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对外资银行的规制及其效应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096-02
  
  在一些过渡和转型的市场经济中拥有共同的特征就是该国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例如东欧国家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11%上升到了2003年的65%(Claeysand Hainz,2006)。在拉丁美洲,亚洲,中东等地区情况也是差不多,只是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相对慢一些。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统计数据(2002年)显示,低收入国家外资银行资产在银行总资产比重从1995年的19%到2000年增加到了42%。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履行入世承诺,金融业全面进行对外开放。中外银行的大规模竞争也算拉开序幕。据中国银监会2010年公开的调查报告显示,到2009年底,来自世界4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9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拥有301家分行,另外还有229家代表处。同时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492.63亿元,同比增长0.33%,是04年同期的231%,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其中资本金(营运资金)1435.1亿元,同比增长16.33%,占全部金融机构实收资本的5.86%;负债合计11,818.4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负债合计的1.59%,整体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分别达21.22%和20.76%。不良资产余额61.82亿元,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85%的低位。我国外资银行的大规模增长显示我国政府正在进行银行业改革,外资银行正在积极地加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来说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积极的方面有,第一使我国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我国政府吸引新的资本和促进本地效率不高的银行进行重组。外资银行的进入后一个可能对本地银行的重组的渠道就是对该地区银行的溢出效应,另一个就是增加该地区银行业的竞争;第二是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利润下降,为了提高利润国内银行会积极进行改革以降低运营费用,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带入新的金融技术和服务,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对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消极的方面有,第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新的金融服务和技术,这些会降低国内银行的信用质量导致金融不稳定性;第二,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在进行调控时效果大大打折。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双重性,引发了对其进行规制理论的发展。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失灵,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资银行的负外部性。外资银行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这就是基负的外部效应。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征收庇古税可以消除外部性。不过金融活动巨大的杠杆效应――个别机构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严重的不对称性使这种方法无能为力。故需要一种市场以外的力量介入来限制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影响。二是银行业存在的自然垄断特性。银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导致其有自然垄断趋势,这破坏市场经济所需的成本――价格结构,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银行业垄断必然会导致金融商品价格的上涨和金融配置资源的扭曲。因此防止外资银行的垄断特性,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三是外资银行的公共产品特性。四是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
  本文接下来将阐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外资银行对东道主国银行业影响的不同观点,再从我国银行业数据出发,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再对我国接下来的外资银行规制提出建设意见。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Claessens,Demirgüc-Kunt和Huizinga(1998)研究了八十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研究时间是从1988年到1995年。通过研究这些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绩效,他们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后会引起一国国内银行的利润率和经营管理费用的降低。在他们的分析中,效率效应并不是依赖于外资银行在急剧发展的市场中获得显著的市场份额。Goldberg,Dages,和Kimney(2000)通过研究阿根廷和墨西哥外资银行的进入发现这两国的国内银行业稳定性增强,因为贷款增长增加同时这种增长的贷款流动性下降。
  我国对外资银行规制及其效应的研究比较少,一般是从经济与不经济两个方面都进行研究,如安春梅(2002),认为经济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强化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机制,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推动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最后有利于我国金融国际化;不经济方面为现行的我国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受到挑战,金融产品服务人才的全面竞争不利于我国本国银行的发展,加剧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我国理论界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本国银行业的绩效总的来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利于本国银行业的绩效提升。因为第一外资银行进入后,由于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有优势,会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压力。迫于竞争压力,国内银行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引入外资银行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而保持市场份额提升银行经营利润。第二外资银行进入后,能够给国内银行带来先进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技术,提高国内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另一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因为外资银行业在经营经验丰富,资金雄厚及品牌优势等方面优于国内银行而导致国内银行的优质客户流失,国内银行只能从事风险较高及利润相对较低的信贷业务,加剧银行业的不平等竞争。JanekUiboupin(2004)对中东欧国家外资银行进入后的国内银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后短期内,国内银行的利率收入资产的收益,非利率收入都发生了下降,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短期内使得一国国内银行的经营费用增加。
  本文选择了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对其经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来说,衡量银行经营情况的指标选择有:银行的盈利性指标为单位资产的税前利润(PTPTA),银行的收入性指标分为单位资产的利息收入(NIM)和非利息收入(OOITA),由于统计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本文实际选取中选择的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银行的成本性指标为单位资产的经常性支出(OHTA)。具体选择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六家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1999年到2009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中国农业银行是长期以来表现最差的银行,最好的是中国银行。1999年,中国银行的PTPTA是中国农业银行的10.63倍,到2009年,中国银行的PTPTA仍然是中国农业银行的5.87倍,期间10年,PTPTA差距有过缩小,也有扩大的过程,缩小的年份是2001、2002、2004、2006、2008和2009,扩大的年份是2000,2003、2005和2007。另外,通过对六家银行的PTPTA对比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间,银行的PTPTA呈下降趋势,当时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还是属于严格管制阶段,从2002年到2009年六家银行的PTPTA明显呈上升态势,表明我国本地商业银行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业绩也得到了提升。从这一个方面来说,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进入验证了其有利的一面,也让我们坚定了继续开放的信心。在NIM方面,六家商业银行的汇总数据表明,1999年到2002年间差异较大,呈现出的是一个趋于平均化的过程,到了2003年,六家银行的NIM差异明显缩小,且略有上升。OHTA方面,六家商业银行开始时也是差异较大,随着2001年加入世贸,在以后的年份差异也逐渐在缩小,趋于平均化,这一过程也表明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的深入,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导致的结果。
  二、结论
  (一)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产权制度严重影响着其经营业绩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经营成本高。只有明晰产权,引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才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完善其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在问题之一就是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率高,银行整体的经营风险明显大于外资银行。在外资银行进入后的短期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营利能力及中间业务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其风险程度的控制,改变以往的监管方式,采用激励相容的风险监管制度。同时,完善商业银行的各种信息披露,能过这种方式一方向可以强化对商业银行的不同监督,把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一方面也能在出现问题时减小其外部性。
  (三)完善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重点和内容
  当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规制现状是集中在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形式、设立条件、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方面,缺乏一个系统的、有效的对其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流动性程度、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监管措施。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规制经验告诉我们,当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在今后在市场准入监管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对外资银行的日常营运的审慎性监管上来。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及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尽快制定与我国相适应的外资银行监管性指标体系及制度建设。
  (四)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制度
  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流动性监管具体制度及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监管国际标准相比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单纯地考核时点数,评价外资银行的负债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指标少,监管刚性等。为此,我国外资监管机构应该积极完善监管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对外资银行科学的流动性预测系统建设,运用先进的流动性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流动性管理指标。把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标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构建一套相对比较科学和完整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王学成(1985-),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产业安全。

相关论文

外资效应我国银行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