决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妨采取以下具体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第一,逐步逼近的策略。即让学生经历自我修正的心理历程,获得认知逐步逼近的经验。既然人们认识事物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那么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失败和多次往复。积累如何从错误调整到正确这一过程的经验,比直接获得他人正确的结论重要得多。自我修正、逐步认知也是认知技能的重要方面之一。第二,整体与局部交替并行的认知控制策略。在解决问题的初期――制订计划、分析思路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着眼子全局,帮助学生在注重细节之前、着手操作之前先建构一张概念导图,让学生知道完成每个子目标的线路。当一条线路“走不通时”,就可以按照概念导图提供的线路,换一条线路进行探索。接着,从局部进行作业,调用具体的技能。当局部操作到某一阶段时,再停下来,回到或调整概念导图,重新进行全局把握,在新的层面上再回到局部……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监控自己的能力,发展自我修正的技能。第三,认知生成过程与认知评价过程共进的策略。认知生成的过程主要指知识的产生及获得、问题解决和认识发生的过程;认知评价的过程可分为知识领域的评价和认知技能及认知控制的评价。知识领域的评价就是我们熟悉的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动态的监控、诊断和矫正。
  除了上述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外,还有实践创新的分层策略。
  

相关论文

数学课程建设校本策略课程基本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