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二外日语学习中汉字书写偏误问题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42-02
  
  一、引言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同属于与汉字紧密相连的汉字文化圈。在汉语中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字形是对汉字识记产生刺激的符号,音与义则内隐于字形之中,从汉字本身来看,字形是汉字的本体。而日语中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并非根据语音来造字的。汉字最早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汉字传入日本后,从借用汉字的音发展到借用汉字的意,以至于后来根据汉字创造出日本的文字――假名文字。日本人把两个发音、构造、特性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融合在一起,将汉字改变成适合日本本民族的文字。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日语中的汉字。尤其是那些繁体字、和制汉字导致他们在书写时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就是日文汉字中部分文字的微妙变化。在日文中,许多汉字是繁体字,这些没有简化的汉字完全不同于汉语中现用汉字,它只是表意的视觉符号,因此需要把它准确地写出来,此时只得一个一个地去记,这让学生叫苦不迭。日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读和写都与假名、汉字密不可分,因此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日文汉字的教学。所谓日文汉字的教学是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以日文汉字为内容、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日文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讲清日文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日文汉字,书写日文汉字,掌握日文汉字。
  进行日文汉字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是零基础的日语学习,初学日语时,简直认为日语中的假名是“图画”,无法理解,与此同时,中国学生学习日语亦具备优势:中国和日本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他们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但不知其日语发音,而且日语在语系上与汉语没有亲属关系,日语只是借用一些汉字来记录本国的语言,这两个国家的汉字是分别记录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因此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尽相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这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也导致了大量错字、别字的产生。
  本文拟就通过这一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日文汉字书写偏误出发,分析其原因,找寻解决的方法及对策,以求对日语二外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二、日文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日语中的汉字是一种单纯表意文字,从这这一点出发对学生日文汉字书写时的偏误进行分析。
  (一)因形致误,化简为繁。中国现在通行的汉字是简化汉字,日语中很多汉字是繁体字,由于受母语影响,认为只要汉字均为繁体字,将本应该为简化字的汉字书写成繁体字。这类源于母语迁移的偏误多产生于初学者,有时也可能由于书写习惯而出现在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身上。
  (二)笔形相混,化繁为简。由于汉字字形相近而导致写混、写错,这类错误多发生在刚刚学习日语,对日文汉字的笔画认识不清。
  1、有许多繁体汉字在日文中没有简化,对初学日语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不容易区分,容易写混。
  2、由于繁体字的笔画较多,有些学生出现多写一两笔或少写一两笔的现象。同是一个字,有时写错,有时写对。
  (1)增画。“出勤する”的“勤”应为草字头“艹”却写成“廿”;“?x手”字右上是两个“己”字不应封口,却写成了两个“巳”字;“食器”的“器”多写一点写成了“器”。(2)减画。“友?_(ともだち)”的“?_”字右部少一横画;“?婴?觥钡摹?印弊窒旅媸歉觥岸?”字写成“几”字、“?觥弊钟也可傩┮缓嵝闯伞耙住保弧?iく”的“?i”比汉字多一点却写成了“步”。(3)笔画的随意更改。“勉??”的“??”写成“强”;“????^”的“?^”左半部写成“食”;“映画”的“画”写成“画”。(4)些微差别的汉字。日文中有的用汉字组成名词,字与汉语中的相同,却不可望文生义。比如“米国”是“美国”,自行车写作“自??”,“名片”写作“名刺”,日文中的“手纸”意思是“信、书信”之意,“留守”是“不在、不在家”的意思,“老婆”是指“老太婆”,“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人参”是“胡萝卜”。(5)在汉语中逐渐退出使用的汉字。在中文中,虽然有“?荨弊郑?但是几乎不用,而日文中气体的“气”写作“?荨薄T亩恋摹岸痢保?日文中写作“?i”。(6)和制汉字。日文中的汉字有些汉字是中文汉字所没有的,是日本人创造的,称为“和制汉字”。比如,“?P”是工作的意思,劳动者写作“劳?P者”;“?g”指山口、鞍部;“?x”指旱田、田地;“?Y”指常绿树;“?y”指十字路口,十字街,路旁,街头;“?z”指教养;“?~”指水滴。(7)同形异义语。也有的日文中的汉字,意思跟中文中的意思截然不同,称为“国训”。例如,“椿”指山茶花;“?_”指岸边。(8)具有日本特色的成语。譬如,汉语中的“贤妻良母”,日语中变成了“良妻贤母”;汉语中的“山清水秀”,日语中变成了“山紫水明”。也有的日语中的成语,却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所以在教学中尤其应该向学生强调这些日本式的成语的含义。譬如,“绝体绝命”意为“一筹莫展、无可奈何、穷途末路”之意。“一生?颐?”意为“努力地、拼命地、尽力地”的意思。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日本人对日文中的汉字的运用习惯。比如,日本把河称为“川”,譬如东京的“荒川”,京都的“贺茂川”、“高野川”,大阪的“淀川”、“木津川”、“安治川”等等
  (三)部件混淆
  日文中的汉字总数的93%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或部件所构成的,由于独体字或部件的书写与汉语的书写方式不尽相同,导致学生书写时书写偏误的出现。例如:?恪?伞,砂糖→砂糖,写真→写真,?H切→?H切,?\い→黑い,?訾筏ぁ?凉しい。
