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市场经济理念驱动下的新闻采访形态变迁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68-02
  
  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罗格•菲德勒较早地关注“媒介形态变化”课题。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提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引起”据此观照整个社会历史环境新闻采访形态的迁变时不可置疑的。关于新闻采访形态的界定学界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形态学为新闻采访形态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关键,新闻采访形态是实践范式的一种定断。在这个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媒介融合日益强化的新时代,新闻采访形态在新闻报道形态的更新变迁中可以觅到其闪烁跳跃的频率。和报道形态一样新闻采访的形态除了有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外,它还体现了一定的继承和融合的状态。新闻采访形态的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媒介的沉淀与认同。总之新闻采访形态的变迁在受到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更会受到某种时代理念的牵引。
  一、市场理念下“新闻采访形态”生长的土壤
  90年代,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政府对媒体的财政拨款的取消,单一行政控制媒体的局面进一步被打破,新闻事业建立并实施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新闻管理体制,市场因素将进一步打破中国媒体固有的“长幼有序,各安其位”的局面,市场壁垒越来越少,传统主流媒体的“霸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乃至消除,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新兴的网络媒体的冲击。中国媒体势必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新闻事业商业化、市场化是这种体制的必然要求。再者从本质意义上讲,新闻是一种精神产品。既是产品,就有着生产、消费的整个流程,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规律。任何媒体,他们一切新闻工作的落脚点都在广大受众,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以及评价,决定了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技术和科学水平的高速发展,媒体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新闻传播的两极,"受众"与"传者"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受众"心理,总结归纳他们的新要求、新愿望,有的放矢提高新闻采访水平成为各媒体的当务之急。为了争夺读者,提高发行量而商业化、市场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在最大利益的角逐市场份额的同时各大媒体也把目光投向了他们的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受众.自觉的回归到受众本位的理念中来。
  总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带来传播技术的革新和媒体形态的形成和丰富。从形态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新闻的采访形态的变化在市场理念下呈现如下特征:
  (一)注重内容----采访内容“深度化”
  采访的内容的深度化是应诏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性和广阔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人们的自我主体意识发展,求知欲望增强,使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于是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何时何地何人发生的表层信息的获得上而更多的是要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分析和解释。通过扩展和深度采访报道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决策判断的依据。
  可以说内容永远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经典,何况是在这个信息高度开放的时期各类采访报道的同质化严重,深度采访如果能在足够的思想性、哲理性、社会性、群众性以及可读性方面进行改进,寓以鲜明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导向,便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从微观到宏观来正确认识这个时代。
  同时内容的深化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一切都有赖于新闻采访的钉子般的精神,抽丝剥茧的深刻潜入事实真相。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国报道》、凤凰卫视的《新闻今日谈》、《时事开讲》等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深度报道,在电视解说的同时插播采访全过程,通过取舍得当的镜头、丝丝入扣的细节追踪、形象逼真的质感画面,打破砂锅一查到底的“剥洋葱似”的采访精神等,成功的打造这一个个家喻户晓名牌栏目。其较高的收视率可证明,深度报道不仅必要,而且有相当的受众群。
  (二)注重可读性-----采访形式“软化”
  新闻采访形式的软化有它独特的生存土壤与当今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在市场经济市场理念的的驱动下,新闻采访的软化应诏了新闻报道的软化需求,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传授无间的互动性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直观互动的接受氛围。通过再现采访过程和采访图画的功能增强节目和文章的可读性及受众的自我辨别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劳动时间日趋缩短有关,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过去的那种高高在上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不再那么感兴趣了,人们要求得到严肃、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同时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从而获得一些生动,有趣,有益,可读性强的文章。硬邦邦的纯硬新闻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没有市场就等于没有出路”这就是媒体市场的现实性和残酷性,面对机遇与挑战,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只能大胆改革报道方法和采访方式,加大软化“硬新闻”的力度,以新的充满画面和真实感的采访内容、轻松活泼的互动采访形式和新的采访技巧来吸引读者。赢得了读者,就等于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机遇和发展。于是你各家媒体就以快乐的名义革新,使“硬新闻软着陆”软硬兼施,刚柔结合,雅俗共赏。传受双方的隔膜被打通。娱乐化形态的电视新闻成为从草根到高端的全民快乐源泉。
  (三)注重贴近性----采访视角的“民生化”
  新闻采访的民生化,是采访的题材的一种拓宽,新闻记者在采写国内外政治要闻的同时也把视角深入了平民百姓家。新闻采访的记者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大多数时候是在一种街头巷尾的采写历程,或是通过一些大的政治经济和决策上的变化来研读其给群众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比如通过金融危机解读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伊拉克中东地区的战乱分析汽油价格的上涨等。
  新闻采访视角的民生化是经济发展的间接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得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必将发生巨大变动,不同阶层或利益群体间也必然会发生冲突与碰撞。例如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就职谋业、投资理财、物价变动、社会保障、教育学习、城市建设、环境优化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都为民生新闻采访提供了丰富采访的源头。
  再者随着我民主进程的加快,舆论监督的加强,和谐社会的推进。各大媒体自然而然就成为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平台;以平民的视角反映社会的不公,权利机构的失职,以平民的通俗洞察社会的发展,政策的实施,以平民的悟性看百姓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民意的伸展。总之是些诸如如生计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民生心态等百姓琐事。小民生大道理,大民生小视野。解决老百姓自己的事情。
  同时随着受众的主体意识的加强,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希望能融入其中,渴望了解生活在同一城市的未知以寻求到一种潜在的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其中获得参照,消散日常生活的不确定性。
  二、结语
  当我们醉心于新闻采访带来的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的媒介信息时,也许会感到没用的信息太多,有用信息总是处于那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费力寻找境地。的确在这个市场理念下个人利益绝对化的竟争机制中我们的媒体也被浸染不少,市场经济不是天然合理的财神,更不是洁白无瑕的天使。市场的“盲目性”和“适者生存“的生存观,严重影响了新闻采访的客观健康发展。许多的媒体为获取最大利润过分迎合受众,在新闻采访中背弃初衷一味窃取那些吸引眼球的画面和视觉冲击。于是黄色,暴力,过分煽情,哗众取宠,低媚俗气的画面镜头充斥泛滥。他们为追求一时经济利益而信奉“效益为王”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有偿采访,付费采访也是屡见不鲜。采访质量粗制滥造。“问渠哪的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净化媒体传播环境从采访做起。
  总之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促成了多姿多彩的客观世界,只有与之相适应的采访形态才能准确的描述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新闻采访形态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在这个市场理念日益加强优胜劣日趋严峻的媒体环境中。新闻采访实践的发展和完善是一种趋势。市场理念下新闻采访形态的变迁体现了一定的相互间继承和融合现象,媒体在追求最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契合受众的心理变化需求。媒体利益和受众需求共谋平衡、共谋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黄星星(1985―),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程晓莉(1988―),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论文

变迁市场经济形态理念驱动经济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经济效益
试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企业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