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海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思考

  
  一、福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海西要发展,科技须先行”。围绕“落实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出台一系列科技政策驱动福建省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近几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有了很大发展,2010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630亿元,比2005年1438.8亿元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1.9%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591.9亿元,年均增长11.9%,但是与国内其他先进城市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等一些问题。
  1、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福建省的高新企业数位居全国第12位,且与广东江苏等地相比差距较大。2008年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作出了明确界定。新的认定办法与旧方法相比有较大的差别,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新的认定标准的实施,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发展,但从短期看,对福建省影响较大,福建是外资主导,生产加工型企业比例大,原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数达不到这一新的认定标准,造成福建省新认定的企业数量较少。
  2、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GDP比例为1.06%,低于全国平均1.62%水平。此外,企业R&D人员投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问题。福建省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多只参与低端环节的生产加工、包装,出口附加值不高。外资企业在本地的研发投入较少,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进口,产品多以母公司品牌或贴牌生产,没有在省内开展自主创新的动力。内资企业受自身人才、资金和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以及外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研发风险等机制的缺失,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企业过多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这部分产品主要是组装加工,相当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产业转移比较容易,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在结构上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3、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担保与风险投资机制欠完善,金融扶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不够具体,缺乏创新信贷品种,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技术更新的快速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使高新技术企业不可避免地经常处于高风险之中。其创立、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为前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缺乏资金保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成果研发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R&D阶段,时间跨度较大,而外界环境变化迅速,现金流匮乏的高新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为解决债务危机,中止甚至放弃暂时未见效益的技术研究项目,如果能顺畅弥补资金缺口,就能维护R&D的继续进行。如何有效融资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科技成果转换机制不健全。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中介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整体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福建省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单位规模小,产业聚集程度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不断改善、优化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中介体系。科技孵化器建设滞后,在东部沿海地区居中下水平。且孵化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地域分局不均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孵化器的服务支撑实力不足,增值服务能力较弱。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综合性管理机构、行业规划、行业资格认证制度,现有生产力中心、技术经纪、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欠发达,运行机制尚欠完善,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较弱。产学研结合机制尚未完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尚未发挥,创新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发展动力,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从事研究与开发(R&D)活动人员仅4.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6.8%;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的困境;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重偏低,工科类人才偏少,区域分布不合理,缺乏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家。
  二、加快高新企业发展是当前社会需求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但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期基本动力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仍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高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经济正处在危机过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对科技支撑能力提出要求。
  1、产业升级要求。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承载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投入扩张的方式来支撑经济的增长,这已经成为福建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目前对于福建而言,既是经济发展快省,又是资源消耗大省和能源产出小省。在新的形势下,福建要彻底改变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方式,有效地克服资源、能源等发展瓶颈,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挖掘经济潜力实行经济内生长。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创造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高科技企业以其强烈的创新冲动和专业化技术,为孵化新兴产业、激活区域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是各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在众多高科技企业中,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成长迅速,机制灵活,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技术进步的生力军,拓展新兴产业的先头部队,经济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的基本保证,发挥后发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创造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若干建议
  发展高科技企业,就要一方面增进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方面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包括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才能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引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已刻不容缓。
  1、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针对各类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引导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增强战略产业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通过申请商标注册将品牌纳入法律保护,造就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支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二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促进企业的对外技术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实现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重点突破。三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目标,按照自愿互利、职责明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科研院所,在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组建椅披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
  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投入。
  通过改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环境,畅通融资渠道,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福建自身发展能力,加快海西建设的区域发展。
  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政政策;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应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努力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发展风险投资等科技融资方式,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环境。
  积极扶持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加快完善股权转让代办系统建设,建立符合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要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建立了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开展了上市后备企业的跟踪培育服务。充分发挥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积极改制并通过上市融资寻求发展,加快企业成长步伐,使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一批优秀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福建省的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与IPO相比,产权交易具有门槛低、限制条件少、交易方便灵活等诸多优势,逐步构造完善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构建包括企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功能较强的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研发、咨询、服务、转化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活动,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作用,着力研究解决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科技支撑。发挥重点成果转化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其提供产业共性技术和咨询、培训、评估、孵化、转让等紧需性服务,大力转化科技成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成果转化。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层次和水平。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中心集聚创新要素,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横向联合,使企业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4、营造创新型社会环境。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加强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切实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进一步营造尊重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科技计划向能够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鼓励企业转化应用发明专利技术。制定企业专利服务计划,宣传专利申请条件、程序及相关政策,委托专利代理机构深入企业指导申请工作。鼓励发明专利技术在培育企业内转化。
  5、大力培养和引进人。发挥市场经济对科技人力资源进行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人力资源向大中小企业流动加强。加强人才载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和流动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培育自主创新人才,建立经常性对接、互动的新机制。发挥高校、科研单位学科建设作用,大力培养福建省紧缺的行业高端人才。鼓励优势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定向联合培养管理人才与高级技工。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行校企结合的高端人才培养方式,建立“海西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数据库”,引进行业领军人才。
  6、加快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具有“海西” 特定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载体,充分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承接台湾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LED、生物技术等产业转移,这不仅可以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各个区域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而且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各个区域国际竞争能力。引进台湾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对台湾高科技企业来闽投资创业,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给予用地审批、土地流转、贷款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闽台科研机构、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科研合作基地,开展联合攻关,并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台湾投资,推动共同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标准。
  

相关论文

高新高新技术发展技术企业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