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093-01
  
  80年代初期,人们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个纯语言的教学过程,而应该包含文化的教学,但是,文化教学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则是近十年才开始的。中国文化同语言一样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内容中,有一种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就是儒家文化。可以这样说,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抛开了儒家的思想文化,那么将有很多的语言现象是无法解释的,这将会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时无法逾越的障碍;相反,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渗透儒家思想,那么在不断深入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那些和儒家思想相关联的语言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往今来,它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和欧美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从古至今从没间断过,以后也将会持续下去。本文仅从“谦”、“和”、“中庸”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儒家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谦虚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汉语中,有许多的词汇、成语、谚语都与谦虚有关,如谦谦君子、见笑、献丑、抛砖引玉、不值一提、捋着胡子过河―牵须过渡(比喻谦虚过度)等。中国人习惯了“贬己尊人”的行事作风,对他人赞扬的词语用得较多,而对自己则常用贬低的词汇,即使是接受别人的赞扬也是虚心的。对于同样的事物,当它属于自己时,在介绍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性的降低它的层次,如拙见、学生、敝姓、小女,而当换做是介绍别人时则说高见、老师、贵姓、千金,这种同事物的不同说法就如同日语中的男女使用不同的词语一样,在交际过程中要谨慎运用。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谦词的使用频率在降低,如拙荆、犬子、贱内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谦”的思想正在慢慢的消亡,相反,它正在以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举一个最简单而又最常见的例子,当一个人到到中国的家庭中做客时,让客人进屋时会说“您看,屋子小,让您见笑了”、吃饭时会说“也没什么好酒好菜,一点家常菜,大家多吃点”、当客人离开时会说“招待不周,下次再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很多这样的对话,如果这个人懂得中国的文化,那么他会体会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如果不懂,那么这个客人在走出主人家时一定会想“再也不来了”,而且还会带着一个疑问回家,那就是:既然自己知道没有准备好请客人回家,那为什么不在准备好了时再邀请我呢?中国人的这种“谦”的心理与西方的“张扬个性”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能理解、接受完全不同于本族文化的“谦逊”文化,那么将无法理解和正确的运用很多词汇,在一些交际场合中还会闹出笑话,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一直以来,“和”都被中国人看做是家兴、业旺的根本。一家和睦亲又亲,门前泥土变成金;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家和万事兴,这些都是关于“和”的谚语。一个家庭的人丁兴旺,需要“和睦”;事业的蒸蒸日上,需要“和气”;一个国家的强大、繁荣则离不开“和谐”。“家不和该穷,国不和该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中的“和”的理念肩负了新的历史重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向留学生渗透儒家思想“和”的理念,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在平时的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讲究的是“和为贵”、“和气生财”、“欢欣和合”。
  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庸不只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儒家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和认识,也由此而得出了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而这种态度和方法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和中国的文化。中国人常说“过犹不及”、“无过无不及”,这是典型的中庸观点,也就是说做事的时候要讲究一个中间点,要适量,做的过多过少都是不行的。中国人在做事时会尽量让自己处于中游的水平,既不会因为不好而引起别人的关注,也不会因为太好而被大家瞩目,只要和大多数人差不多就好了是很多人做事的心态。西方人在做事时的心理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他们追求的就是别人的注目和自身个性的张扬。因此,这种中庸的思想使得欧美的留学生很难理解汉语中含有这些文化意义的习语。
  儒家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企业、服饰等等众多的方面都有所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影响。纯语言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教好对外汉语,想要学好汉语都离不开中国的文化,而中国的文化是离不开儒家思想的。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向留学生介绍、讲解儒家的思想,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留学生汉语的学习。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姜丽(1983― ),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相关论文

儒家汉语对外思想教学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