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管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194-02
  
  导致大学生失信的诱因是什么?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根本措施有哪些?作者从管理学角度对这一高校和社会面临的课题进行有益探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校园受来自社会各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其中,在社会漫延泛滥的非诚信风气也渗透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越来越普遍,而且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不诚信的领域在扩大,不诚信的人数在增多,不诚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不诚信行为导致的负面影响更久远,具体如下:
  (一)考试作弊手段多样化。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又担心成绩不及格,只能是抱翘幸心理作弊。作弊手段和方法,由传统的抄袭、夹带纸条等形式向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电子网络平台作弊,由1-2人作弊向团体化、组织化作弊发展,甚至在一些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中,作弊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有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二)假材料、假证明有时代特点。传统的学生造假行为主要有:乱编理由请假,为了荣誉作假材料等等。今天大学生的造假范围已经扩大。一是就业时求职简历“水分”多和随意毁约。此外,部分毕业生把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当儿戏,随意毁约,频繁变更用人单位。二是利用假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各种奖学金。一些同学为了骗取国家奖、助学金,虚报家庭经济情况,到当地民政部门虚开困难证明等。
  (三)不正确的消费观导致恶意欠缴学费。一些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花钱无计划,盲目高消费,或常到餐馆或KTV等场所消费等等,透支每月父母所给生活费,只能将学费挪用,学费恶意欠缴。
  (四)瞒天过海拖逃贷款。国家为了培养人才和维护教育公平,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指令金融机构对在校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学生与银行签约,学校作为担保单位,学生毕业后通过就业获取收入来逐年还款。但部分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手段,包括隐满收入,频繁变更单位、住址等拖逃贷款。
  (五)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迷失自我,行骗、诈骗行为时有发生。在高校,互联网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或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这种工具助长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一是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是隐蔽的、自由的,于是在网络上发布不实信息,甚至通过刻意误导、辱骂来发泄对社会、学校、个人不满情绪,更有甚者利用虚拟网络进行感情、金钱诈骗;二是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个别同学在网络上抄袭论文,甚至购买网上论文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或公开发表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一)大学文化的缺失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扩招潮中盲目追求“大”“全”“新”,只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过度注重表面的辉煌,放松对内涵的追求,导致校园文化受非主流文化的侵蚀,而求真务实、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崇尚文明的大学精神在流失。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学术腐败、科研浮躁,老师到处兼职;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弄虚作假。这种思想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高”非正常现象的负示范作用影响。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现象表明了:失信风险小,受处罚力度轻;而诚实守信,则成本增加,并被淘汰。就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大学生的诸多不诚信行为,基于在这种“得”与“失”的博弈中进行选择,正因为诚信缺失的风险和成本较低,从另一个角度上纵容和“鼓励”了非诚信行为的发生。
  (三)功利主义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利欲望。一些地方和领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各种投机取巧行为被广泛使用,各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者屡屡得手,甚至在少数地方,不守诚信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社会上的这些不良现象也时刻在侵蚀着大学生。
  (四)制度的缺失和纵容。制度是引导、规范和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有力措施之一,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作用,而大学生一些失信行为与制度缺失或制度的不合理不无关系。
  (五)道德评价机制滞后。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和考核一直缺少有效的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而对学生个人信用的登记和考核更是空白,这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裁。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措施。这些诚信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使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现实责任感不强的大学生对放弃诚信原则、做出违约行为习以为常。
  (六)人性的本质弱点。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格拉斯?麦格雷戈1957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容易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大学生也是自然人,有着自然人的本质弱点,如果在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是会做出自私利己的行为的,从某种角度而言,大学生不诚信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倡导诚信文化,把诚信教育上升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要从文化育人的新视角,把诚信教育和大学文化传承与建设整合起来,和理想教育与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将慎独自律与制度约束和他律联系起来,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来培养一代新人,建设“诚以修身,信以立业”的诚信风气,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各种诚信活动,营造“讲诚信得益,不诚信受损,讲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活动来抓,形成良好的传统和制度,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倡导儒家文化,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信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诚信文化侧重于自律,竭力倡导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讲诚信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良方。结合社会的各种鲜活例子,教育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为本”的信念,在人生经营中恪守“诚信”。
  (三)树立学校、教师诚信形象,为学生守信起示范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广大教师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学校面对上级检查、评估不做假,不回避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认真提高水平,科研上杜绝抄袭、剽窃行为。只有这样,广大学生才被诚信风气所感染。
  (四)加大对失信行为处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也需要有道德的力量来维系。诚信是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对大学生的失信惩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身份,给予重新做人机会,同时,也不能避重就轻,要给予足够震慑力的处罚和成本的付出,才能让大学生坚守诚信的底线。
  (五)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基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档案,与社会共享诚信信息。要加强大学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包括实行学生诚信信息公开和失信惩戒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诚信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等符合大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诚信体系的“游戏规则”,充分调动教学、管理、服务各职能部门参与诚信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梁儒谦(1971― ),男,广西横县人,广西财经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品牌营销、企业文化。
  

相关论文

管理学视角大学生大学教育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