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陈独秀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80-02
  
  
  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
  欧阳哲生撰文曾指出:“共产主义能够在中国兴起,陈独秀无疑是关键人物。”“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之蔚为思潮,共产主义分子之组建共产党的中坚人物”。陈独秀一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来加以接受的,而不是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的。他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以此为指导,刻苦地将自己投入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去,陈独秀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同时,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
  (一)创办刊物,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四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是大量出现的以宣传新思潮、探讨社会改造为己任的团体。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从1920年9月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增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宣传、俄罗斯研究、社会主义讨论等专栏,发表列宁著作的译文及介绍苏俄革命经验和实际情况的文章,也批判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大量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以及科学主义的主要内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较实际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实践的胜利和意义。
  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杂志。他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每周评论》反映当时迫切的政治性问题,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设有国内外大事述评、文艺时评、评论之评论、国内劳动状况等12个栏目。从第1期到第25期,着重宣传反帝反封建,对促进五四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介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报道俄国、德国、匈牙利等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殖民地民族革命。
  (二)撰写文章、发表演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自己世界观进行改造
  陈独秀早年时留学日本,在那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他是从近代知识分子中分化出来的,经过“五四”运动的锤炼和洗礼。他一经接受马克思主义,便积极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本志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1920年3月,发表《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观点。4月,他出席上海码头工人发起的“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积极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道理,号召他们团结起来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他表达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可贵”。9月,又发表《谈政治》一文,批驳无政府主义的观点,指出:“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些言论和行动表明,陈独秀已经抛下效仿欧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开始追求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已经转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马克思的两大精神》、《马克思学说》、《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等演说和文章,成为当时最具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
  二、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组织保障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就意识到解决中国社会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任务。他们“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起,就是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其作为观察和改造国家的工具”。因此,“注意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新青年》上曾刊登了一个调查表,提出了向工农进行调查的详细项目。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陈独秀深入工人中作宣传,加强同工人的联系。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国际劳动节纪念专号。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日益壮大。1920年8月和10月,陈独秀着手创办了两种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和《伙友》,用通俗易懂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思想障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极端恐惧,给它加上“过激主义”等罪名,他们竭力阻止其在中国的传播。同时,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也逐渐发生分化,当时,正在探索中的知识分子中并不是都能认清马克思主义同这些思想派别的本质区别。为了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界限,肃清它们的影响,扩展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陈独秀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组织并发起了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除思想障碍。
  (一)批驳实用主义,捍卫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中日益得到广泛传播,一部分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愿意看到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1917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不赞成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反对指导中国革命是用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没有加入到这场论争中。但陈独秀陈独秀在出狱后仍然发表了《主义与努力》一文,认为“主义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而“改造社会和行船一样,定方向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他坚决认定:“我们现在的至急需要,是在建立一个比较最适于救济现社会弊病的主义来努力改造社会。”陈独秀对“主义”与“问题”批驳了胡适的错误观点,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二)批判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在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间,还发生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论争。张、梁认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压迫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自称信奉基尔特社会主义,赞成社会主义理想但又认为,中国的病症就是穷,且大多数人民无知识。他们在上海《时事新报》、《改造》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认为在中国只能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国。其实质就是借着“社会主义”招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在论战中,陈独秀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发挥了先锋骨干的作用。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开辟了一个《关于社会主义讨论》专栏,指出“除了中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陈独秀对假社会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绝对自由观”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时,还批驳了在中国有很大影响的无政府主义的“绝对自由观”。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主张绝对自由,认为包括无产阶级专政在内的一切国家都是罪恶的根源,反对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把工人运动限制在经济斗争的范围内。1920年上半年,无政府主义者的代表性刊物《奋斗》连续刊登文章,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敌人。陈独秀率先向无政府主义者发起论战,在论战中,他先后在《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和《广东群报》等报刊上发表《谈政治》、《和郑贤宗讨论国家、政治,法律》、《和区声白讨论无政府主义》、《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等大量文章或通信,对无政府主义作了尖锐的批判。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王雪,女,沈阳人,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10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论文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马克中国早期
浅谈中国加入RCEP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新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