  这类偏误主要是由于只记其音难记其形所致,容易发生在听写练习中,这在初、中、高各个阶段的各国学生中都有体现,这是书写者由音到形的认知过程的偏误。这类偏误在一定程度上受汉字书写习惯的影响而想当然,如:“?\”字的书写是学生受汉字“黑”字影响而写错。汉字除独体字外,它有几种组合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将左右部件、上下部件、里外部件变位的情况,这类错误中以左右部件变位居多。譬如,“?O”误将左右颠倒而写。这类书写偏误是因为构成汉字的一些部件在中日文当中的位置不同,个别学生对其掌握得不好。因为汉字书写时的字形相近又有微小差别而发生书写错误的居多,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后发展演变使得字形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发音到其字形,都使得学生在书写日文中的汉字时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策略
  中日两国使用的汉字,本来都是汉字的繁体字。但后来两都进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国简化了,日本没有简化;有的字日本简化了,我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却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写日语时,一定要写日语汉字,不能写中文的简化汉字。
  (一)正字法教学。日文汉字的正字法要求正确地规定日文汉字的写法,而正字法教学是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日文汉字书写的意识,以便减少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规范地书写日文汉字。从上面所考察的内容看,学生在书写日文中的汉字时常见的偏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大多日文汉字笔画繁多,且有部分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存在细小差别,所以习惯于书写简化汉字的学生不容易分辨出字形相近字之间的微小差异。第二,对日文汉字结构的个别差异掌握得不理想,因而常出现混淆、变位的错误。第三,学生要写出一个词语时,脑海里先想出来的是它在汉语中书写方法,然后再去对应和它对应的日文中汉字的写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会产生书写上的偏误。当前认知心理学对日文汉字字形认知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笔画、部件、正字法。那么二外日语教学中的日文汉字书写的教学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1、比较教学。在静态条件下,日文汉字的书写元素并不复杂。(1)正确书写日文汉字的第一步是笔画教学,基本笔画和独体字的书写。(2)笔画有些微差别的字放在词语中来认知。如:“己、巳”、“厂、广”、“?]、邮”、“包、包”、“糖、糖”,这些字只有一毫之差,单独认知和书写极易出错,放在一起时更容易区分,也容易记住这些字中笔画的不同。
  2、注重偏旁部首教学。偏旁部首是汉字字形中具有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在汉字的生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为汉字切分提供了基础,是汉字结构的核心。日文中的汉字亦如此。偏旁部首教学的原则是:所切分的偏旁部首尽量能与整字有语音、语义或字形上的联系。偏旁部首教学的方法:(1)让学生在学汉字时首先接触基本偏旁部首,然后按常用到不常用、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单词的讲解时将这些基本偏旁部首加以说明。(2)由于汉字有上下、左右、内外三种位置排列,所以汉字的偏旁部首也相应地出现在这三个位置之上,在教学时应该特别提出注意。
  (二)追溯语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词语的「?Z源」,即“?g?Zの本来の形や意味。また、??々の?g?Zの成立の由来や起源”。
  1、日文中的部分汉字属于异体字。有些事收录自中国典籍,例如:“?D”、“?f”、“坂”、“?|”等。“?D”是“笑”的古字,日文引用为“花开”的意思。“?|”是“?{”的另一种写法。二战后以中国原有俗字为基础、颁布简笔字即新字体,例如:国、?t、??、?m、??、?o(??)、??、?{、?弧??、芸。2、和制汉字(和?u?h字),即日本人自造的汉字。例如“?P”、“?g”、“?Y”、“?y”、“?z”、“?~”等。以上列举的没有同义的中文汉字,无法用中文一一对应地念出来。另外还有一种是和制异体字。即依据日文原则自行简化的汉字。例如:?C、?l、?i、??、?z、?、?、?辍?凇F渲校?“?C”是“?尽钡谋涮澹弧?l”?椤跋?”的变体。“?D”简化为“?”。日文“?”与“尺”同音,因此假借其声以“尺”替代其右偏旁成为“?”,因此选择的择写成“?k”、翻译的译写成“?U”,驿站的驿写成“?k”。日文中汉字含“黄”、“ㄙ”字形者同音,因此用“ㄙ”替代“黄”,简化为“?凇薄?“??”等等,这些不能单以中文的眼光来看待。
  3、文化联想教学。古人在造字时强调了对事物形象的直观、直觉和顿悟上。在造字过程中,始终坚持表意文字体系,他重视偏旁与汉字所指事物的联系,并注意归类。日文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所以它与文化意蕴联系最紧密,了解日文汉字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日本文化,这样就顺利搭建了日文汉字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同时也能提高对日语单词的识记兴趣。
  结束语: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日文汉字书写教学,从学生日文汉字书写的偏误中也更多地体现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审阅试卷时我们不愿看到卷面满篇的错字,也不愿看到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却是“书写文盲”的现象,怎样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需加注重的。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汉字书写偏误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日文汉字的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进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最终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
  作者简介:李桂玲(1982― ),女,河南新乡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论文

偏误汉字日语日语学习研究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